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红山文化遗址与史前玉器文明的探索(4)

 寂寞红山 2022-01-08
文章图片1

353、玉猪龙。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


354、兽面齿形佩。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


355、玉猪龙。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4


356、玉猪龙。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5


357、云形佩。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6


358、云形佩。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7


359、兽面齿形佩。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8


360、兽面齿形佩。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9


361、云形佩。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0


362、玉猪龙。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1


363、玉猪龙。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2


364、玉龟。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3


365、玉蝉。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4


366、玉枭。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5


367、玉箍。台湾蓝田山房藏品。

文章图片16


368、玉猪龙。高10.4,宽8.4,厚4.0厘米,天津市武清区十四仓清代墓葬出土,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天津博物馆展出。

文章图片17


369、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18


370、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19


371、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0


372、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1


373、玉丫形器。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2


374、云形佩。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3


375、鳖状云形佩。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4


376、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5


377、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6


378、玉兽面齿形佩。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7


379、玉箍。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8


380、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29


381、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0


382、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1


383、玉兽头。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2


384、玉猪龙。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3


385、玉箍。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4


386、雷形佩。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5


387、玉兽。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6


388、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7


389、玉枭。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8


390、玉云形佩。天津博物馆藏品。

文章图片39


391、绿松石玉鸟。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0


392、玉枭。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1


393、玉猪龙。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2


394、玉双联璧。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3


395、玉箍。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4


396、玉箍。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5


397、玉兽面齿形佩。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6


398、玉兽面齿形佩。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7


399、云形佩。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文章图片48


400、呼伦贝尔哈克遗址出土的玉器。回顾了红山文化让我们再来看看整个大东北地区的史前玉器文明。海拉尔哈克细石器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村东约150米的平地上,西距海拉尔区约20公里,北距海拉尔河2公里,南距滨洲铁路3公里。遗址是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先后在哈克镇西北三公里的团结村一组、团结小学、新村东150米处三次发现属于新石器时期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古遗迹、古墓葬,引起国内考古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8月,团结村一农民主动将翻地时出土的几件玉器和石器上缴给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1999年10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联合对团结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调查。2001年,对遗址进行首次试掘,2004年又做了第二次试掘。因三处遗址相对集中在哈克镇团结村的几个自然居民组,有的学者曾提出把这一遗址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团结文化”,但最终定名为“哈克文化”。该遗址海拔高度约625米,距地表20—30厘米,文化层为灰褐色细沙层和灰黑色细沙层,最厚可达1米。遗址属于原地埋藏类型,同样遗物保存新鲜,无分选现象,地层保存完好。哈克遗址的年代大体为距今6000-5500年,其年代与红山文化相当。有学者因此将她看成红山文化的一个类型,但是,这却是一个典型的游猎民族的文化,而红山文化的基础,却是一个发达的农业社会。

文章图片49

401、玉人面佩。现藏于海拉尔博物馆。在哈克地区鄂温克旗辉河水坝西南10公里处征集。这个神秘的人面像,曾引起广泛的关注。

文章图片50


402、人像的背面,有一对牛鼻穿。那么这是一件佩饰。

文章图片51

403、这个人面被认为是一个戴帽子的人像,但是仔细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如果你了解红山玉器的含义,就会发现一些特征似曾相识:两条尾尾相对的云龙,分别伏在人像头部的两侧,它们的尾巴之间如同人像中分的发沟。

文章图片52


404、这是巴林右旗出土的云形佩,上部两只小云龙,左右侧各有一龙首,如果将中间的一团卷云去掉,然后换上人脸,那么它就与上面的人像如出一辙。因此,一对云龙交尾,是红山玉器永恒的主题。然而这个神像出现在呼伦贝尔,却没有出现在牛河梁。红山人崇拜大自然,崇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这是原始宗教的起步。他们崇拜高高在上变幻无常的云,因为云可以带来降雨,而雨水是原始农业的命脉。于是云先是被赋予生命,然后又被赋予形体——这就是龙。然后龙又被赋予人格,有了人的脸,当然人脸还必须带有龙的特征,以区别于凡人。龙在中国的起源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多源的。有人说红山才是中国龙唯一的起源地,这相当于说中华文化的起源也是唯一的,这太夸张也太狭隘,如同以管窥豹。现在我们见到的“龙”是什么样?猪嘴、鲤须、牛眼、鹿角、蛇身、骐鳞、蜥爪、鸟翅、马鬃、鱼尾,凡此种种,早已见不到当初红山云龙的模样,这是民族与文化熔合的结果,也是中华文明多源性的证明。红山的宗教可以传播到呼伦贝尔,但是呼伦贝尔的游猎或者是游牧文明不同于红山文明。当大兴安岭的猎人们快要进化成为牧民的时候,仰望天空,他们也盼望下雨,如果没有雨水,草原将变为荒漠,而猪马牛羊将无以为生。

文章图片53


405、哈克遗址出土的小玉环。

文章图片54


406、哈克遗址出土的小玉环。

文章图片55


407、哈克遗址出土的玉斧。

文章图片56


408、哈克遗址出土的玉锛。

文章图片57


409、哈克遗址出土的小玉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章图片58


410、哈克遗址出土的玉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章图片59


411、哈克遗址出土的石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石镞在该地区大量出现,它们被称为细石器时代的顶峰之作。这类石镞同样也出现在一万年以前的俄罗斯以及三千年前的南美洲,而且它们的制作工艺几乎一模一样。大量的石镞说明了远古哈克人的社会属性,它们不是农民,也不是农业社会。

文章图片60


412、哈克遗址出土的石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形状各不相同的石叶也许代表着不同的用途。

文章图片61


413、如今,你如果来到呼伦贝尔的一些地方,只要一阵风吹过,不用太幸运,就可以看到这些石镞的半成品散落在山梁的沙石之间,闪闪发光,有如远古的呼唤。

文章图片62


414、骨柄石刃或者是玉刃的刀,这应该是用来切肉的。这种物品在大南沟、南宝力皋吐、赤峰地区都有出土。

文章图片63


415、玛瑙的镞。纯手工打制,不用抛光就如此精美。

文章图片64


416、石镞。长2-2.5厘米。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采集。

文章图片65


417、系璧,在哈克遗址采集,海拉尔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66


418、玉璧,哈克镇团结村二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67


419、玉璧。哈克镇团结村二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68

420、玉坠饰。长6.57厘米,宽6.6厘米,中心孔径1.86厘米,厚0.29厘米,小孔径0.2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杜蒙在黑龙江省的西部,是黑龙江省仅有的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础县,境内有大片的草原和湿地。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遗址,其年代约为距今6000-5000年,相当于红山文化时代的中晚期。杜尔伯特并没有出土典型的红山文化玉神器和玉礼器,但是作为一般的装饰品,整个大东北地区的史前玉器,都具有相近和类似的特征。

文章图片69

421、玉坠饰。长6.47厘米,宽4.75厘米,孔径1.56-1.86厘米,厚0.4厘米,孔径0.2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

文章图片70

422、玉坠饰。长3.4厘米,宽2.5厘米,中心孔径0.78厘米,厚0.21厘米,小孔径0.1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区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

文章图片71

423、玉坠饰。长5.98厘米,宽6.13厘米,中心孔径1.54厘米,厚0.3厘米,小孔径0.17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

文章图片72

424、双联璧。长5.91厘米,上宽3.24厘米,下宽3.77厘米,上孔孔径1.12厘米,下孔孔径1.57厘米。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泰来县博物馆。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东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为邻,北与龙江县和昂昂溪区毗连。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其年代约为距今6000-5000年,与红山文化遗址的年代相当。图中这种双联璧,在红山文化地区也很常见,问题在于:这是否就是红山文化的传播?

文章图片73

425、三联璧。长9.37厘米,宽5厘米,厚0.4厘米,上孔径1.2厘米,中孔径1.75厘米,下孔径2.1厘米。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亚布力原名亚布洛尼,即俄语“苹果园”之意,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张广才岭西坡。传说中东铁路修建时,筑路华工住在北面临时搭盖的大棚里,遂称该地为北大棚。不久,一沙俄工头发现山上长有苹果树,并结有累累果实,遂将地名改为亚布洛尼。亚布力新石器遗址,其年代在距今7500-7000年之间,这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时代,而早于红山文化。图中的这块三联璧,也是红山文化典型的器物之一。问题同样在于:这是否也是红山文化的传播?

文章图片74

426、玉坠饰。长6.2厘米,宽5厘米,孔径1.42厘米,厚0.27厘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41号墓出土,现藏于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昂昂溪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以西6公里处,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北方渔猎文化代表性遗址之一。1930年,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此发掘,及以后多次发掘,从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用于渔猎的压制石器和骨器。经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5000-6000年。因此这个遗址的年代,也相当于红山文化时代。

文章图片75

427、玉饰。长6.16厘米,宽1.20厘米,孔径0.22厘米。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东临乌苏里江。小南山遗址位于饶河镇东南部,俯临乌苏里江西岸。小南山新石器晚期遗址,其年代早于红山文化,而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相当。

文章图片76

428、玉斧。长12.38厘米,宽3.82厘米,厚1.55厘米。黑龙江省昂昂溪胜合墓出土,现藏于昂昂溪遗址博物馆。

文章图片77

429、玉璧?直径3.44-3.73厘米,孔径1厘米,厚0.80厘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子遗址出土,现藏于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滕家岗子遗址位于昂昂溪东南3公里,也属于昂昂溪文化的遗存。

文章图片78

430、玉璧。直径4.15-4.25厘米,孔径2.23-2.34厘米,厚0.34-0.35厘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子出土,现藏于黑在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章图片79

431、玉璧。直径4.53-4.86厘米,中心孔径1.90厘米,厚0.27厘米,小孔径0.08-0.12厘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子41号墓出土,现藏于昂昂溪遗址博物馆。

文章图片80


432、玉璧。直径4.07-4.32厘米,孔径1.92-2.02厘米,厚0.38厘米。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泰来县博物馆。

文章图片81


433、玉璧。长4.57厘米,宽4.37厘米,厚0.32厘米,孔径2.05-2.06厘米。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泰来县博物馆。

文章图片82


434、玉璧。直径7.15-8.93厘米,孔径2.99-3.06厘米,厚0.57厘米。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泰来县博物馆。

文章图片83


435、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环、玉珠、玉玦。

文章图片84


436、玉珠。直径1.8-1.9厘米,孔径0.65-0.75厘米,厚0.2厘米。吉林省洮南市德顺乡双塔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85


437、玉璧。直径3.2-3.3厘米,孔径1.1-1.2厘米,厚0.3厘米。吉林省通榆县良井子牧场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86


438、玉纺瓜。高5.3厘米,直径8.5厘米,孔径3.1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镇聚宝山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87


439、玉纺瓜。直径5.5厘米,孔径1.8厘米,厚1.3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聚宝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88


440、鱼形玉饰。长径5.4厘米,短径2.9厘米,厚0.25厘米,中间孔径1.4-2厘米,小圆孔径0.5-0.6厘米,前豁口宽0.3-0.5厘米。吉林省长岭县三十号乡腰井子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89

441、鱼形坠。长7厘米,宽2厘米,厚1.4厘米,孔径0.6-0.9厘米。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乡套什吐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90


442、钩形玉坠 长6.1厘米,最宽3.2厘米,孔径0.3-0.35厘米。吉林省通榆县良井子牧场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这一类玉器也常见于朝鲜半岛以及日本,成平天皇说,日本皇室可能具有朝鲜血统。也许这一类史前玉器可以做出证明。但是,朝鲜半岛的这一类玉器又来自哪里?韩国史前玉器仅仅跟中国东北的古玉沾上了一点点边,就敢说红山文化是高丽民族的发明,而红山牛河梁也许埋葬着高丽的祖先檀君。但是自红山以来,是中华民族传承着红山玉器文化的正统,同时也传承着红山的神话和历史。高句丽民族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如今一些人分家出去了,另一些人则选择了继续留在这个大家庭。出去就出去了,却又凭什么要回来夺取祖先的牌位?

文章图片91


443、玉锛。长6.9厘米,中宽3.25厘米,刃宽3.6厘米,厚1厘米。吉林省洮南市德顺乡双塔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92


444、玉斧。长21.5厘米,中宽7.7厘米,厚1.45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镇聚宝山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93


445、玉斧。长18.3厘米,中宽8.8厘米,厚1.8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镇聚宝山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94


446、玉斧。长14.3厘米,中宽7.4厘米,厚1.6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聚宝山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95


447、玉斧。长20.5厘米,顶宽6.5厘米,中宽9.4厘米,刃宽9.1厘米,厚2.11厘米。吉林省大安市大岗乡抱马吐墓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96


448、玉璧。高句丽时期(3-7世纪),直径8.6厘米,孔径3.4厘米,厚0.3厘米。吉林省集安市东台子遗址出土,现藏于集安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97


449、玉环 直径10厘米,孔径6厘米,厚1.5厘米。吉林省镇赉县镇南镇聚宝山砂场遗址出土,现藏于镇赉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98


450、双联玉璧。高3.55厘米,上璧宽2厘米,孔径0.6-0.65厘米,下璧宽2.3厘米,孔径06-0.65厘米,厚0.15-0.18厘米。吉林省通榆县新兴乡张俭坨子遗址出土,现藏于通榆县文物管理所。

文章图片99


451、玉匕形器。长8.2厘米,宽2.3厘米,厚0.4厘米,孔径0.08-0.25厘米。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前长山屯后遗址出土,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文章图片100

452、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双人墓)全景。哈啦海沟小河沿文化墓地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四合村哈啦海沟村民组西北部山坡上,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等日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51座,祭祀坑1个。正式发掘了19座墓葬及1个祭祀坑,清理了32座被盗墓。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朗营子南台地遗址命名的。它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文化,时代大体与中原庙底沟二期文化相当,距今约5000年左右。问题在于:哈啦海沟位于红山文化的腹地,这个遗址的年代接照一些专家的说法,存在于红山文化的最晚期,那么,典型的红山玉神器和礼器为何在此不见踪影?

文章图片101


453、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双人墓)玉镯出土情景。

文章图片102

454、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1。这些镯看起来象环,但确实是戴在手腕上的。这在其它地区的史前古墓中非常普遍,有许多以前被认为是璧和环的玉器,其实它们都是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史前的玉镯有环式、璧式、筒式、琮式、联璜组合式,花式、凸缘式等许多种形式。

文章图片103


455、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2。

文章图片104


456、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3。

文章图片105


457、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4。

文章图片106


458、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5。

文章图片107


459、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6。

文章图片108


460、哈啦海沟第三十九号墓出土的玉镯7。

文章图片109


461、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双人墓)全景。

文章图片110

462、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双人墓)局部,镯子出土的情景。头部左侧有一支骨簪,右手套三只玉镯,两枚骨针?一只环、一只珠,右肩部有两只小玉环或者珠。

文章图片111


463、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出土的玉环。

文章图片112


464、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出土的玉镯1。

文章图片113


465、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出土的玉镯2。

文章图片114


466、哈啦海沟第四十号墓出土的玉镯3。

文章图片115


467、哈啦海沟第三十五号墓出土的玉镯1。

文章图片116


468、哈啦海沟第三十五号墓出土的玉镯2。

文章图片117


469、哈啦海沟第三十五号墓出土的玉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