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乡间漫忆

 昵称45109175 2022-01-09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去舅祖父家做客的日子,每当饭后,便会和奶奶去村庄内走走,听她回忆往昔,讲述过去。

平常在与奶奶闲聊时,就听她讲起她娘家的梁氏家族,梁氏是清末时期,由绍兴富盛迁居上虞崧厦,即所谓从里山到后海,距今也就一百二十来年时间,从上世纪40年代起,由于整个家族衰落,再加上是“外来姓氏”,没有势力,单打独斗,为此,饱受“当村人”的欺压,这种现象,直到60年代还依然存在。

离“三间楼”前面不远处,有着一座庙宇,坐北朝南,墙面为淡橘黄色,看样子是前几年刚修建过,来到庙门前,看见庙门上端悬挂一块匾额,上有“双枫庙”三字,奶奶介绍道,这叫双枫庙,为梁氏在内的六姓社庙,原有前后两进,现仅存一排(六间连体)平房,正殿供奉义相公菩萨和夫人,偏殿有多尊诸佛神祗,此庙原有山门、戏台、游廊、附房等建筑设施,在1958年先后被拆除,就在拆除前夕的1957年6月17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此庙还举行过最后一次双枫庙会(也称“相公庙会”,是崧厦地区四大庙会之一),影响盛大,热闹不凡,虽然当时她还不满十岁,但想起庙会片段,却记忆犹新。

庙前还曾有庙道地,整个道地均由数十块青石板铺就,面积庞大,庙道地连接庙埠头,整体呈弧形,范围宽广,当年,曾外祖母以及几位妯娌,就常在此洗衣洗菜,盖沥河船来舟往,远道之人前来烧香拜佛,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说着说着,奶奶不停地向庙内大殿张望,似乎眼前出现了她孩童时的影子,想起与小伙伴常去大殿下捉迷藏,追逐打闹,当时的庙祝便是她的一位长辈,掌管此庙多年,庙内事务常年众多,有祭神、挂帆、念佛、求签等,为此庙门常年开着,尽管出入的香客频繁,但她也将庙宇里外打扫得十分清净。

庙宇的左前方位置,有一座桥,是70年代重新建造的,叫双枫庙桥,原称域澜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南北横跨盖沥河,原有台阶,桥面两侧置石栏板,间有望柱,柱子上端雕刻着四个方形的石柱头,据奶奶回忆,她小时候常去桥上玩耍,当时有一种叫“抢娃娃”的游戏,一般以四人为主,类似于现在“抢凳子”。

1973年10月8日,因上虞县组织疏浚、开挖盖沥河所需,桥梁遭到拆除,与此桥同时遭拆除的还有一座亭和庵,就连庙道地、庙埠头也被列入其中,难逃一劫。

站在桥上,奶奶用手比划着,指这指那,她说,原先桥的北面有一座凉亭,与桥相连,一般过桥的人都会穿亭而过,是农民、路人避雨、休憩以及纳凉之处,后来也有商户在亭内售卖鱼肉蔬菜,进行交易,另外,庙的东面(左边)还有一座坐东朝西、前后两进的青化庵,庵前还有庵埠头,奶奶说,庵内没有尼姑,只有几位庵婆,她们常拿佛珠,来祈祷告福。

听奶奶讲这些历史古迹,我意犹未尽,如果说,当年不被拆除毁坏,或许就成为一处处文物保护点,想起来,就觉得非常可惜,在此,也希望那些散落、遗留民间各地的古迹能得到较好保护,成为现代最美风景。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