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班主任教育案例】初中未完成学业、学习无兴趣、自暴自弃、自律能力太差......

 新新家校 2022-01-07

文末有福利哦!!!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第十个年头。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有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新精神。我是一名中职学校的老师,提起中职学生,外人给他们贴的最多的标签可能就是“学习差”、“爱打架”、“不务正业”等等......但是在我从教的这些年里,我发现他们其实是内心善良,心直口快,活泼可爱的一群孩子们,只是可能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不是那么的“大众化”,比较有个性些。我不会把学生简单的分为好学生、差学生,我觉得人是多面的,处于花季年华的他们,身上一定有闪光点,往往越走近学生,越能体会到学生的真实,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他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

    我所任教的班级属后进生群体,开学初经过摸底了解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无暇照料孩子,孩子缺乏爱。
2  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很早就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缺乏爱。
3  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抚养。形成“隔代教育”现状。孩子个人发展属“畸形”发展。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张某怡(写此案例时该同学尚未成年,此处用化名,下同。——此注。)女,16岁,初中未完成学业,2017年进入我校高一学习,各科教师反映该生学习无兴趣,基础差,好动,自律能力太差。

  2、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离异,父母各自有新的家庭且均离开家乡在外地生活(形成事实上对子女的“抛弃”)。张某怡由爷爷奶奶抚养,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再加上他们搞庭院式养殖,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也几乎放任不管,遇到需要教育的事件只会责骂,听说成绩不理想,只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张某怡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狂躁,自我约束能力差;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还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味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2、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小孩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她的学习期望值又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们对张某怡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便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流。长期下来,张某怡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被教育者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被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她的家庭入手。

  首先,向家长提出:“多给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个人卫生自己动手,多做家务。”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要求家长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她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张某怡同学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某些场合能本能地展现一些“仗义”行为,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她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张某怡进行“再教育”。

  我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多为张某怡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指定张某怡为负责人,让她感到被信任,有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她的主动参与使她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甚至,在班级评比作为光荣升旗手出列时,我都有意让张某怡表现自己,张同学很用心地做好了旗手工作,满是自豪感和满足感。

  3、引导集体关注她,接纳她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张某怡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不点名张同学),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张某怡这类型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她一起交往,如果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张同学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她自暴自弃的心理。她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她的错误。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张某怡同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她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初中辍学已经使她失去一次机会,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她,她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张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当发现他今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当她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引导她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积极了解张同学在家的有出色的表现,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张同学的进步有目共睹,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她在家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张同学从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成为班级讨人喜欢的一员。她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说脏话,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20年高考,张同学顺利考取自治区一所职业院校大专班。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张某怡同学的特殊主要来自于她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她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她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她的自尊心,引起她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张某怡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她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她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做教师的一定要细心发现这些闪光点。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情况,有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研究发现:“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再差的学生她也会有她的优点,在这里我把学生的问题换个角度,反而成了她的特长,她的优点,并真诚的加以赞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在这种集体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就让那些脱离集体的人有了归属感,她在集体中获得了别人的关心,热爱,尊重或者帮助,渐渐的她就会把集体的利益看成了自己的利益,集体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把自己的言行与班集体紧紧相连,会努力争取尽心的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作者:内蒙古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