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减越肥,体重忽上忽下?出现这3种情况,你并不是胖

 减约说 2022-01-07

越减越肥?体重忽上忽下?其实有些情况称出来的体重并不准。关于如何判断自己胖不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一、这3种情况,体重可能不准

1.晚上称体重

不知道你经常在什么时候称重,但是不管你什么时间称重,只要在晚上称重,体重普遍都会比其他时间高。

这是因为,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也许你不是胖了,而是在吃饱、喝足后称体重,白天的食物还在体内……

正确称重方式:固定时间,比如每周一,在早上排便后空腹称重。

2.锻炼后称重

当你上秤时,所称得的那个体重数字,其实是骨骼、肌肉、脂肪、水分等其他的身体组织的总和;影响体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等。

之所以锻炼后体重会轻一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流了汗,可是出汗多并不代表脂肪在减少,汗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锻炼后体重下降,只是水分流失造成的。

3.前一天吃太咸

身体里的钠元素会影响水分代谢。如果你每天吃得都很咸,就会导致摄入过多的钠元素,体内的水分就会积压,出现水肿。

二、是不是胖,怎么看?

基于以上三点,你就会明白,其实体重数值大不一定就是胖。同样的体重,也会出现体型相差很大的情况。为什么呢?

关键就在于体脂率。所谓体脂率就是体脂肪含量占体重的比例。体重相同,如果体脂率低,看起来就会比较瘦。

那么为什么体脂率低,看起来就会比较瘦呢?这是因为,同样重量的脂肪和肌肉,前者比后者体积大很多(是肌肉的5倍),脂肪越多,整个人看起来越“膨胀”。

相反,有时候看起来体重增加,其实是脂肪减少,肌肉增加造成的。体脂率下降了,看起来体形会显瘦。

因此,减肥不等于减重。除了关注体重,是不是胖,主要看体脂率。正常男性体脂率在15%左右,女性在25%左右。

三、怎么测算自己的体脂率?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测算体脂率的方式,有两种:水下称重法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

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这两种测算方式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所以只有一些大型医院配置。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普罗大众,有什么简单的方式吗?这时候,体脂秤就出现了。体脂秤就是那种,往上一站,体重、体脂率、甚至体内水分和骨骼比例就能算出来。

但因为这种测量方式受到电极数量、接触面、接触压力、房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并不准确。

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于刚开始减肥的人,体脂率是否精准,没那么重要。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关注大概情况就好了。

可以通过体质钳,通过测量身体的皮褶厚度,就能发现体脂率高低。

使用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掐起一部分的皮肤进行测试,最常用的是以下三个部位:上臂、背部、腹部。测量方法比较多,正常说明书上都会有步骤。

再不行,可以没事掐掐肚子,是不是胖,心里应该有数吧?

喜欢减妞的,手动点“在看”吧!

减妞其他文章

公认“脂肪杀手”动作,假期坚持,抹平肚子,腿也细了

全身燃脂!“胖妹”改跑步为跳绳,3个月减掉28斤,肚子都平了

变瘦

变美

分享

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