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45岁的书法名作,如今900多年过去了,又有几个人能看懂!

 悠闲龙夫 2022-01-07

很多人对于书法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好看与否的层面,而不知道书法寄情于书的博大精深,而书法这一魅力,也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相同,其最高的表达境界,就是人书合一,寄情于书。

在书法史上,这一类的作品不过寥寥数件而已,而苏东坡的《寒食帖》则堪为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1080年,这是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生死关隘过去的第三年,他被贬为黄州的团练副使,几乎没有收入,官职也是虚职,生活困顿而潦倒,因被怕被牵连,所有的亲友也与他没有了书信往来。

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食节当中,苏东坡黯然神伤,面对“破灶湿苇”与“衔纸之乌”在冷雨中愀然写下了这卷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寒食帖》从开始的平白叙述,到中间的心境起伏,将字法的变化与诗文的情感内核相结合,从而境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手与力合,笔虽心转,看似是一篇草稿,实际上乃是心境的写照。

当然这种表达乃是一脉自然之态,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的情感书法,任何人见到此作细细分析都能够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高明艺术品的魅力。

而对于学书之人而言,《寒食帖》的书坛地位是无可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的重要原因。当然,此作后面的黄庭坚题跋同样精彩。

如今,我们将藏于台北故宫的这件《寒食帖》原作全卷,以及《兰亭序》、《祭侄文稿》、《伯远帖》、《韭花帖》这天下五大行书全卷(含题跋),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复刻,还原出与原作相似度在99%以上的作品,以供大家临摹、学习和收藏。

?见此作与见原作无二,作为一个书法人,这“天下五大行书”也是值得你毕生珍藏的极品,在你人生当中的不同时刻,拿出来欣赏,都能够有不同的艺术体验,而这种艺术体验,也是其他的享受所无法带给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