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一博士经常头晕,被女友提醒后装监控,竟看到毛骨悚然的真相

 weimiao 2022-01-07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道德比才华重要。《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依附着才华能够绽放更好的光芒,而才华则依靠道德来统帅。

“苟不能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圣人是德才兼备之人,君子是有德无才之人;小人是有才无德之人;愚人是无才无德之人。与其任用无才无德的傻子,也不能任用有才无德的小人。因为小人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奸犯科,比起愚人来说危害更甚。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逐名利而习得才能,却忽视了道德建设,这实在是舍本逐末、“弃帅保车”之举。试想,一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人,如果拥有才能,将是多么可怕的毁灭力?

这是发生在吉林的一个案例:小李化学博士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名企实习,给实验员打下手。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他很快就脱颖而出,一年后便快速升任,甚至比那些老员工还要出色。平时小李人缘极好,几乎没有什么仇敌,大家都非常认可他的能力,没有人不服气。

然而,在小李升职加薪的背后,一道幽怨、歹毒的目光紧紧盯着他。

在小李接手公司一个重要项目之后,由于常常加班,不仅非常疲惫,而且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他以为是休息不足的原因,所以并未在意,想着等这次项目过后请个假好好放松几天。

就在他和女朋友的周年纪念日,女友下班后到公司来找他,由于当时他在实验室里,女友便直接坐在他的办公椅上,顺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解渴。结果女友却发现这杯水有点不同寻常,喝着口感很不对劲,有些黏腻。小李从实验室出来后,她提醒道:“这杯水加了什么东西?”

女友的话,让他疑窦顿生。事实上,在两个星期前,他就感觉水有异常,当时他没有在意,以为是自己味觉出现了问题。结合这些时日他总是头晕的症状,说不定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了探究真相,小李先是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虽然医生并未检查出他有什么病症,不过他依旧不放心,于是把尚未喝完的纯净水拿到实验室里进行化验检查,却发现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水里居然含有叠氮化钠。

叠氮化钠是一种剧毒性的防腐剂,在实验室中也有诸多用处,他之前接手的一个项目就需要用到这种化学品。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叠氮化钠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因为它含有剧毒,只要吸入蒸汽就可以导致严重后果。女性误食0.7-0.8g、男性误食1.2-2.0g叠氮化钠就有可能导致死亡。

饮用水中怎么可能凭空出现剧毒化学品呢?这一定是有人投毒!为了揪出幕后元凶,小李在网上购买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别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翻看摄像头的记录内容。结果就在三天后,他发现了让人心寒的一幕。

有一天去吃午饭时,他通过摄像头在联网的手机上看到,有个人鬼鬼祟祟地走近自己的办公桌。这不是他的同事兼室友孙某吗?虽然孙某带着防毒面具,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过因为两人同住一个宿舍,平常低头不见抬头见,大致能辨别出体态。孙某拿着试管,往他的水杯中加了点“料”,然后急匆匆地逃走了。

小李惊惧之余,也感到非常难过。事实上,作为同居一室的室友,他和孙某在公司里情同手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平常如兄弟般互相照料的朋友竟会在背后捅刀子。小李赶紧到派出所去报了案,警方通过监控资料,迅速将孙某逮捕归案。

经过调查,孙某一共向小李六次投毒,每次都会用实验室的天平精确称量200-300mg叠氮化钠,保证化学剂量较低,不至于立即死亡。但是在最后一次投毒的时候,他下了狠手,直接投入1300mg,这个剂量其实足以导致一名成年男性死亡,如果他最后一次投毒得逞,恐怕小李将会有性命之忧。

孙某在警察面前供述,他博士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后来成为了正式工。就在小李来到公司后,他虽然工作资历没有自己深厚,但却升得比自己快。孙某基于嫉妒的心思,便想投毒报复,让小李痛苦。

不过,在法庭上,他又一改之前的供述,称自己之所以投毒,是因为小李总是压榨自己,逼迫自己加班,这让他十分疲惫。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时间,他决定让小李跟着自己一块“休息”,便投入微量的叠氮化钠,意欲使他产生头晕的症状。

然而法官并没有认可他的供述。孙某投毒的行为,明显想要致小李于死地。因为叠氮化钠很难能够被人体代谢,只要吸入或误食,几乎会伴随人的一生。他身为化学博士,应当知道这种毒物具有致死性,也应当知道多次投毒的危害性。根据孙某的行为,应当推测他在投毒时具有故意杀人的意图,而不是故意伤害。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孙某故意杀人的行为属于未遂状态,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终,孙某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锒铛入狱的孙某,直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仍旧在狡辩他没有杀人。假如小李的女友没有提醒小李,假如小李没有发现他的罪行,那么现在他手上很有可能会握有一条人命。九年的求学光阴,让孙某学业有成,摘得博士桂冠,但同时他也丢失了最为宝贵的人性。

其实除了孙某外,很多尖子生、高端人才误入歧途,比如马加爵、林森浩、吴谢宇等。他们都曾经是天之骄子,但是这才华的背后,掩藏的却是一颗歹心。“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许,钱理群教授的话,已经开始应验。高校应当反思,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否急功近利?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