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小星星中小学生“迎春杯”赛】(034号) 读《朝花夕拾》有感

 文艺众家 2022-01-07

有文有艺聚

众家


             

读《朝花夕拾》有感

尚志市一面坡中学  初二2班 聂文慧

在午间收拾书架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之前翻阅过的书—《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的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时百姓生活的画面。还有一些抨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迂腐思想。其中的数篇文章都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当我再一次阅读了这本我曾经认为晦涩难懂的书籍。细细品读下去,却觉得当初认为无趣的内容,如今却截然相反。鲁迅先生真挚细腻的文笔,有时犹如小桥流水般沁人心脾,有时犹如一壶烈酒般直冲心田。

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文字活灵活现的记录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鲁迅先生的童年必然是有趣的。文中描写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还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读着这些文字,眼前不由得展现出了一幅幅令人心向神往的自然画卷。我仿佛看见了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里游乐。与昆虫为伴,尝野果摘野花......鲁迅先生以孩童的眼光描绘的百草园,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但这一切都在鲁讯被送到三味书屋的时候结束。那个私人学校在那时的鲁迅看来,好像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权利,引起了幼年鲁迅极大的不满。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想发笑,原来文坛巨匠也和我们一样有不想上学的时候。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我印象很深的文章—《二十四孝图》。它记述了鲁迅先生对小时读过的一本读物《二十四孝图》的看法。批判了这种早已畸形的孝道的阴暗丑恶。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人们都推崇孝这一道德。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孝道故事数不胜数,有些可以很好的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内容实在是可怖。其传播的内容也不是真正的孝。如其中一篇《郭巨埋儿》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父亲死后,自己独养母亲,对母亲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挖坑要埋了孩子。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埋儿这种封建社会的愚昧的“孝道”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难道孝就一定要牺牲自己的血亲吗?难道孝就能罔顾子女的性命吗?这些封建的孝道观念,荼毒了一代代人。我们应该抵制这种孝,破除封建孝道的残忍观念。就像鲁迅先生所认为的孝顺父母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我倚着书架,直到太阳的余晖也落尽时,终于阅读完了《朝花夕拾》的所有篇目,这本书给我留的想象太多,我喜欢鲁迅先生儿时的快乐生活,随着作者一起,在朝花夕拾之间,追忆童年往事。也从一些寓意深远的故事中, 深刻的体会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残忍迂腐和虚伪。在《朝花夕拾》中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回味无穷,都会牵动我的情绪,让我的心都随着它起起落落。                                                             

作者小档案



大家好,我叫聂文慧。我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为人诚恳老实,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际,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指导老师:王怀君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