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始计篇: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新用户49272060 2022-01-06

春秋时期孙武是一名隐士,在隐居时,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伍子胥知道这位厉害的人物,对强盛吴国非常重要,就向阖闾七次推荐孙子;就像三国时期司马徽和徐庶向蜀汉刘备推荐诸葛亮那样。

孙武带着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赞叹不已,任命孙武为吴将;常常与军师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然后这位大师开始在历史上大放光彩。

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取”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yǐng)。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孙武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王夫差屈辱求和。

《孙子兵法》非常精彩,6075字,道尽了博弈的精华;孙子也非常洒脱,有机会做事就做事,不能做事就算了,就不玩了,退而再隐居。

简要介绍下这位历史老人的一些思想精华:

文章图片1

1.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故能而示之不能:有能力却装作没有能力,明明很有才华,明明非常擅长却装作平庸无能之辈。

用而示之不用:有用却装作没用。庄子也强调:无用之用;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太有用了,未必是好事儿,这句话值得思索。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明明'近在眼前'却显示'远在天边',明明在很遥远地方,却假装已经到了面前,让敌人无从判断虚实。

2.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náo)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利而诱之:以利益诱惑对方;这个“利”可能是地位,可能是财,也可能是虚名;看对方具体需要什么。

乱而取之:趁着敌军混乱而抓住时机,一招致胜,战胜对手。

实而备之: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先把自己隐藏起来。

强而避之:敌人强大就避开他。

怒而挠之:敌将易怒就激怒他;这点也告诉我们自己不要轻易发怒,因为一发怒就乱了阵脚,发怒和喝醉酒是一样的,行为语言都是不理智的,事后都会后悔。

卑而骄之:故意表现卑下而迷惑敌人,使其骄傲轻战。

逸而劳之:敌人体力充沛,就设法使其疲惫;搞点事情让他们做。

《曹刿(guì)论战》中也有写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jié);彼竭我盈,故克之。

亲而离之:敌人团结就设法离间它。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敌人没有准备的地方,出击敌人毫无意料的地方。

文章图片2

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开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它取胜的条件较多。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因为它取胜的条件较少。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战略策划周密就有可能取胜,战略策划不周密就不可能取胜,更何况根本不做谋划呢?

4.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道”就是使百姓与领导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步调一致。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这样民众就与国君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险的情形。

文章图片3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因被夫差怀疑谋反,而赐剑自杀;他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兵法著作。

明代吕天成《曲品校录.能品》: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

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寿终正寝,葬于吴都郊外。

东汉袁康《越绝书·记吴·地传》: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