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贾谊故居游记 贾谊故居是长沙最有历史感的古迹,从西汉开始,历经两千多年,多次重修。
去长沙,除了嗦粉,吃网红食品:臭豆腐、糖油粑粑、喝茶颜悦色的奶茶、去文和友,还可以去看贾谊故居。
贾谊
贾谊是西汉的重要大臣,提出的很多主张对大汉强大贡献很大。他在长沙为官三年,英年早逝,只活了33岁。
他最出名的文章是 过秦论,总结了秦灭亡的教训,认为要施行 仁政,为汉朝延续几百年打下了基础。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他提前预测了 七国之乱,并建议文帝做了准备应对。
他还有些名句,比如'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金庸曾经在他的小说里引用这一段,来描述人世间的痛苦与悲剧。
贾谊写过一篇 吊屈原赋。他的文章和屈原的风格相似,后人叫他们 屈贾。
屈贾,被认为是 湖湘文化,即洞庭湖- 湘江文化的起源。后世说的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最早的楚才应该就是 屈贾。今天,岳麓书院还挂着 唯楚有才 这句话。
一直到清朝雍正,两湖(湖南湖北)才分开科考。所以,楚才,大部分时间包括湖南湖北的人才。
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贾谊提出政府办教育。孔子是办私学的,从西汉开始公学成为主流。所以中国朝代历来主张 文治武功,文治这部分,贾谊是源头之一。
这里有个贾谊用过的石床残部。
鉴于贾谊对汉朝的巨大贡献,他30几岁英年早逝后,汉朝为他立了纪功碑,一直流传到清朝。可惜在晚清丢失,只有一块复制的碑。
后人凭吊
唐代杜甫和李商隐都曾留下著名诗句描写贾谊。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图为贾谊故居的题诗碑
那口古井,杜甫诗里描述过,仍然在这里。得名 长怀井。
唐时杜甫到长沙凭吊贾谊,赋诗《清明》一首,诗中有“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陆游写贾谊的诗
送王季嘉赴湖南漕司主管官 宋代 陆游 它人作陵邑,榜笞朝暮急;王子乃不然,袖手万事集。 它人西入都,竞裁丞相书;王子掉头去,长沙万里余。 问子谋身无乃左,凛如霜松姿磊砢。 屈原贾谊死有灵,计此两人心独可。
陆游写出了屈原贾谊的文化传承。
近现代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曾来此。
辛亥革命湖南策源地也在这里。
毛主席和他的同事在这里策划革命。
毛主席写贾生的诗,
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所以贾谊故居对于长沙,就像滕王阁对于南昌,黄鹤楼对于武汉,岳阳楼对于岳阳,甲秀楼对于贵阳,是当地的文化地标。
贾谊故居记录的长沙历史
在贾谊故居看到长沙遭遇的八次劫难。
有内部征战,比如三国蜀国与吴国战争,把所有10万片文档竹片投入井下,
有外敌入侵,南宋两次金国入侵,屠城,多举家自尽,投井而死,城无虚井。清顺治 满清入侵,城中无一久居之民。
有农民起义,明崇祯,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侵入长沙,火烧明藩王府。
有内部叛乱,唐大历年,湖南兵马使杀潭州刺史,潭州城火光冲天。这次灾难发生时,杜甫正在长沙,他连夜逃出城,写了'逃难'一诗: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杜甫说的南北逃难,是指他逃离了北方的安史之乱,又在长沙遇上劫难。
清吴三桂叛乱,攻入长沙,烧杀抢掠,城市一空。
抗日战争,1938年日寇侵入长沙,'文夕大🔥',大半个长沙被烧成白地。
近几年疫情中,听过一句话'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长沙的八次劫难,不过是历史书上的几行字。
结语
今天的贾谊故居,是1990年代原址重修的。题字来自书法家赵朴初。
贾谊当过太傅,他故居附近的这条巷子就叫 太傅里 历史仿佛是个冷静的老人,不言不语地看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