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伟健║以匠者之心,从医疗之事

 梅州文学网 2022-01-07

  我曾祖父是我们当地很有名气的木匠,曾祖父去世几十年之后,我所在的小学大门就是当年曾祖父做的,全是卯榫结构,依然扎实,依然耐用。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中国许多的行业其实不缺教授专家名人,而最缺乏的其实是匠人,就是具有匠人精神的专业人员。这几天北大数学天才韦大神在网络上火了,朴素的衣着,拎着馒头,腋窝里夹着矿泉水,仿佛与他这个身份不匹配,所以引来无数人的兴趣。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了,几乎所有的人都用一种成败的标尺来审视每一个周围的人,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有没有搞到钱或者搞到权。只要挣到钱,就会有大批的人趋之若鹜,甚至把其奉若神明,说的难听一点,随便说一句话,哪怕放个屁,都觉得是真理。

  正如清华某教授所言,国内最核心的领域原始的创新不足,那是因为专注于对知识本身渴望的人,或者对真理探索的人太少了。大家都怀着功利主义的观点,而心怀对世界或者对自己专业不可遏制探索欲望的人太少了。因为只要你搞不到钱,别人就会说你是个失败者,只要搞到钱,别说在同学面前,甚至在亲人之间都会觉得高人一等似的。

  安心并且甘心做一个医匠,用心雕琢打磨自己的每一个作品,不做什么名人大腕。观察周围的许多人,似乎评价医生的方式也变味了,哪个医生名气大,挣得钱多,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宝马,那就是牛逼,就是成功。实际上从几千年的医学史来看,远远不是如此,就拿清代吴鞠通来说,写完《温病条辨》才四十岁整,甚至还没有正式行医,只是一个读书人,但是《温病条辨》的中国医学学术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我始终认为,医生的果断、判断和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技能,决定了一双眼睛的光明前景。这就是医生的伟大,当你娴熟掌握了一门技能的时候,就可能拥有和死神拔河的能力。而医生就是要不断学习、要努力并勇于攻克各种生理心理上的难题。

  现在的患者是幸运的,他们所选择医生或医院就诊的机会远超以前;所以现在的医生又是不幸的,他们承担了更多比较的风险,找到一种有效、安全、损伤小、没有异物、经济的手术方法无疑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认识。任何手术都是一种损伤,患者同意接受手术就是和医生达成了一份契约,希望用自身的损伤来换取更大的健康,这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奋斗的目标!医学是和人类文明起源同步的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同时医学也是最神圣的人文关怀,亘古不变的是医学之初的那份纯洁,即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其实,医生、患者和社会有着天然的契约,那就是以匠者之心,从医疗之事。

  我所理解的医匠精神包括两块,一是技术;一是人文。技术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对自己的业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人文是除了业务之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要理解患者的不适和焦虑,并且给以疏导和安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如果对医学真正有兴趣,那可以享受到匠人的乐趣,每天研究如何打磨雕琢,再回头欣赏一下自己完成的每一个作品,这种乐趣是千金难买的。并且,匠人是饿不死的,因为这个世界永远离不开匠人,更离不开匠人精神。

  守一份执着 做一名“医匠”!这是我的信念!!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夏鸥;校对:林诗晴

策划:阿帆;责编:柳馨梦;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诸伟健║郊外荷塘

诸伟健║余生很贵,随遇而安

诸伟健║初冬,下了一场雨

诸伟健║回不去的故乡

作者简介

诸伟健,原籍广东省河源市,现居梅州,文学爱好者,医务工作者,曾就读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