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714本书
《生命的重建:问答篇》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生命的重建:问答篇》。正如标题所言,这本书与我昨天推荐给你的《生命的重建》关系密切,它们所探讨的都是“如何解放你的心灵,找到你生命的价值”这一人生议题。与《生命的重建》一书有所不同,这本书的作者除了有露易丝·海,这位享誉世界的身心灵导师,还有世界各地遭遇过各种困惑的读者。几乎在所有的来信中,读者们都想要通过某种方式去改变自身,改变他们当下的处境,他们或面临着健康上的困境,忍受着身体上的折磨;或面临着感情的困境,因为失恋、失婚感到身心俱疲;或面临财务上的困境,为自己的入不敷出感到头疼……我们都不特殊,都会经历来自生活的重重考验;我们也都有改变自己的力量,都能够从“思维”层面出发,去种下一粒积极的种子,悉心栽培它,在未来收获我们积极的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它们记录在了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力量:我不断增强致富的自觉意识,这反映在我不断增长的收入上。我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因为我知道丰富的财富在等着我们。我认可并珍爱我孩子的与众不同,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宣言是指你说的或想的任何事情,比如,“我想拥有健康的体魄”、“我想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不想再和他交往了”等等,这些都可以是你的宣言。当我们在“发表”积极的宣言时,就会给我们创造好的经验,我们会认可我们自己与别人的价值,创造令人愉悦的关系;反之,则会削弱我们的力量。为了创造我们想要的美好体验,我们的思维和说话方式必须训练成积极模式,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将我们都愿景清晰地告诉给宇宙,吸引我们想要的生活。经常性地回顾自己的宣言,找出其中那些消极的部分,用积极的去替代它们,你的生活将会随之发生变化。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感悟他人面临的挑战与渴望,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除了可以对他人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地同情,还可以借由露易丝的回信,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去与生活达成和解。我在读p181的一条与“死亡”有关的案例时,便想到了我的爷爷。与提问者一样,我的爷爷也是在一个深夜离世的,在他去世前的12个小时前,我还和他说,“我回去陪妈妈看完病后,便会来陪你”。只是我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便接到了家里人发来的爷爷去世的消息。爷爷去世过后,我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受到了内疚、自责、伤感,我也和提问者一样,固执地认为,如果我在那个晚上不离开西安,他就一定不会离开。你的兄长已经自己安排好了离开这个星球的时间,他只是在医院里等待你离开。这样,你才不会勉强地留下,他才能够安详地走。你所做的是一件让他感激的事。很多人都会在临终时这么做,他们往往选择在凌晨3点钟离开这个世界,那时,他们的亲人正在家里休息。我要求你,已经长大女孩,原谅心里那个12岁的小姑娘(灵遥注:提问者哥哥突发脑瘤离世时,她只有12岁),告诉她你是多么爱她。然后,我希望你能和哥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同他交谈,让他帮助你消解这份不属于你的负罪感,寻求他的爱与支持。我知道,他希望你快乐。 如同露易丝期盼的一样,我在爷爷去世后,与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关系。他虽然人早已经不在人世,但却化作了空气,时时刻刻陪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去突破自己,活出我想要的样子。的确,抚平伤痛是一件既需要时间,也要耐心的事情,但是伤痛总会过去,新的生活也总会开始。 无论是为没有在亲人离世那一刻陪在身边感到内疚,还是责怪自己没有在他们生前做得更好,这些都只会加重你的负担。如果你所爱的人还在人间,他(她)一定不会希望你如此内疚和自责,因为一切都还有希望。上面的这个故事,只是本书中一个很小的片段。除了死亡,书里还有作者对情绪问题、精神安宁、疾病、家庭暴力、上瘾等内容的思考。“生活很简单,我们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我们的想法和信念都会变成现实;世界总是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偏执的思想或愚蠢的信念;'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所有的疾病都是不宽恕导致的;'当下’是力量的源泉……”而只要你愿意,这一刻,便是你解放心灵,找到生命价值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