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朝花夕拾》

 自陈怡派 2022-07-20 发布于浙江

01

SUMMER

一位严厉的父亲

——读《五猖会》有感

小升初1A班 蒋刘逸

最近,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到《五猖会》时,我深有感触。

《五猖会》主要讲了儿时的鲁迅喜欢看迎神赛会,他在文中这样写倒:“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可见,小鲁迅多么期待啊。他笑着催促工人们把椅子,饭菜,茶炊搬好。就在这样快乐的时刻,父亲却强迫他背诵《鉴略》,这无疑是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让原本欣喜若狂的鲁迅一下子变得无奈和沮丧。小鲁迅一口气背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赦免,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经全然没了当初的兴奋和期待,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了。

文中的父亲十分严厉,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由此可见,当童年的玩性和封建教育上演了冲突,活泼天真的孩子的天性被扼杀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我想,鲁迅父亲应是受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影响。所以,他对鲁迅的教育十分重视,从不懈怠,方法简单粗暴。可是,鲁迅在回忆父亲时,也曾经说道:“童年因为父亲失去了很多乐趣,但仍感激家父的严。”所以,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太表面,虽然父亲很严厉,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很恰当,但正因为这份严厉,这般重视,才有了后来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

这时,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今年暑假,作业的压力减小了。但我的妈妈很重视我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她对我特别严格,总会让我去看书,看看课外书,看看初一的新课,会要求我提前背诵。她和我说初中是全新的阶段,提前背诵,既可以锻炼记忆力,以后的新学期学习压力也会小一点。如果我不听从,妈妈就会皱起眉头,唠叨起初中和小学的不同,唠叨着初中学习的困难,我很不耐烦,但是迫于她的威严,我只能拿起书本来读书,背书。一开始,我觉得背书很难,可是背得多了,记得多了,自然而然也轻松起来。

想来,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为何能“从文”如此轻松,离不开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离不开他从小的学习和积累。这样看来,父亲的严厉并不是坏事。也许,长大后,我也能明白妈妈的用心良苦。(831字)

02

SUMMER

师恩永难忘

——读《藤野先生》有感

小升初1A班 黎明明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讲述了先生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藤野先生》。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你看,这样一个不注重打扮的人竟然让鲁迅先生记了几十年。藤野先生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他虽不修边幅,但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对学术也十分严谨求实。最可贵的是他对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十分关心爱护他。文中说到藤野先生帮助鲁迅修改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在日本饱受民族歧视的鲁迅,在藤野先生身上,感受到了没有歧视的真诚的教师之爱。对于鲁迅而言,藤野先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良师。所以,老师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想要偷懒时,鲁迅就会想起藤野先生,忽然增加了勇气,继续执笔写文。可见,一位优秀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她主动跑向一个角落,深情地拥抱亲吻一位老妇人。原来,这位老妇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好老师,她就是教了我四年的陆老师。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也是一视同仁,既给我们传授知识,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就算是生病了,陆老师也坚守自己的岗位,她的行为使我深受感动,她做到了真正的言传身教。

能够在生命中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事,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习道路上遇见的每一位好老师。(751字)

03

SUMMER

不能忘却的爱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

小升初1A班 张哲铭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不曾忘却的人和事,这些难忘的记忆构成了过去最多彩的画卷。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其中提到了鲁迅先生最难忘的一位长辈——长妈妈。长妈妈虽然迷信唠叨而且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还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余地翻身。不仅如此,长妈妈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惹人厌烦。这样的一个人,鲁迅真是对她佩服不起来。但后来,小鲁迅也对阿长有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长妈妈和他讲长毛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长妈妈还给他买了他一直渴望得到的《山海经》。鲁迅这样评价长妈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后来,长妈妈辞了这人世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了,但鲁迅依然怀念这位长辈,在他的记忆中,长妈妈不再可笑,不再粗俗,对她也只有深深的怀念。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但这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我想,先生心爱的何止是这本《山海经》,更多的是长妈妈的感激。和长妈妈的回忆隽永长存,化为鲁迅永恒的怀念。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很唠叨,也没有什么文化。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奶奶的对我的爱充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我也会嫌她对我总是有操不完的心,总是把我当做小孩子。现在想来,那唠叨中是她对我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奶奶天天为我做饭洗衣叠被,从没有说过苦说过累,童年的快乐时光离不开奶奶的用心呵护,长大之后,我更不会忘记这份爱。

《阿长与<山海经>》让我认识了一位劳动妇女——阿长,她虽然迷信唠叨,但是朴实又善良,就像我的奶奶,我要珍惜奶奶陪伴在身边的日子,关心和感激身边爱你的人。(743字)

04

SUMMER

封建孝道的“祭品”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文|小升初1A班 王韵涵

鲁迅先生是我十分仰慕的文人,他笔下的文章讽刺意义极深,给我的感触也颇深。就好比《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二十四孝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两个有关“孝”的小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老莱娱亲》中,鲁迅严厉批评了老莱子可笑的,侮辱孩子的行为——一手拿着“摇咕咚”,身穿彩衣在地上玩闹。《郭巨埋儿》中的小孩子实在令鲁迅同情,这么小就要被所谓的“孝道”埋进了土里,好在最终“掘出黄金一釜”,并没有埋下去。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心中对封建迷信的憎恨一下子喷涌了出来,怎么会存在这种愚昧而残酷的“孝道”?不过,我对鲁迅所讲的《老莱娱亲》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这老莱子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我不这样认为。老莱子的可笑行为其实是在逗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和父亲所笑,在老莱子的心中,他们这样就是自己的尽“孝”之处,应该是值得称赞的,这样的认知实在是可笑至极,最可怕的错,是你不知道自己犯错。

《郭巨埋儿》中的郭巨实在太残忍了,我想不明白,他是怎样冒出这个空洞的“想法”的?如果将孩子埋下,那就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何谈“孝道”?这种愚蠢至极的做法令人唏嘘不已,也淡化了“孝”在现实中存在的真正意义。这个孩子,就是迷信的受害者,封建社会的祭品,而他的父亲便是虚伪“孝道”的“典范”。

相比之下,现代的“孝”无疑是珍贵的,可敬的。外婆的肺部要开刀,爸妈都很着急,做完手术后陪在外婆身边给她做这做那,我偶尔过去,眼前外婆的脸上除了病气,还挂满了幸福的微笑和欣慰。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切实感受到真正的“孝”。

“孝”一个字却涵盖了种种样式的尽孝方式。有的令人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叹,也有的,令人背后发毛,令人发指。我希望大家记住“百善孝为先”,也希望大家对于“孝”有正确的认知。敬孝虽好,但有些“孝”,不敬也罢,有些方式,我不敢苟同!

《二十四孝图》,是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文章,它写尽了封建迷信的可耻,也写尽了对封建时期孝道的控诉和对“祭品”无声哀悼。(831字)

05

SUMMER

一些随笔感想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文|小升初4班 张萌

鲁迅先生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小学时,我就学过他写的文章,比如《好的故事》《少年闰土》等。今年暑假,我读了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有一些感受想要分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读到这句,我忍不住想笑,这颠覆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刻板印象,没想到他小时候竟是这样纯真可爱,还会相信吃了何首乌能成仙?我现在都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神鬼一说,结果小鲁迅就信了,果然最天真单纯的莫过于孩童啊!

文中还说到了鲁迅向闰土的父亲学习如何雪地捕鸟,这个经过也非常有趣。明明见小鸟都已经进去了,可是拉了绳,跑过去一看,却什么也没有。读到这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鲁迅垂头丧气的样子。不过,这雪中捕鸟看着是有趣,我内心却有点反感。

小时候,我也喜欢捉小鸟,看见鸟就跑过去捉,每次都是空手而归。后来也不知怎么的,我捉到了一只,兴冲冲地把它罩在那种有镂空花纹的框子底下养,十分宝贝。那时岁数太小,不懂要给它喂吃的,只知道观赏它,就活活把小鸟饿死了,事后还伤心了好一阵子,心里发誓再也不捉小鸟了。

最没想到的是,我和鲁迅都喜欢描画。不过我可没鲁迅幸运,我的画画没有人买,只有按斤卖废纸。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落魄画家梵高的意境。

百草园是鲁迅的乐园,可惜,我的乐园还没找到。(577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