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艺闲扯谈:打赢才是硬道理——辛酉刀法启示录

 tjboyue 2022-01-08

文/李通国

一直以来,不少人对于“中国散打”有一个调侃的说法。那些人固执而坚决地认为,散打是“拳击+腿法+摔跤”的大杂烩,所以,散打根本不是中国武术,可是,可是,你要问问他中国武术应该是什么?

他们会说,中国武术当然应该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武术。它们应该是南拳北腿,太极八卦,那是最纯粹的中国功夫。

他们受到武侠小说,功夫影片熏陶过的头脑,会坚强地认为,中国武术一定是从自己内心阐发出来的中国的东西。中国的武林高手在民间,民间的大海里隐居着不出世的高人。可是高人在哪里,或许只在他们虚幻的梦里,他们从来不曾出来过。而那些出来的“大师”或许能称作高人吧,不过是懂一些花拳绣腿,如果真的要他们登上擂台实战,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

他们坚强的头脑,从来不知道,真正的创造和创新是什么样子。他们不知道创造和创新其实是需要大量原材料的喂养。没有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以谈创造?

倘若他们肯多了解一点中国武术的历史,了解一点创造和创新的道理,当然,这种了解不是去浏览武侠小说,不是去观看武打影视剧,而是去读一读武术史,真实的武术发展史,足以打消他们心中关于武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浪漫主义的幻像。

在这篇小文里,我们领略一下伟大的军事家和武术家戚继光是如何创造的吧。据说,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许多武术流派的源头。这里姑且不谈拳术,只说刀法。

文章图片1

散打格斗

一、乱象中的选择

在明代前期,武术的“花法”——拳术及各种兵器人前美观的武艺已经广泛流行,其实黎民百姓更喜欢花里胡哨的武艺,因为武艺能够得以流传,其实正是由于它根植在人民群众之中,深受人民的喜爱的缘故。百姓的口味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武艺的发展方向。

如果今天真是让我们观看武艺表演,我们还是愿意观看武术套路的表演,假模假样的武术对练,我们更愿意观看电影中艺术化和高度艺术化的武艺。真打实摔的武艺确实能战斗确实够实用,但确实不够优美,不够吸引人的眼球。“美”是人类基因的决定的天性,不是谁的过错。

问题是我们必须分得清二者的差别,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应当使用不同的武艺。

军事将领戚继光要在战场上使用武艺,因此就有了他的选择:“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学习花枪等法。”【1】战场是决生死的地方,不是好看的武艺展现的场所。

即便注重士兵的实战训练,戚继光的军队在对倭寇的作战中还是遭遇了强大的对手。

二、路遇对手

他的对手是他要剿灭的倭寇。

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又兼倭刀锋利难挡,明军士兵多有伤亡,何良臣在《阵纪》卷二《技用》中谈到倭刀时写道:“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戚继光也有这样的观点:“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程宗猷更是把倭刀描写得神乎其神,“器名单刀,以双手用一刀。其技擅自倭奴,锻炼精坚,制度轻利,靶鞘等物,各各如法,非他方之刀可并,且善磨整,光耀射目,令人心寒。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

亲历者都说倭刀厉害,是亲身经历的切肤之痛,非我们今天谈论历史的后人能体会到的。戚继光在岑港之战中,以三千人的伤亡,打死打伤倭寇不足千人,而且有不少的倭寇成功突围,明军以优势兵力终不能全歼敌人,何故?

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的戚继光在战后的反思中,更倾向于倭寇的刀和刀法的厉害。他分析倭刀其威力大的原因是“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两个因素,其一,双手使用刀,力量大;其二,倭刀形制特别,而且锋利。

戚继光痛定思痛,在没有实力一对一单挑倭寇之前,考虑使用群体战法对付倭寇。针对倭寇运用兵器的特点和东南沿海一带作战地形,借鉴唐顺之的阵法,创造了“鸳鸯阵”,后来又根据实际需要改编为“三才阵”之类,都是“鸳鸯阵”的变种,本质是一样的。

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武术家,戚继光不会白白浪费一场危机。

文章图片2

双手战刀,图来自影视

三、还是学习吧!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敌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改造我们自己,然后打败敌人。

这是伟大的戚继光将军的做派。

第一步,改造我们的战刀形制。

他没有囿于我们中国传统的本土武术和军事武技而夜郎自大,而固步自封,而是立即采取“拿来主义”。

他参考倭刀的外形,创造了“戚家战刀”。

“戚家战刀”《纪效新书》记述,刀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按照明朝营造尺一尺约等于32厘米算,“戚家刀”刀长160厘米,柄长约48厘米,全身长约208厘米。刀身修长。

当时的倭刀是这样的。

程宗猷《单刀法选》描述倭刀,“刀(三尺八寸),柄(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换算一下,到121.6厘米,刀柄38.4厘米,刀全长160厘米。

“戚家战刀”比倭刀略微长一点,形似倭刀。

文章图片3

兵书中双手刀插图

第二步,引进和利用刀法。

引进日本刀法。戚继光以日本刀之势法,与中国刀法结合创造新的实战双手刀法,即盛名流青史的《辛酉刀法》。

《辛酉刀法》与日本的刀法关系莫大。

在与倭寇作战中,戚继光偶然机会得到一本日本刀谱《倭夷原本》,上面有日文记述的刀法“阴流之目录”的习练方法。

“阴流”是日本剑道三大流派体系之一,“目录”是指剑道修练中的一个等级,一般到了“目录”这个等级,说明习练者已经达到该流派的中级资格,掌握了所有的招式。

戚继光把它原文收录在《纪效新书》中,其后面的就是戚继明根据“阴(隐)流之目录”所创的《辛酉刀法》。他设计出了一套训练教程在军队教习新创刀法,他在《练兵实纪》中详细地记述了训练方法。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戚继光训练出来的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学之于敌又用之于敌,正是戚继光的伟大之处。

今天的我们敬佩戚继光,更应该学习他的高明的地方。他的成功和他的做法给今日的我们对于我们武术的思考和做法是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文章图片4

戚继光双手战刀图

四、启示录

启示一

战争,最重要的不是形式多么优雅,不是吃相多么好看,是要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战法,只为笑到最后的那一刻。

在决生死的战场上,人心在瞬间的对决,没有人在乎你用的是哪一家,哪一流派的武术。战斗的本质是赢,打赢才是硬道理,失败了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所有的作战技术都要附庸于它,所以戚继光将军鄙夷所有的花法武术,直指武术的本质。

《辛酉刀法》从学习倭刀中来,并没有局限于它的技术,而是结合中国刀法,创造一种适合自己招数。《辛酉刀法》最终成为戚继光创造的中国刀法。谁能言,它是倭刀呢?

启示二

那么,回到篇首人们对中国散打的歧义,继续我们的思考。

中国散打的本质是什么?

散打的本质是在竞赛规则约束下的技击。不违背规则,使用任何的流派,任何形式的技术,并没有限制。说到底,中国散打是一个开放技术的格斗样式。散打中拳的打法无疑来自于对拳击的模仿和借用,否认它是中国武术的症结就在这里。为什么不采用中国武术流派的拳的打法,非要用西洋拳,这实在有上自尊!可是哪一个著名流派的拳的打法,能够在真实的擂台上如此的简洁和实用呢!是众多参与格斗的武术家的实践,不约而同地选择和改造的结果。

说起来言之凿凿的人,都是没有上过真实擂台的人。经过真实擂台较量的武者都会晓得,功夫的交流,有逐渐趋同的倾向。武者在实战交流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模仿学习那些在擂台上能打的招数,祛除哪些实用性不强或是无效的招数,如此一来,实战的招数会渐渐相似。相似并不一定能保证谁一定在擂台上一定就能赢,而是技击更有效。

我国的武术种类繁多,主要是地域之间缺乏交流的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武术套路和武术格斗的样式都是这样。从1978年起,由于全国武术比赛的连续开展,武术运动员的招数逐渐相似,正是因为他们有机会有条件互相学习的结果。显然,封闭则多样,交流则趋同。

而交流,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必然途径。

《辛酉刀法》是交流的结果,中国散打也是交流的结果。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武术的进步。

《辛酉刀法》是中国刀法;散打,当然是中国武术。

参考文献

【1】戚继光.纪效新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程宗猷.耕馀剩技·单刀法选[M].国家图书出版社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