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emo了”被热议,如何自辨真/假抑郁症?

 太原科大心理咨 2022-01-08

  前段时间,网抑云的梗,掀起一波儿热潮,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有一条评论说,“听完歌本来想在评论里找找共鸣,结果仿佛在看悲惨世界——人均暗恋、人均童年阴影、人均爱而不得,人均抑郁。”

  一部分网友认为,哪有那么多抑郁症,很多都是无病呻吟而已。

  而其他网友认为,有可能某些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鼓起勇气,在网络上诉说倾诉,渴望得到一丝温暖和安慰。

  到底真有这么多人患有抑郁症吗?

    “真假抑郁症”又该如何辨别?

每种真实的网抑云,都值得被网愈云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中国抑郁症人数超过 9500万人,并且每年以18%的增速增长。

  2019年12月,仅新浪微博平台,「抑郁」相关话题阅读量就高达到4.5亿;

  预计在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疾病“杀手”。

  这些数据报告意味着什么?

  你我身边,每10个人,就有一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但这些数据报告,并没有让社会“清醒”过来,就像以上网友说的“哪有这么多人抑郁”“都是在无病呻吟”。

  是啊,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即使即将迎来5G时代的现代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认知也特别少,如果你在网路上透露自己可能抑郁了,还会有人评论你“矫情”,认为你过于脆弱或是博取关注。

  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理解你

  前几天,有位妹妹的留言,让我特别的心疼。她的抑郁症状比较严重,但是每天都被父母指责,连唯一能倾诉的闺蜜,在收到她的一串“求救”文字后,也只是敷衍的回了个“哦”,在网上倾诉,也被喷、被骂。

  她感觉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会关心她了,已经走投无路了

  她已经有抑郁症状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因为身边人的没有重视,导致她一直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抑郁症,更别谈能够得到对应的改善。

自愈的第一步:自检

  “我有抑郁症吗?”“我还有救吗?”

  这是我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抑郁情绪的侵袭。

  只是有的人扛过来了,而有的人一直反复陷在里面。

  曾经我有一段时间,也经历过一段漫长的低落情绪。

  那时上班提不起精力,浑浑噩噩,走在路上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也不想和任何人多说话,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时常感到疲惫乏力...

  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之前对生活很满足又开朗的我,突然就“性情大变”。

  或许是刚毕业不适应社会,或许是现有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人生相差太多,或许是情感不顺。

  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就是抑郁了。

  那时候的我,也不敢坚定是不是有抑郁症,也不想去做诊断。

  害怕。万一真有了咋办?所以就一直这么拖着,生活得很痛苦。

  直到我幸运的遇见了一位心理咨询老师。他告诉我,如果你一直怀疑自己有抑郁症,那你的脑部神经就会内化这种观念,带给你更强烈的负面感受,焦虑、恐惧、无望,从而使你的“症状”加重,陷入循环。

  所以,一定要及时判断你只是有抑郁情绪,还是真的抑郁症。

  其实,我们对抑郁症往往有几个误区:

  把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症。

  有抑郁症状后,不敢让家人或别人知道,感到很羞耻。

  有抑郁症状后,认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没有及时调节。

  以为有了抑郁症就“没救”了。

  这些自我认知的“缺陷”,会导致负面感受的持续和加重,给身心带来更多潜在的伤害。

  因此,自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检。

  如果只是抑郁情绪,及时觉察情绪的诱因,调整自我认知,排解舒缓负面情绪,否则会大大增加演变为抑郁症的机率。

  如果真的是抑郁症,也不用害怕,它是可以被减轻和治愈的,及时、积极接受治疗(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你只是不开心,还是抑郁症?

  在今天,还有很多抑郁的人不被理解, 因为恐慌、自责、不敢求助,正在经历痛苦:

  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怎么判断我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当抑郁找上门,我可以怎么自救、或帮助身边的人……

  其实,在情况变得更糟糕之前,我们都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及时预防和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