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流》漫谈

 象忆图书馆 2022-01-07

1,我对心流的理解:理论上与实践上;

2,我对与心流相关的幸福,专注,决定论等的理解;

3,如何引发心流?

今天这篇文章也就这几个主题,用文字的形式表达一下:

1,我对心流的理解:理论上与实践上

首先,我并没有认真研读这本书,尽管我很喜欢积极心理学,很喜欢心流这个概念,但只是在每天听本书听过对这本书的解读,在网上找来了一些碎片的信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整合。

所以,极大可能我的理解并不准确,很可能挂一漏万,想要获得系统,深入的理解,还是建议阅读原书,而不只是看二手,甚至三四手的信息。

我理解心流是一种类比,形容的是下面这样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忘记了自我,忘记了焦虑,忘记了时间,人特别地投入,专注,就像与时间的洪流融为一体,有点物我两忘的意味;

心流是幸福的微观体现,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心流有些类似于高峰体验,但更加普遍,持久;

心流往往产生于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正在处理的事情刚好处在自己心理上的挑战区,既不是特别简单,也不是无从着手的复杂,而是可以不断进步,具有一定掌控感的区域,有些类似于学习区;

心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忘记了时间,在外人看来过了许久,在当事人感觉好像只不过就是一瞬间,核心原因是当事人的注意力完全投注到目标任务中,但又不像睡眠,失去了自我意识,并不能感受外在的变化。

那么,我有什么实际体会的心流体验呢?

最常见的当然是看一本好看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这种被动进入心流的体验还是很多的,常常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好的精神产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能够让人沉浸进去,忘记了现实中自己的存在,为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揪心,代入感特别强烈。

我还有一次独特的心流体验,说起来也许更像高峰体验。那是读高中的时候,我担任劳动委员,分配周五的劳动任务,分配的时候不知是漏分配了一块,还是那一块的负责人偷懒没有进行打扫,当我检查发现后,面临两种选择:

1,忽略不计,在学校评比中扣分,拿不到荣誉,当然也可以推脱为不是自己的责任,毕竟那么大的一块区域不该由我负责,我的责任是分配任务,检查核对,我自己打扫的部分已经完成;

2,负起责来,自己将其打扫干净,哪怕任务重,感到委屈。

我选择了后者,刚开始的时候,做起来大概有些难受,不爽,但慢慢地,不知是做了有意义的事的感受,还是集体荣誉感等精神层面的满足,让我感觉特别地快乐,我大概觉得自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至少那时候是。

我分享了我的故事,也引发了同学们分享的热情:

他们说最常见的经验就是考试,尤其是准备充分,得心应手的考试,在考试中时间过得特别快,如果题目都能顺利答出来,也慢慢的成就感。

还有就是考试准备过程中的刷题,在刷题中慢慢发现自己的解题能力在不断进步,时间也不知不觉流逝。

我也深有同感,尽管自己离开应试已经很多年,但在工作中有时参加知识大赛,这些大赛往往有题库,并不难,但如果想拿到满分,也不太容易,于是需要刷题,最好达到遍历的水平,就是所有题目基本都看到过,都知道标准答案,然后刷刷刷地做下去。

这样的过程外人看起来其实挺无聊的,但当事人,譬如我,有时与自己玩一个心理游戏,就发现挺有意思,譬如要求自己在五分钟内完成50道题,每分钟就要完成10道题,这样有了时间的限制,挑战就大了,需要快速做出判断,达到要求好,感觉也挺爽。

我就用这种方式刷到了100分。

刷题确实也是获取心流的常见经验,这其实看上去挺不可思议的,刷题多么违反人性啊!

又学不了新的知识,事情本身也似乎并不有趣,要是有选择,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拿这个当业余爱好。那为什么会有心流体验呢?

我的想法是人很容易异化,被从事的事情,争取的东西异化!

就拿刷题对人的异化来说,满足了两个条件:

1,个人相信刷题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原因可能是个人想要获得好成绩,觉得刷题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也许是老师要求这样,朋友同学正在做这样的事情等等,总之就是这件事情在当事人看来,那个时候必须完成,不管是真实,聪明的方式,还是虚假,愚蠢的方式。

2,这件事情在被专注地完成,并且还有一定的挑战性,让人看到进步

刷题主要挑战性是刷到难度大,自己暂时不会做的知识盲点;进步主要体现在刷题可以让自己做题速度更快,在速度上可以提升,进而体现为整体答题水平的提升。

于是一件无聊,反人性,对于学习新知识意义并不大的事情,变成了让人感到充实满足,感受到不断进步,可以产生心流,也就是幸福的微观体验的事情。

可以说,刷题这种无聊的事情被专注与进步异化成了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是好的异化;

至于坏的异化,那就更多了,譬如人被金钱异化,本来金钱应该成为人获得幸福的工具,手段,但因为其等价物的广泛作用,被异化为人生的目的,变成了人的主人。

----------------

2,我对与心流相关的幸福,专注,决定论等的理解;

大家关注心流,大多是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有专门研究幸福的分支,我认真读过哈佛幸福课开设者写的书《幸福的方法》,受益匪浅。


直奔幸福而去,反而把握不住幸福,忘记了幸福,幸福反而如影随形。

心流也许同样如此,其核心要义是专注,但只想着专注,也许没有办法专注,就像让人不要想白熊,白熊反而自动浮现在脑海。

反而是专注于某件事,才能真正专注起来,譬如呼吸冥想就是获得正念的常用途径。

我认为决定论很难从逻辑上进行推翻,因为决定论者可以从更高一层认为对于决定论的否定是被决定的。

但决定论不等于宿命论,时间对于人而言,往回看,一切都已注定,无法更改,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反事实思考,相信平行宇宙的存在,但物理学规律告诉我们无法向过去传递信息,也就是过去无法改变。

但另一方面,展望未来,哪怕是决定论者也无法准确预知,那么决定论者与非决定论者的差别在何处呢?

我最喜欢的答案是非决定论者更积极,更开放,而决定论者(宿命论者)更封闭,更容易陷入死循环,并且很可能因为这种态度进一步决定其未来,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所以很认同下面这句话:

当然,无论悲观,乐观,都要面对真实,打肿脸充胖子,傲慢自大,无视事实更是失败之源!

如鲁迅先生言: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3,如何引发心流?

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与如何进入专注做事的状态密切相关。

看针对什么样的事情!

1,简单,不需要多高技巧的

那么自己给自己增添一些挑战,引入时间限制,增加些花样,多一些自选动作;

我曾经看过建议,譬如尝试新的方式,用不常用的手洗漱,走走不同的路,吃吃不同的事物,看看不同口味的电影,尝试用语音转化成文字来创作等等。

譬如刷题都可以刷出成就感来!

2,复杂,觉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就进行分解,进行心理建设,成功不必在我,努力必不唐捐;

成长型思维,我现在不会,但我可以学会!

看看手头,现在可以做什么,然后利用像番茄工作法的方法集中精神二十五分钟!

不想未来太远,过好每一个今天与当下!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黄金圈思维,找到自己的Why!找到行动的意义!

当然,许多书也给出了更多的好方法,可以实践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