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穷寇莫追”非定论,兵法关键在于活学活用

 神气哥 2022-01-08
文章图片1

古人云:“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应该有孤军深入的胆略,不能迟疑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真正的善于乘势者,必须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勇往直前,无所疑惧。犹豫两可,瞻前顾后,往往会坐失破竹之势,给敌人以喘息休整之机,一旦敌人拼力固守,就难攻破了。

李世民在讨伐敌人时,往往率兵乘胜追击,不断巩固并扩大战果。李世民与薛仁杲大战,薛仁杲招架不住,便率残兵奔逃。李世民则指挥将士马不停蹄,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窦轨觉得这样穷追敌寇,士兵疲劳,要求休息一段时间,他对李世民说:“我们这样一路追杀,很辛苦疲劳,万一中敌引诱之计,怎么办?况且,我们已经取得胜利。应该就此打住,停止追杀,打扫战场。”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你讲的不无道理。但是,你可知道,我已经考虑很久。对我们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全面的胜利,就在眼前。对敌人来说,大势已去,剩下的也只是残兵败将,没有多强的战斗力。所以,战斗的主动权和决胜权仍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应该乘着破竹之势,一鼓作气,将敌人一网打尽。要是停下来放走敌人,便是坐失良机,后果对我们是不利的。”于是,继续前进,追杀逃兵,直至捣毁敌人的老巢。

又如李世民大战刘武周大将宋金刚时,宋金刚大败,逃跑如鼠窜。当时,诸将都劝李世民不要穷追不舍,孤军深入,怕有伏兵危险,不如“留壁于此,俟其粮毕集,然后复进”。李世民不听,日夜加紧追击,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激战数十回合,结果大破刘武周。刘武周彻底崩溃,便与宋金刚逃往突厥,请求避难,但突厥却腰斩宋金刚。刘武周所属州县均皆失守,统归于唐。

再如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王世充屡次败北。李世民便进而围攻王世充。当时,洛阳防御甚严,固若金汤,王世充也准备与李世民决一死战,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将领提出退兵,待集中更多兵力,然后攻城。李世民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大举而来,气吞山河,当然宜乘胜攻取,一劳永逸。目前,东方诸州均已望风降服,唐兵取胜,已是天理。唯有洛阳城负隅顽抗。洛阳城防御虽严,只是一座孤城,四周无援,势不能久。而我们成功在即,唾手可得,为何弃城而走?岂不是丢失良机吗?”于是下令进军,决不手软,先攻克武牢,进而与建德大战,斩杀甚众,最后生俘建德。王世充毫无抵抗力量,眼看大势已去,为保全身家性命,便不战而降,向唐称臣。至此,李世民已基本上控制全国局势。

可见,李世民在隋末二百多支起义军中,独树一帜,逐步征服异已,从而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建立唐朝,并非侥幸取胜,而是他勇于攻取,善于乘机,竭尽人事之所为。他有勇有谋,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用兵得当,大唐江山很快建立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