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读儒,中年读道,老年读佛

 专家视点 2022-01-06
少年读儒,中年读道,老年读佛

儒释道

今晚来谈“儒释道”,简谈兼乱弹。

儒家文化是进取文化,入世哲学。仁、义、礼、智、信是其做人标准。儒家认为做人应当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是规律文化,出世哲学。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是其处世标准。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自我完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是奉献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做人的主要标准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认为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佛家主张慈爱众生、无私奉献,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少年读儒,中年读道,老年读佛

儒释道

少年适合读儒家,格物致知。

儒家多传授学习成长、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经世之道。

如《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又如《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再如《论语》说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少年读儒,中年读道,老年读佛

儒释道

中年则适合读道家,上善若水。

道家强调的是“无为”、“顺其自然”。

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所谓的无所作为,而是修心。

我们从少年进入中年,经历了求知、拼搏、事业有所成就、婚姻家庭归于平淡的过程,一路也会出现各种瓶颈,无形之间陷入了所谓的“中年危机”,从而陷入迷茫。

此时,儒家经世之道已经无法适用下生活的意义。

这时候,道家来了,告诉我们人生需要静下心来看看周围的风景,而不是一路狂奔。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到中年,面对生活的是非、得失、成败、祸福,不要过于纠结于心,斤斤计较,一切都是相对的。

老子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安静。像水一样包容,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像水一样静,沉淀自己,才能看清一切。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为了追求物质,人的一生都在匆忙奔波。到了中年,就该明白,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和健康。不为物质所奴役,本末倒置。

少年读儒,中年读道,老年读佛

儒释道

老年适合读佛家,风轻云淡。

宋代一位禅师将人生归纳为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是返璞归真。

老年,历尽了人间沧桑巨变,看惯了世间祸福成败。正如佛家所倡导的: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一切的一切,皆为浮云。

《三国演义》开篇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此时,明白了得到的终究也会失去,拥有的终究也要放手。人生百年,再怎么争,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人老了,与其念念不忘,患得患失,踌躇满志,不如把心放下,也是时候放下一切了。

毕竟,人这一辈子很短,经历了少年时的努力奋斗,中年时的灵魂修行,老年就该放下,回归本心,远离世间纷扰,告别人生的风吹雨打,心怀善念,慈悲为怀,享受平静生活,颐养天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