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下广泛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是学好中医的关键——谈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人老颠东 2022-01-07

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基,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先学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如“秀才学医,笼如捉鸡”。

关于如何才能学好中医,这是一个大题目,不好讲。我之前也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谈学习中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讲点什么。我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则,我是中医人,我也是过来人,毕竟我学习并实践中医三十年了,天天不离中医,天天或读书,或思考,或临证,对于中医还有一点收获与体会;

二则,中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所以我建议人人都有必要学习中医,如果能学好中医,进可孝敬父母,退可帮助他人,同时还能利益自己的健康,价值很大;

三则,今时慢性疾病高发,而现代医学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让我们吃一辈子西药。我们要想保持健康,或想从疾病中早日康复,就非选择中医不可。求医不如求己,与其求医,不如自己学习中医。

我的观点是:打下广泛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是学好中医的关键。

我认为,中医不但是医学,还是文化。所以,学习中医需要从文化基础入手。换句话说,中医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学习中医的过程即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中医强调传承,传承什么?我认为传承的不仅是医术,是临床治病的经验,还是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中医得以持续数千年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

中医与传统文化是相通的,当提高到生命学问的高度来认识中医与传统文化时,二者其实处于同样的层次,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一样,都是关于生命的学问。我的观点是,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是帮助我们安身立命的。

如何安身立命?离不开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里面有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形与神兼顾的理念,有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都与生命相通相贯,并且都是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

古人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讲“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里面体现出来的,都是文化,都是价值观。显然,中医人需要先有这样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是“文以载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但要学文学、哲学、历史、诗词歌赋等,还要从这些文化里读出“道”来。对于这个“道”,我的理解是,它不但是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还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人需明道,前圣传后贤,无古不成今,没古哪来的今?我们想学好中医,就要鉴古,即拿传统文化的镜子来照一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爬的更高。

古代没有把文史哲分开,古时所谓的学问家都是兼通的。没有思想的文学家,就不能称之为文学家。同理,没有思想的中医家,也就不能称之为中医家。在我看来,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历史、哲学、词章……,而是内涵着一套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果一个人能先奠定了文化的基础,那么,他再学习中医就容易多了。

古人讲“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极言秀才学医非常容易。为什么呢?一方面,掌握了传统文化,无形之中就为学习中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中医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并不需要多少理科的思维,更需要形而上及取类比象思维,而秀才恰好具备丰富的人文修养。

我的观点是,学习中医当以传统文化为体,以医理医术为用。所以,既然要学习中医,那就不妨先读读前四史,背诵数百篇前贤诗文词赋,以此为进学途径。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打下坚实、广泛的基础。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讲到,做医生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不仅要熟读《素问》、《甲乙》、《黄帝针经》……诸子百家都要学,还要学《老》、《庄》、《内经》。上述学问都懂,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进一步说,我们要想学好中医,就一定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了文化根基,学习中医更方便,进步更快,并且可以走的更远;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这个精神境界与中医是相通相贯的。正如《大医精诚》所讲,中医是仁术,所以中医人应该“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有了这样的人文精神,我相信,中医一定可以学好。

我坚持认为,每个中医人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人。什么叫文化人?我的理解是,他应该知书识礼,有文化基础,有知识,有智慧,并且因学习文化而有着较高的身心修养。

中医长于文化,文化就是中医的根。有了深厚的文化为根,中医这棵大树就能长成参天之高。所以,如果一个中医人持久不能进步了,那就不妨试试去培养文化的根基。年轻人要想学深学透中医,建议一定先打下文化基础,越深越好。深到一定程度,自能对中医无师自通。

有人问,文化能看病吗?答案是肯定的。《思考文化医学》作者骆降喜老师就是“以文化心、借心化病”的典范。他自身患有两种现代医学认为的绝症,他放弃了现代医学而选择了传统文化,并且用传统文化来彻底恢复了健康。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读读他的这本书。

进一步说,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最为宝贵,也最有益于每个人学好中医。比如,《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学》讲“止于至善”、“德者,本也”;儒家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易经》讲厚德载物、行善积德……传统文化里的这些精神所代表着的,是历代圣贤的大智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并实践的。如果能用这些精神去学习中医,那么,一定可以学好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