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陈华勇等: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体系

 changyz001 2022-01-08

本书选取主要热液型矿床实例, 以斑岩型和夕卡岩型为主, 介绍这些矿床地质与蚀变矿化特征, 以及其蚀变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变化规律, 建立典型热液型矿床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为热液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图片

蚀变矿物的广泛分布是热液矿床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主要热液矿床类型成矿机制的研究和成矿模式的建立都与蚀变矿物密切相关。同时蚀变矿物在勘查指示方面也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正在成为矿产勘查综合标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对矿物勘查应用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以陈光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了“找矿矿物学”的概念并出版了《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经典专著极大促进了矿物学在矿床勘查中的普及与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矿物结构成分测试手段的飞跃式发展矿物学与矿床学研究的融合更加紧密综合利用矿物与矿床基础地质信息进行勘查标识提取并开展勘查应用的工作逐渐增多。在国外由大型矿业公司资助、大学科研院所主导围绕主要成矿类型(如斑岩型矿床)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体系所设立的攻关项目正在持续进行。近十年来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为代表的我国学者也陆续围绕斑岩型和夕卡岩型等主要热液矿床类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蚀变矿物勘查综合标识体系的研究工作为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的研发提供了原创性成果做出了实质性贡献。这些工作在最近几年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内外中英文期刊上部分区域性综合成果以专著形式出版如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鄂东南矿集区蚀变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勘查应用》(孙四权、陈华勇等)2020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斑岩铜矿蚀变矿物地区化学勘查应用研究》(李光辉、陈华勇等)。国外的部分研究成果(以斑岩型矿床为主)主要在2020年以专辑形式在国际矿床学著名期刊Economic Geology上发表。显然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的研发正在成为当前矿床学与矿产勘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热点方向部分研发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也正在进行局部的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前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研发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还相对比较分散国内外研究团队的成果也较少有沟通和对比不利于我国矿产勘查相关人员特别是一线勘查单位的了解和吸收。鉴于此本书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研发的最新成果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主要针对国内需求对该方法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实例进行系统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蚀变矿物勘查标识的研究方式和提取过程。本书中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华勇研究员研究团队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包括少部分国外经典研究实例的成果。在本书中编写组也对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翔实的介绍并以独立章节对当前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的主要研究思路、采样要求和研究技术手段等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最后本书也对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研发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今后5~10年该方法的研发工作提出了“更深、更广、更强、更准”的发展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当前全球面临隐伏矿体勘查的严峻局面下新的勘查方法研发迫在眉睫。以矿床地质研究为基础的蚀变矿物勘查方法势必会在今后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对矿产勘查工作特别是我国从事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和一线勘查人员起到帮助作用。我们也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研发工作只是一个初步的介绍我们也会不断对该方法的持续进展保持关注和更新期待这些成果能够尽快在勘查预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从而不断完善成为矿产勘查中不可或缺的高效勘查利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书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编号:4172500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重点项目(编号:U1603244)的资助。本书也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毛景文院士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吕志成研究员的关心和密切关注毛景文院士并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体系》一书“前言”,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编辑:王运 wangyun@cspm.com.cn)


地球为你而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