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飙升” 医生建议:不要过量摄入海产品

 洁洁赢 2022-01-08

找到你的喉结,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下滑约2厘米,加大手指力度感受一下——这就是你的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由左右两叶、峡部及锥状叶组成。一个精致的蝴蝶形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正常情况下,你看不到它,也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等你在意到它时,很可能是怀着“成绩揭晓”的心情翻开体检报告,发现它出现在首页的问题汇总中,后面往往跟着让你“心惊肉跳”的“结节”两个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调查显示,近30年间,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升高近3倍,每5个人就有近1人有甲状腺结节。特别是在我国30岁以下的女性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

在芜湖市,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五年间翻了数倍。以华师附院(芜湖二院)甲乳外科的数据,5年前此类结节手术一年大约100台,而2021年则上升到近500台。该院甲乳外科的主任孙荣能表示,这个数字的“火速”上升,与检查手段和外环境都有关系。

“甲状腺结节,通俗来说就是腺体内的肿块。传统的触诊检查,医生凭手感去摸,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只能摸出1厘米以上的结节,当时的检出率为5%。采用彩超检查后,探头的敏感度可以发现最小2毫米的结节,检出率一下子飙升到60-70%。一个单位的人来体检,可能一小半人都有结节。”其中,男女比例接近1:4,30-50岁的女性尤为高发。

但实际上,甲状腺结节并不等于甲状腺肿瘤。孙主任告诉记者:“有些患者过于焦虑,其实不必要。甲状腺结节是有分类的,一般来说,3类以下大多是良好的,4类及以上可做穿刺活检,确定性质再做治疗。5毫米以下的结节可不做处理,保持观察。”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多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增加了患病率,孙主任接诊的患者中,最小的只有11岁。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家三口同患病的,“孩子是个23岁的小伙子,结节有2厘米。他检出后,父母联想到自身,也做了检查,结果全都'中招’了。母亲结节小于1厘米,父亲结节较大,且双侧都有”。

目前,甲状腺结节产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明了,可以肯定的关联有两点。一是大量摄入高碘海产品。国际数据显示,丹麦、日本等地的全人群患病率均较高。二是幼年时经受过辐射,如放疗等,也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

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量摄入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不要大剂量接触辐射,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保持平和的心态。甲状腺B超检查,1-2年进行一次即可,如发现结节,先不要害怕,根据其分类和大小咨询医生,做出科学合适的后续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