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新芳|古城学堂——崇实中学堂

 唯我英才 2022-01-08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在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受西方资产阶级影响的觉醒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认为中国衰弱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不良,提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中就有 “废科举,兴学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发布兴学诏书,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饬各省速办学堂”,不久即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第二年又发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清廷紧锣密鼓,地方雷厉风行。保定是直隶省会,在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推动下,军事、师范、大中小学各类学堂如雨后春笋,走在全国前列。保定最早创办的中学堂就是崇实中学堂。

崇实中学堂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在保定北下关建立。光绪三十年《东方杂志》第八期报道:“直隶师范学堂员司所设立崇实中学堂开学。功课略分十门,尚不甚恶,直隶省民立中学堂,仅此而已。”光绪三十一年《东方杂志》第八期报道:“在翰林院侍读孟君庆荣,以直省之临首善,多士济济,官办学堂实难普及,爰集同人创设公学一所,名曰'崇实’,恪遵《奏定中学堂章程》办理。已稟由学务处呈报直督,转咨学务大臣立案。”这就说明崇实中学堂是光绪三十年建立的,这在保定府创办新学中学是最早的。是孟庆荣联系直隶师范学堂的同人一起创办的,监督为冀州人李谐韺。

关于这所中学资料甚少,在光绪三十二年《教育杂志》上看到学校已更名为“保定公立第一中学堂”,说学校校舍建筑宏敞,生源也足,一切办法极有条理。考察授课情况,只觉得第三年课程中东文(日文)课时太多,而且没开设英文,不合上级规定。询问学校,说这个班的学生在学校开办时就学东文的,计划令其东文毕业,所以加了课时,东文结业即开英文。光绪三十三年的督导评价发现了问题,说这个学校的管理人员都在他校当教员,不能坐班管理校务,各科教学表面很完备,但学生成绩欠佳,并提出了整改要求。从崇实中学堂的督导和教学评价看,保定府的教育是很认真的。

清宣统元年《直隶教育统计图表》刊载,公立第一中学堂经费情况为:岁入白银八百零七两,岁出九百五十六两。教员情况:陈鸿藻(衡水人,优师毕业)、田柏龄(临榆人,北洋大学毕业)、刘汝褀(昌平人,顺天高等毕业)、刘金策(成安人,优师毕业)、步以庄(枣强人)、韩德明(高阳人,候选知县)、李兆霖(深泽人,直隶州州同)、王元霞(赵州人)、陈毓华(武邑人)、王穆如(任丘人,优师毕业)、吴之航(武邑人,日本留学)、彭桂洲(冀州人)。整体看,师资队伍很优秀。

当年在校学生,甲班21人,乙班35人,合计仅有56人。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校经费不少;第二、教员学历比较高;第三、从教员和学生人数看,教师配置比例较高,教学水平应该是不错的。

从其他教育资料也可以侧面证实这所学堂的实力和水平。著名的育德中学创始人并任第一任监督的陈幼云原来就在崇实中学堂教授数学和物理,为给革命组织同盟会创建一个革命大本营,他才离开这里去创办育德中学堂的。先后就读于畿辅大学堂、直隶优级师范学堂的辛亥革命烈士王虎臣生前曾在崇实中学堂任监学兼教员,育德中学后来的著名校长、教育家郝仲青和莲池书院高材生贾恩绂都曾在崇实中学堂任教。

(作者:郑新芳  编辑:苏若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