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讲堂:小心家庭中的“踢猫效应

 抱朴守拙169 2022-01-08



   案例:小王的妈妈一回到家就看到小王在看手机,而没有学习,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于是开始数落小王:“你怎么总是玩手机,不学习。你已经高三了,我看你是不想考好了,就你这个学习态度,还能考上大学吗?”小王听到妈妈一回来就劈头盖脸地说自己,心里很难过,默默地回到了房间。小王心里既委屈又伤心,觉得自己只是上网查找一些资料,妈妈回来什么也不问就直接责骂,太难过了。小王的妈妈也很后悔,最近因为工作任务较多,她内心也有很大压力,回到家就会莫名想发火,于是看到孩子没有学习就直接说了他,但之后懊悔不已,心情更加糟糕。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有较强传染性,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负面情绪没有以恰当的方式得到宣泄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向外爆发。有这样一则故事:爸爸在工作上受了气,回到家指责妈妈做菜不好吃。被指责的妈妈转头去训斥儿子不听话,儿子忍受不了妈妈的唠叨,一气之下摔门而出。路上,儿子发脾气踢了一只小猫,小猫受到惊吓蹿到马路上,迎面而来的小汽车来不及刹车,结果发生了惨剧。这就是“踢猫效应”。

  心理学中所说的“踢猫效应”就是当一个人有了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往往会沿着由强者到弱者的方向传递,而最弱的那个人则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当家庭中出现“踢猫效应”时,家庭中的弱小者——孩子,就成为最终受害者,接受了他们本不应该接受的负面情绪。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比自己弱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一个人因负面情绪而将怒气转移给他人时,就会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和孩子要怎么防止家庭中的“踢猫效应”呢?

  建议:不把坏情绪带回家

  良好的情绪能让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而厌烦、压抑、忧伤和愤怒的消极情绪则会造成紧张甚至充满敌意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气氛会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考爸考妈要学会感知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转化情绪。也就是说父母要意识到自己是生气?烦躁?还是伤心?意识到以后,可以先接受这些情绪,然后找到自己此刻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是需要休息,还是需要安慰和关心。在回到家以后,可以先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休息一会儿,或者找家人跟他们聊聊自己遇到的事情,寻求安慰和关心,找到支持的力量。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坏情绪,才不会因为情绪化而伤害家人,伤害最爱的人。

  积极与孩子沟通

  考爸考妈如果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发脾气了。在情绪过去后,可以邀请孩子来一场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告诉孩子,自己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情绪状态和需求是什么,跟孩子一起商量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处理。

  例如案例中的小王妈妈,可以跟小王说:“妈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点困难,今天的情绪很不好,所以看到你在玩手机没有学习时就一下子把情绪都发泄在你身上了。说完那些话,妈妈也很后悔很难过。妈妈希望你能原谅我。之后妈妈尽可能不把不好的情绪带回家,不会那么生气地跟你说话。咱们以后好好沟通,可以吗?”

  高三这一年,孩子需要的不仅是时间上的陪伴,更是心理上的陪伴。工作再忙碌再难,也要抽空跟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不易,让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思想交流,不要在家庭中上演“踢猫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