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喻昌所著的《寓意草》中记录了一张耳鸣方,对后世影响颇深,分享给大家。 不过说方子之前,先想一下,为什么会耳鸣? 喻昌认为: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候。 什么意思呢? 九窍据阴阳而分,上窍属阳,下窍属阴,阳气行上,阴气行下,这是人身升降之机。一旦相逆,病就来了。耳鸣也是如此。 方子组成:磁石、地黄、龟胶、五味子、山茱萸全方只有5味药,但是却能调和阴阳,使阴气守其位司其职。不上触清阳之窍。 方中以磁石为君药。磁石味辛,寒,入肾、肝、肺经。可以潜阳纳气,镇惊安神。主要取其镇摄的作用。 地黄、龟胶为辅药。地黄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可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龟胶味甘、微咸,平,主要可以养阴补肾、潜阳止血。 五味子、山茱萸为臣药。五味子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可以益气生津、收敛固涩;而山茱萸味酸、涩,微温,归肝、肾经,也可补益肝肾。 至此,镇摄、补阴、收酸都到位了。方中还加入一味药为磁石,磁石色黑入肾,可以重镇下达。全方结束。 这则小方虽然只有5味药,但是完美地阐释了一条治耳鸣的思路,意义重大。 蛙鸣、 蝉鸣、 虫鸣、 鸟啾、 鼓响、 风声等等,这些都是清代医家对耳鸣的描述,你的耳鸣声音是哪一种呢? |
|
来自: 爷爷7z7ntudb7b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