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3次拜访隐世高人,都被拒之门外,转身下令:杀

 历史与健康 2022-01-08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在历史上,如果要聊到礼贤下士的典范,那么毫无疑问刘备和周文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要知道,在当时,整个环境一直强调身份,所以,高等级的人绝对不会对低等级的人低头。但是,就是在身份认同的时期,周文王能够仿效姜子牙,并且为其亲自拉车八百步。而刘备也是创造了三顾茅庐的奇迹,让天下读书人无不心向往之。

按理来说,有珠玉在前,那么其他的仿贤之士都应该要遵循之,至少也要学习一下两位前辈。但是,作为当年被访的姜子牙,结果自己出任三顾茅庐的主角时,他却并没有像刘备和周文王一样礼贤下士,相反却杀了对方。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姜太公的历史,书上有很多的说法,一种比较玄幻的内容认为,姜太公当年封过神仙,据说连玉皇大帝都本来是他的位子,只是被人给抢走了。当然这种肯定是民间传说,上不了台面,在官方历史记载中,姜太公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隐士,他有满腔热情和抱负,但却一直在等待着明君的到来。所以他就来了一出,姜太公直钩钓鱼愿者上钩,最终钓到了周文王。

按照史书记载,当时的周文王对于姜太公非常的尊敬,不仅向他讨论了天下大事,据说还亲自拉车,请这位老先生下山。当然了,当年的周文王本来年龄就大了,而且身体被囚禁了之后就不太好,所以在传说中,周文王拉车的时候拉了800步,中间还断了一下。就这样,姜子牙许诺了周王朝800年江山,且分东西两部分。

结合这段或真或假的内容,我们大体上可以得出一个概念,姜子牙是被礼贤下士的最高规格请出来的,他成为了所有读书人都羡慕的对象。而正是因为周文王的礼贤下士,姜太公出来以后,轻松地打败了商王朝,并且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


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姜子牙得到的回报也很多,其中有孔融提到的,商纣王最喜欢的女人妲己被赐给了他,还有历史书中记载的,姜子牙被封为诸侯王,其地域在齐国。

这时候的姜子牙真可谓是功成名就,要女人有女人,要地盘有地盘,而且还在诸侯王中位列前5强,真可谓是风光耀眼。


但是,在姜子牙功成名就以后,他也不得不开始转变身份。过去他是作为员工,所以需要一个老板来对他礼贤下士,可如今他成为了齐国地区的老板,于是他也模仿自己的老板开始礼贤下士,去寻找齐国地区的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找来找去,找到了很多的高人,大家一听说姜子牙来请,那自然是赶紧出山。不过,在一片赞同声中,姜子牙却也碰到了一个反对之声,反对他的人也是一个隐士,此人的名字叫做狂矞。

听名字就知道,此人虽然不问世事,但是却颇有才华,而且还非常的狂妄。应该说,此人和当年的姜子牙有相似之处,但是脾气和架子比姜子牙大多了。

面对这个硬骨头将军姜子牙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发脾气,而是老老实实地去请对方,前前后后一共三次,而且每一次的规格都要高一点。可是,面对如此隆重的三顾茅庐,人家压根就不理姜子牙。


这件事情可刺激到了姜太公,要知道当年他的才华,自认周朝第1人,可是在翻手之间灭掉了一个国家的存在,哪怕是周公旦在他面前也得客气一些。但是,区区一个隐士,居然如此不给他面子,而且还让他脸面丢尽,据说此人还当众辱骂姜子牙,指责他作秀。

于是姜子牙直接暴跳如雷,命人把此人给抓了起来,当众给砍了。当这件事情爆发的时候,在旁边的周公旦得知了消息,立刻马不停蹄地前来救人,但没奈何,周公旦还是迟了一步,当他赶到的时候,人头都已经凉了。


面对这位大才的死去,周公旦内心非常的悲哀,并且有些生气地质问自己的老同事,为何要杀死如此隐士?姜太公直接回答,此人该死,而且姜太公还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匹马,虽然他非常的好胆但却一直不听指挥,一直在捣乱。那么这匹马有什么用?

同样的,此人虽然有大才,也曾经是我辈中人,但这家伙议论政治对天子不敬,不服从法律管教,还目无尊长,该不该杀?

面对姜太公的掷地有声,周公也只能默然叹息,然后为这位隐士收尸,此事就这么了结了。

回看这一事件,再结合当年姜子牙被周文王请出来的场景,或许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如同当年的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恶龙一般。姜子牙当年作为隐士的时候,是多么渴望一个礼贤下士的老板过来。但是如今他当了老板,心态却完全转变了,也许这也是一种讽刺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姜子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呢?答案当然不是如此。

首先我们得强调,这个故事出自于韩非子,所以关于此事的真假与否,其实是有待考究的,毕竟历史上的姜子牙可是十分大度的人,不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毕竟面对同行和曾经同样的经历,断不至于杀人。

除此以外,就算当年姜子牙干了这件事情,对此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当时姜子牙是一方统帅,他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强调法律的尊严,另一方面就是吸收人才。可是,当人才和法律的尊严发生冲突的时候,当有人恃才傲物,无视法律规定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会选择像姜子牙一样去忍痛灭杀天才!


在后来也有一个比较相似的案例,那就是曹操和杨修的故事,人家杨修的聪明才智绝对超过了这位隐士,但没奈何杨修虽然聪明,可是却经常犯错误,而且更是导致曹操的法律与他经常冲突。为了维护统治,为了维护秩序,那么杨修就只能被杀了。也许姜子牙的目的就是如此的。但不管怎么说,在编制内和编制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永远都是位置决定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