每个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有教养。但是不过问孩子的意见,不顾及孩子的成长规律,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感受,硬逼她践行所谓的“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请注意! “中国式礼貌“,以下的这几种方式,真的会伤害孩子! — 逼孩子打招呼 ![]() 我小的时候走出家门,遇到人,老远就犯怵:——这些人我应该怎么称呼?叫什么? ——万一叫错了怎么办? ——如果不打招呼,又会被说没礼貌! 现在,我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有点难为情,特别理解。孩子认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进步,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思考能力,认知水平有了提高。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操之过急逼迫他们打招呼。 二 强迫孩子分享 ![]() 大人们总是有一种思维定式,当孩子们在一起玩时,总是让大的让小的。自家的让别人的。 ——“弟弟小,你是大宝宝,得让着他!” ——“怎么这么小气呀,给弟弟妹妹玩会儿也不行?”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有人跟你说: ——你把你最喜欢的包给我背几天行么? ——把你最喜欢的车借我开几天可好?你是不是心里也不乐意呢? 在孩子眼里,他们喜欢的东西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大人的包和车低,这很正常,不要与自私划等号。不顾孩子情绪和心理,一味让孩子谦让,不利于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还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三 面对夸奖,过分谦虚 ![]() 谦虚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传统美德。当别人夸奖自己家孩子聪明懂事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否定说: ——“没有没有,他皮着呢,一点也不听话。” ——“跟你家娃比,差太远了!” 这种情况久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很容易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面对夸奖,教会孩子坦然接受,并感谢。不仅会提高孩子的自信,也会让夸奖的那一方感受到真诚和礼貌。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不能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更不能用别人的长处来贬低孩子。 打压式教育不会起到“鞭策”的作用,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做事畏畏缩缩。 四 碍于面子,不会拒绝 ![]() 我们总希望孩子懂事,想让孩子懂得分享,乐于助人,总想让他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当别人想玩宝宝的玩具,二话不说就给;当陌生人想要亲吻或拥抱孩子的时候,也从不拒绝。 这种所谓的懂事,日积月累,只会变成自我压抑,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五 让孩子表演节目 ![]() 很多家长一到聚会就让孩子表演节目,想在朋友面前显摆一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唱歌、跳舞、诗歌、朗诵! ——宝宝,给大家跳个“小苹果”吧! ——宝贝会几首诗啦?给大家朗诵一个吧! ,这种情形你是否经历过?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强迫孩子表演节目,只是满足了家长的面子,对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并没有好处。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别让这五种中国式礼貌和打压式教育,满足了大人的面子,伤了孩子的心,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