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破南京城后,为何对城中平民也如此残忍?

 历史探奇 2022-01-07

雨霁视角
关注
2022-01-04 12:39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应该是对曾国藩的最高评价了,可就是这么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以道德文章名扬天下的“完人”又何以因杀伐而得到“曾剃头”的称号。

1840年后,英国的工业品开始对清朝进行入侵,导致清朝经济混乱,大量百姓沦为奴隶和乞丐、流民,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混乱的社会经济,再加上官场腐败、裙带横行。产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一系列伟大的人民起义。

在迷信神权的时代,洪秀全给了人民一种敢于反抗的勇气,他以天下大同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追随者。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朝几乎调动了所有力量,仍不阻止太天军的势头,直到团练制度的建立,曾国藩被清廷赋予大权,太平军才开始被镇压。

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占领的疆域

1864年7月的那场大雨,曾国藩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场大雨就像天开了一个窟窿,银河之水倾泻而下,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南京城早已断粮多日,两年的鏖战终于要见分晓了。

十多年的乱终于要在曾国藩手中结束了,当初曾国藩守丧在家,临危受命组织团勇,才得以保清朝江山于不倾,曾国藩知道南京城破后,湘军将不复存在,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这是湘军士兵最后的狂欢,是他们最后的盛宴。

都是随自己出来打仗的士兵,自己的同乡,军中有不少是自己的朋友、熟人、亲友。湘军就是靠着这种血亲般的关系,才形成了这支组织严密、进退有序,攻击有力的军队。

曾国藩知道湘军的本质是雇佣军,除了保境安民以外,就是为了钱。

而湘军实在太穷了,都是农民子弟,忠君卫道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当兵九死一生的目的,无非是用命换钱。

当初奉命出征,清廷也是答应提供军饷的,但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纸空文,而湘军的待遇一直都是最高的,饷银是八旗的三倍,湘军长期欠军饷,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东征筹饷局”筹来的军费不过是杯水车薪,最后曾国藩只能将目光移向了普通百姓,南京城是他们最后的目标,坚持了2年的湘军终于在7月迎来了最后的血战。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了南京城,此时的南京城是一个仅剩下1万多太平军,2万普通百姓的孤城。

入城后,湘军遭遇了太平军的殊死抵抗,他们进行了惨烈的巷战,太平军的骨干战士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血泊之中。

进城后,所有的湘军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抢,这不是湘军第一次抢,但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此次所有士兵都能参与了,包括勤杂工甚至伤病员,都入城抢劫。

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写到: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谭嗣同全集》写到:三十二年后,谭嗣同游南京时仍听说“(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有的文官碍于脸面,不愿意亲自去抢,便低价收购士兵抢夺的财物、古董。

曾国藩眼见着士兵们屠杀普通百姓,甚至自已的亲弟弟也参与其中,将所抢得财物通过大船运回老家,士兵们通过抢劫所得的财物回家买房买地。

这样的场景他不是第一次看见了,但是他却无能为力,当兵就是为了钱,而朝廷一边欠士兵军饷,一边又要让士兵拼死撕杀,他根本无法靠一已之力去让士兵们遵纪律,还无偿为清廷卖命,他能做的,只是默默地看着这群士兵干尽不光彩的勾当。

此时,他已经无力阻止士兵们的疯狂,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他无奈地写道:“臣也很纳闷,洪秀全经营南京多年,竟然不曾留下丝毫财宝。

他知道这一场战役下来,他要背负多少骂名,即使天下百姓叫他”曾剃头“,他也只能默默承受,因为他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忠君爱国。

正如他的墓旁的神道碑所刻:“谋定而后动,折而不挠,重如山岳。诸将化之,虽离公远去,皆遵守约束不变”。

他一心想要湘军做个”不要钱,不怕死“的部队,但是他又如何凭一已之力让10万湘军去做无钱、无粮的苦命人。

面对南京城,面对士兵最后的屠戮,他有心阻止,却已是无力回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