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敝帚自珍(8)写在《十年一茧(续集)》付印前

 清江野老 2022-01-07


改版复刊告示

  本公众号自2021年10月10日歇刊后,对改版事宜充分酝酿,方案既定,已于日前复刊。

  复刊后,本号将以竹枝词和五句谣为重点,继续服务诗友,普及诗词。因原刊名《清江诗苑》与纸刊《长阳诗苑》有相关性,将刊名改为《清江诗圃》。改版后的宗旨是:弘扬竹枝词,推行五句谣;立足创作实践,提倡理论研究;注重质量,荟萃精华;广交诗谊,携手新人。

  结构布局亦作适当调整,暂停原“群吟荟萃”栏目,保留原“诗苑键弹”“点屏成鉴”“一枝独秀”和“引玉遴刊”栏目,新增“敝帚自珍”“风味竹枝”“五句谣源”栏目。

  “敝帚自珍”栏目只刊用本号主体即本刊编辑的习作。

  “风味竹枝”和“五句谣源”栏目将从诗词论坛、自媒体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等多种途径选取有特色的竹枝词和优秀的五句谣作品集中刊载。

  “引玉遴刊”栏目主要选刊本刊页面留言的诗词曲联优秀作品。

  “诗苑键弹”“点屏成鉴”“一枝独秀”保留原来的特色,稿源将通过本刊页面留言、微信留言和邮箱投稿等多途径获取。

  编辑微信:q408467480

  受稿邮箱:408467480@qq.com

  谢谢关注!欢迎赐稿!

写在

《十年一茧(续集)

付印之前

★ 田昌令(清江野老)

  对我来说,习诗显然是一件自茧缚身的事,但是,这个过程让我享受了快乐,收获了充实。在这条路上,我又走过了第二个十年,应该有一枚新茧结成。

  习诗第一个十年,正是我休而未退、身心两闲的阶段;所以,我对诗词一见钟情,并忠贞不渝,十年一气习成了2000多首。先是从中选了610多首“四句子”结成一辑,自名《新唱竹枝》;后来,又从中选了370多首“五句子”结成一辑,自名《五句新谣》;最后,从剩下的草稿中选了640多首“杂句子”结成《十年一茧》。现在回头来看,这三个本子都显得过于芜杂。

  我曾反思过第一个十年的习诗理念和方法,有心提高习作质量,力求把这件好玩儿的事玩儿得更好。但是,真正动起手来却又往往事与愿违;结果还是毛多肉少几无骨,习作质量提升甚微。第二个十年习作的数量虽然有所收缩,主要是因为其间添孙绕膝,分散了一些时间和精力。

  这次选稿之前,我对十年来的习作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不含五句谣有1343件。选稿时,原打算适当提高标准,总量控制在500件左右。虽屡经删汰、忍痛割爱,最后还是突破了计划,留下了727件,姑且作为我第二个十年的习诗记录。

  这十年,我从六十岁到七十岁,好像就在一转身之间。但是,认真回想起来,社会却是经历了不少的大事,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等。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大事当前,自当放歌;每当这类大事来临之际,诗坛就会掀起一轮吟咏高潮。但是,我对这类大题材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我的习作中只能力求大事尽量不缺位。我习诗的题材多取自于身边的平常物、平常事和平常人,或是亲历,或是目睹,虽是细小的,必是我熟悉并让我动心的,吟之以寄托我的某种情感。在我习作中,唯一占有一定分量的大事是“江城庚子春”,这次选稿,这个题材的习作保留了32首之多。对此,我有句自嘲:由是苍生多病疠,自当骚客苦呻吟。

  人们常将诗比作酒,那么,习诗的题材就是酿酒的原料,作者的胸怀就是酒窖,诗的韵味就是酒香。我之所以不敢多习重大题材,就是因为我的胸怀不够大,难以将重大事件酿出较浓的韵味来。从这次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几首“大题材”习作来看,也是“老干味”居多。

  说到“老干体”,我们应不陌生。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半路出家的诗词爱好者,多是从老干体走过来的,习作中总会时不时露出老干体的影子或痕迹。虽然“老干体”在当代诗词传承中起到过一些作用,但从诗词发展的前途来看,绝非正道。诗词作品是作者的内心体验和个体情感的表达,独特的韵味才是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诗词作品的韵味,或意味,或情味,或理味,或风味,或趣味,大抵五味。一般说来,一首作品难以达到“五味俱全”,但是,至少要有一味才好。在本次选稿中,我把这一点作为基本标准之一。除了重大题材习作外,咏物题事力求有一些意味,怀旧寄人尽量蕴含一些情味,叙事竹枝努力呈现一些风味;至于理味和趣味,则可在联语中找到一些。

  提及联语,这正是我第二个十年习作的一点变化。第一个十年,我只习成联语15副,全部收录在《十年一茧》中,仅占收录习作总数的2.3%。第二个十年,我有意加强了练习,习成联语344副,这次选取了129副,占选取作品的17.7%。此外,词曲习作在选取总量中的比例也有些变化,由第一个十年的12%提高到20%。这样一来,本次选取的绝句、律诗、词曲、竹枝和联语的数量基本平衡,各占20%左右。

  这次选取的习作中,绝句、律诗皆依近体,竹枝词大体依七绝格律,适当放宽。习作没有严格考究“八病”“十忌”之类的技术要求,以意顺为上。因为我的习作全部适用新声韵,过去的技术要求有些已经不可用了。比如,所谓“挤韵”,在旧声韵分为“一东”“二冬”、“三江”“七阳”、“十一真”“十二文”、“十四寒”“十五删”等一百零六韵的环境下或许可避;但是,在新声韵条件下,无论是十四韵、十六韵还是十九韵,都难以避开。所以,新声韵根本不存在“挤韵”一说。

  所选词曲,基本上都是依谱行文。同一词牌曲谱多有变调,本人习作亦不拘一格。联语多依马蹄韵,一般不太注重工对,而是借对、自对、错综对皆用。与必须注重意境的诗词相比,联语可适当注重技巧;因此,我的有些联语习作多少带有文字游戏的成分。

  与前几个集子按题材分类不同,这次结集按体裁(绝句、律诗、词曲、竹枝词和联语归类。在同一体裁内,以写作时间为序编排。因为同是我十年习诗的记录,这个集子依然取名《十年一茧》,后面加上“续集”字样,以区别前者,并列为《如水集》卷四。如果能活到八十岁,争取再结一集《十年一茧(续二)》。

  本集无序,以此搪塞。

2021.12.31

于广州越秀

我知道您也在看,请点在看

——————————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清江诗圃

触摸诗意清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