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导孩子阅读与思考 | 我总结了两条经验

 彩虹糖包儿 2022-01-07

1.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惠及一生。

但其实,阅读这件事,比读更重要的,是对深度思考的引导。

这些年,在自己阅读,以及陪彩虹糖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两条经验,对思考的引导尤为重要。

2.

 第一条,是讨论,随时随地去讨论。

尤其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讨论能够极大地内化阅读所得,不论是知识的,方法的,思考的、感受的,很多认知,都是从讨论中建立起来的。

那么,怎么引导讨论呢?

我的经验是,基于内容自然地、自由地,甚至随意地讨论。当然,这种讨论一定要聚焦,要有针对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思考有一个大体的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

比如,我们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分析三位农场主各自鲜明的特征,这是引导孩子提炼关键点;然后,更进一步,让孩子讲一讲他们相同的特点,这是引导孩子概括共同点

当然,这些“关键信息”啊,“总结概括”啊,“共同点”啊,只是我们总结方法论过程中会用到的词汇,在孩子们的阅读中,不需要刻意强调,只需将这些讨论变得自然、合理、有意思就好。

为什么一定要聚焦?因为漫无目的的讨论,孩子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反而会增加表达的难度。

比如让孩子总结这本书的意义、价值、道理这样的任务,就过于笼统,不是不能讨论,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如果阅读中间没有探讨,但读完每一本书都去问孩子明白了什么道理的话——

孩子要么不知道从何说起,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无从下手”,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对阅读产生抗拒。

要么,就按照“标准答案”的套路去套千篇一律的答案,从而限制他们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讨论,对“学以致用”也很重要。

读书,不仅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解决问题。

所以,基于阅读的讨论,甚至完全可以超越读书场景,延续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去。

所谓引经据典。

比如我和你的11月共读书单|一条展讯引来的大惊喜,再如《彩虹糖的引经据典》【点击可阅读】

3.

第二条,是做读书笔记,划重点、写想法。

当独立阅读,没有对象可以探讨的时候,怎么办?——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就是将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即时记录下来。这些想法往往是灵光乍现而来,如果不记录,“它”就会飞走了。

而一旦开始记录,就会进入思考,记录得越详细,思考得越深入,印象也就越深刻。

而不论是书上原有的,还是我们写上去的这些内容,都会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中——平时蛰伏起来,一旦我们用到,它们就会自然地“蹦”出来。

而做读书笔记,就是锻炼随时随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做笔记有几个小方法:

第一,设计几个自己能看懂的符号。

可以设计横线、波浪线、三角、圆圈、星星等等,每一种都代表不一样的记录类别。

比如横线,是划线摘录句子。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比如波浪线,是代表疑虑、暂时不动的内容。

比如横线后编辑三角+记录关键词组合,代表此处有思考与感悟,由此延伸出的想法就记录在空白处,用箭头关联到划线段落。

第二:贴小书签

如果书中做了很多笔记,记录太多了,翻找起来很麻烦,总也找不到,要怎么办?——我有一个自己用了很久的方法,叫小书签。

这个方法对于素材积累很有用。

书中发现了需要记录的句子、观点,可以划线标注,然后在旁边贴上一个小便签,便签上注明页码,以及画出来的句子所对应的类别与关键词,粘贴到记录的页码,最好合上书后也能露出一点点,记录上页码。这样,再要去找相关的内容就不需要去翻,直接看小便签就可以了。

彩虹糖的阅读笔记

日期:12月25日   

书目:《植物的奋斗》

作者:陈又治

日期:12月19日   

书目:《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作者:罗尔德·达尔

 

作者:言君,知岛阅读空间、知岛少年读书会创办人,姑娘7岁,成长在“妈妈”和“文化服务者”双重职业的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