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学习中为什么同样的努力得不到同样的回报---内动力源

 书上的指纹 2022-01-09

  

为什么同样的努力得不到同样的回报?上次讲了,其中的一个因素心智损耗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查觉和克服。为什么同样的回报?在假设智商方法,老师,时间都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事实上也不只是这两个因素,可能性格因素啊,等等也都非常重要,但是我所讲的这两个因素不但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许多人很难察觉到的第二个因素,我今天要讲的这个因素就是学习的动力源,也就是动力不同,带来的影响。

动力源,不管是孩子上初中还是上高中,只要他渴望学习进步,他的内心一定是有动力源的,也就是说内动力学习的动机,孩子的内心的动力源是各种各样的,但确实可以分出类别的每一种类别可激发出来的能量是不同的,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每一种动力源是一个炮弹,它的种类不同,射程的远近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动力源对学习产生的功效是不同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两个小班,每个班各有五个孩子,他们的任课老师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两个班呢,他们的成绩却相差很远,这个一班的孩子呢,我们就给他叫张一,王二,赵三,李四,牛五。二班呢,张六,王七,赵八,李九,牛十。我们都是按顺序排下来好记,然后老师就问这几个孩子,那你为什么学习呀?你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啊?一班的这个张一就:我就无所谓,我什么都不为,我想学点儿就学点儿。不想学就不学。这张一是他们班里的倒数第一名,这个王二老师问她的时候,她就说我如果考不好,我爸会打我的,所以我得做作业,不能让老师找到我家去,不能叫家长,所以我得学习。这个赵三呢他就说:我要是这次考好了,我爸说了,给我买一个游戏机,所以我这次要是考到班里的前两名我爸可能就给我买这个游戏机,所以我为了这个我的好好做做作业,我得学习。然后这个李四那李四就告诉老师说这个老师我妈很辛苦,我每天早晨在这个早市上卖菜,妈说就是为了我,他才起早,贪黑的我觉得很对不起我妈,所以我得好好的学习。

而这个牛五是这个一班的第一名,老师有问他你为什么学习,他就说我,我喜欢当第一名,我觉得我当这个第一名,我就觉得他们都不如我,我觉得很厉害,这个牛五说的,这就是说这五个孩子的动机各不相同,那为什么他们的动机都非常正常,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孩子,他们是为了这些动机而学习的,那为什么他这个二班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老师就来问二班的同学,你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啊?先问的这个张六,张六是他们班里的第五名,张六就说我是小地方的,我有一次去北京,我觉得北京比我们那儿好,我想长大了,我想去北京,我为了我要去北京,我要学习。然后老师就问王七,你是为啥学习啊?王七说我是一个自律的人,我希望我是一个每天都在努力的人,如果我不努力的话,吊儿郎当的,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所以他是他们班里的第四名,然后这个赵八呢老师又采访他,说你为什么呢?这个赵八就说我们家一共就四个女孩儿,没有男孩儿在我们那个村里很受欺负,我就想我得好好学习,我得考个公务员,考到我们县里去,考个好的公务员,然后我们家就不会被欺负了。村里的人就不会欺负我们了。这个李九呢?老师问他的时候,他这样说,他说老师,我觉得我们这个国家现行的很多制度是不合理的,特别是这个教育制度,我觉得现在这个高考改革,改革的这个方向不对,我现在我虽然是改变不了,但是我想长大了,以后肯定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人士能有这个去变革的权利的我

希望有一天我当做这个能让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那么一个人,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这个牛十呢?他们班里的第一名,老师又问他说牛十那你是为什么学习呢?这个牛十就说:我喜欢学习,我做出一道题来,我就很开心,我学会了一个新知识,我就特别高兴。我不为什么。

大家看看这十个孩子,有十个不同的想法,这就是我所说的动力源的不同,当我们说到这十个孩子的时候,可能在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孩子,那我就要讲道,就是这十个孩子,它的动力源的不同,他的这个想法的不同,为什么会影响到他这个学习的强度呢?

下面我就开始讲这个-----人的动力源的分类,也就是内动力的分类,大致上就是分为十种,我刚才介绍的十种。基本上这十种就囊括了正常孩子所有的情况,然后我们从这个最低级的讲起,也就是说,这十个同学当中学习最不好,我们这个是抛开了智力的因素,抛开了你的基础啊,家庭啊,当然,家庭里头也有因素,抛开了,就是一些非常客观的智力水平的因素,有的人就是也可能说,有些人就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什么梦想,也没有追求,也没有动力,但是就是聪明,就是学得好,也有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是我们今天在这儿所讲的就是假设我们的智力水平是一致的情况下作比较,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不但你可以对照看一看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对照自己学生时期的经历,想一想,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动力是什么样的?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我们先讲最低的一级,就是我刚才说的张一,他没有动力,他无所谓。这类的孩子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他不理解学习真正的意义,所以他这种动力有可能就是我今天想做题了,我就做一个。不想做题了,我就不做。他的动力是最小的。

然后王二是第二级,他刚才说的是,他说如果考不好,我爸会打我。这个动力,是为了避免物理性的惩罚,每次考不好都要被父母打骂。孩子想避免这种物理性的惩罚而学习。这种动力源的本身,它的力是很小的,他虽然是心里害怕。虽然除非是这个力能大到他知道如果他学习不好,或者这次考不好,他爸爸会把打死,就是这个力很强,每次都疼得特别特别狠,他特别的害怕,可能他会稍微激发的力会大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这个第二题这个动力是小的。

如果量级加大的话他的动力也会相应的增大,但是通常父母不可能因为学习而暴打孩子甚至是能威胁到孩子的生命,这种事很少见。

然后是第三级,第三级就是赵三这一级,他说就是如果他考好的话,她爸爸会给她买一个游戏机,这个级别的孩子是完全是为了追逐物质性的奖励,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当作取得成绩的一个诱饵,比如考好了会让她去看一次演唱会呀,会给她买一个游戏机啊,如果是孩子,迫切想得到的东西,它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但是这个力量呢,往往只在短期内奏效,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孩子不缺吃不缺穿,就是她想要的物质奖励,其实是比我们小的那个时候少多了,有时候就是想送孩子礼物,你都想不出要送什么来,但是我们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这个物质性的奖励,它是高于物理性的惩罚的,就是说你奖励她东西,特别是他喜欢的会比你威胁她,要打她他这个动力源是要强的。

然后我们看刚才说的李四。李四是第四级,他刚才就说他妈妈卖菜非常辛苦,她想为了她妈妈,为了对得起她妈妈,她要努力学习。这是被动的道德责任产生的动力,有的家长也会说,他说我为你学习,连工作我都辞了,天天陪着你,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或者你看你这个学费这么高,我们家这个生活费都没有了,你可千万你得考上高中啊。这种情况有的孩子他是不听的,有些男孩儿,他听不进这样的话,当父母一唠到这种话的话,他可能是听皮了,他就会直接关上耳朵,但是有些孩子,特别是一些女孩往往会以此为动力的,为了对得起父母而学习,觉得父母特别辛苦,他的力量大于上面的两种,但他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级的动力源。

然后我们说牛五,也就是一班的第一名,她就是说她觉得自己如果是考好了得了第一,他非常牛,感觉自己很厉害,这是我们叫他做追逐外界评价的一个动力,说白了,就是他很爱显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或者是有的同学他喜欢一个女生,觉得学习好了,会很有面子,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表现型的动机。是为了追求外界评价而产生的一个动力源,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个动力源,他是为了显摆,他的力量反倒高过了道德责任力量,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个级别我们看到之前的动力源1234,之前的动力源都是被动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管是我要逃避物理性的惩罚呀,我需要物质性的奖励啊,或者是道德责任啊,都是别人加至于他的,但是到这一个它就变成了主动性的动力源。这说明什么呀?只要你是主动性的动力源,他的力量都要高于所有被动性动力源的力量,然后我们讲完了整个的一班。一班呢,只有他的第一名,他是一个积极性的动力源,但是他也不是全部的积极,因为这个追逐外界评价呢,他还是有一个情况,如果是这个牛五,他从这一班他到了二班的话,他在二班一直垫底,他就觉得我要是从二班得第一名或者第二名都是非常难的,我无法超越,在这个时候,他这个追逐外界评价的心,这个火焰就会熄灭,也就是说这个牛五啊,它是有积极的部分,但是它很容易会在另一种环境下变为消极的部分。我们讲完了这个一班的同学,我们来讲二班。这个二班张六,他是第六级的动力源,我们就说他刚才说我想从小县城,我想到北京,我想到北京那个大城市去工作,这种动力叫自我命运的改变,这种情况就是类似于以前像农村孩子特别向往城市啊,我只有考出去才能不种地。我只有考出去,我才能不在山里,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们知道了很多名人,比如说俞敏洪啊,他就当时就说我为了改变命运,不在农村发奋复读,到最后考上了北大,这种动力源会比一班的所有的同学都要强大。但是呢,像目前像大部分的城市家庭中可能很少能让孩子有这样的动力源,特别是一些眼界窄的孩子,她在一个小县城里读书,她就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身边这样的人一样生活,他自己命运改变的动力就很小,她就觉得我考上一个普通的学校,回来我就可以考到我们镇上当一个公务员,我觉得我是可以的。她的动力,他觉得我现在这个学习情况,我也可以考上。动力就很很小,他不会看到更远的世界。这个张六他是我刚才说的是二班的最后一名,但是呢,她要比所有的一班的孩子要强,因为它是一种积极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说王七,他是第七级,她是想她做一个自己觉得很努力的人,就是配得上她自己的努力的,这样一种成绩,这种呢,我们把它叫做自我评价认可,其实他对自己是有一个高要求的,我不做到那样不行,或者是我一定要当一个那样的人,很自律的人,努力学习的人,如果我做不到那样,我整天吊儿郎当的,我自己都受不了。它和上一级的区别是,这个往往这个自我命运的改变,他的目标是物质上的外部的改变。比如说我不想种地,不想在小县城里,我不想就是呆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太平淡的工作,我想要一个好工作,赚很多的钱,但是这个自我评价的认可,跟他相比起来,这是自我内部的认可,我和那些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不是说有钱啊,或者工作啊,这些外部因素,而是我是否实现我人生的意义,我觉得我想做一个那样的,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这两种人是有区别的,

往下我们讲到了赵八,这是第八级。刚才我们说赵八说她家里有四个女儿,非常受欺负,他就想他考出去,然后能让他们的家族感到骄傲,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们把它叫做小规模的连续意义什么叫做小规模呢?就根据社会学的定义,就是通过自然的人际交往,自动认识的人一般就是,亲友啊,家族啊,古代就说在一个部落里的人,或者是一个村子里相对的他那个结构要很简单,而且小。在这个情况下,他就是他想的是我要努力学习,我要拯救这个家族。把家族的这个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肩上,这种动力源的力量也是相当大的。

再就是李九,他是第九级,他刚才就说他说我就是觉得我们现行的这个高考制度,他觉得不满意,他认为肯定有一天他这一代人会走上国家的一个决策的岗位,我能改变全国的制度,我们把它叫做宏大的联系意义。这里就是指孩子内心为了社会,为了国家而努力学习,咱们知道的,以前的一些,比如说周恩来,他小的时候她就说我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还有乔布斯,他曾经说过,他说我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他也做到了。这种宏大的动力源,它会产生宏大的能量,他的能量是巨大的。这种孩子大家有可能在听的时候觉得我身边可没有,但是只是你没有遇到而已,这样的孩子,我也曾经遇到过,真的是非常的优秀。这种孩子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再一个就是他们班里的第一名,牛十。牛十在老师采访采访他问到他的时候,他就说我没有什么动力,我就是喜欢,我觉得做出一道题来,我很开心,这种动力,我们把它叫做知识狂热。这样的人觉得知识本身是有乐趣的,形成了一种对知识的狂热和痴迷。这是最高境界,也是能量最大的动力,这十个级别的动力源对有的孩子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符合型的,比如说我又有追逐外界评价的动机,我又有自我评价认可的动机,这样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来具体的再看一下,这个一班的这五个孩子。只有牛五,他里面有积极的因素,有即自我积极的因素,然后前四个全都是被动型的,是受到外力的影响的,这个牛五他虽然内心是积极的,但是这种积极是建立在外界评价上的,所以他有内在的部分,也有外在的部分。当他到了一个更优秀的团队里,外界评价不成立的话,它的内在评价就会坍塌,所以说这种的动力也是非常高级别的动力。

我们再看张六,张六他的内心是积极的,从这个从张六开始,从这个第六级的就是二班的这些孩子,他的内心都是积极的,自我的,而这个第十级呢,这个牛十他则是一个无我的状态,他就是完全的凝神与物,我就是对这道题来说的,我没有什么外界的,这些这个那个呀,不在乎我这个做到这题,外界的不是评价怎么样啊?或者我得了多少多少名谁谁会瞧得起我呀?他没有这种。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外界评价我都不管,我就是沉迷于我这个知识,大家可以看一下你身边的特别优秀,学习特别好的孩子,你可以采访他,你可以看他得了第一名的时候,他为这个第一名特别高兴吗?不一定,说不定他是有可能会为了比如说这个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特别难,他平时他做不出来,这个考试一激发他呢,他做出了这道题。他会为这一道题而开心,反而他不会为他那个第一名而开心,这个十个动力源的理论有什么意义呢?我想用用这十个动力源的理论,先给大家说几个,我要点出来的圈出来的几句话。第一个是大家要知道当父母施加到孩子身上,让他学习的动力源变为被动方式之后,孩子的自我能量会降低,成为积极的自我的力量会变弱。也就是说什么呢?如果孩子从小在学习方面,父母就用惩罚性的措施,物质奖励以及道德绑架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的动力源就会成为后面的这个1234级,那么你就阻碍了孩子获得更高级别的动力源。因为它的动力被压制了,所以说如果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如果考不好,我打你啊,你如果考好了,我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或者说哎呀,你看那个我多么辛苦啊,每天接你送你那个跑多少多少趟,我们家费多少多少油,上学习班花了多少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我爱和你爸妈这种的孩子,你就会压制孩子积极的动力。因为他已经被被动的动力源绑架了,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可怕,特别是一直在问我,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动力的的家长,希望您仔细的想一想,再一个我要点的一句话是第八级和第九级的动力源,我就是说这个小规模联系意义,和宏大的连续意义这两种。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是说你觉得这两种动力源她很宏大,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说你让孩子有改变国家命运的这种动力,它就会有其中命运的成分非常大。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说教啊,唠叨让孩子的动力源变成这两种,他真的是一种命运降落到到这种孩子身上的这种动力。有时候使或者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比如说这个小规模连续意义,我说的这个孩子,它是一种别人没有的一种经历,加注到他的身上,他其实在其中也受到了很多的委屈啊等,这些是我们难以体会的,才让这种动力源降临到这个孩子身上。而这个宏大的连续一一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奋斗的这种孩子,真是就是命运选中的孩子,再一个第三句是每一个孩子从小都拥有最高级别的动力,也就是就像牛十这个第十级,最高的动力源也就是知识狂热型,比如也许某些妈妈,爸爸会记得小孩子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于某一个东西,比如说小的时候看树叶上面有纹路,就说妈妈为什么这个树叶上面有花纹呢?为什么每一个的这个花纹都不一样呢?或者为什么它会变黄呢?但是当他小的时候,他这种提问的问题得不到答复,有时候是因为爸爸妈妈真的不会。但是爸妈妈,有时候她不想让孩子知道他不会,他想掩饰他这种无知就说你还小,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或者是你怎么天天关心这样的事啊?你关心关心别的不行吗?这种敷衍忽视指责,当他对知识的这个狂热和好奇被嘲笑,被打击甚至是被训斥的时候,这个宝贵的东西会一点一点的磨损掉,让人悔恨不已。真的就是有的家长可以回忆一下你的孩子是否痴迷过某一个东西,然而你打击过他,然后慢慢的这就会被消消磨掉了,是你亲手把它们抹掉的,那么如果孩子现在没有学习的动力,怎样激发出来呢?在这个激发孩子内动力的这方面,家长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是说家长,你说激发就能激发出来的,而是一种内生的动力,所有家长加注到孩子身上的动力都属于被动的施加压力。它都是一种被动的动力,他都是低级的,只有内生的动力,积极的动力,自我的动力才是高级的动力,如果这时候呢?有孩子在听的话,我给你一个建议,希望你能够把你的梦想具象化,也就是说,具体化影像话往远里说呢,你要怎样过这一生?你想一想,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让它具体起来,具体到你能看到你未来的生活。如果往近里说呢,你可以考虑到,你要考进哪一所学校?然后你就可以去了解这所学校,它是什么样子的?这所学校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写在你的案头上,你要去了解考上这所学校需要多少分,然后你把自己现有的这个分数加起来,看看有多少差距,把这个差距具象到每一个科目,每一个科目,我要提高几分才能补齐这个差距,你把表格列出来,然后把一切具象化,然后呢为了达到每个科目要补齐的这个分数,再把步骤具象化。比如说我要上课,怎么听讲我下课怎么整理笔记?怎么去总结?怎么去完成作业?不会的问题,我想怎么样去解决?要真实的感觉自己再铺设着通往未来的路,而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老师,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人生的选择权。这是我想对孩子说的,假如孩子在听的话,另外还有一些突然的契机,会改变孩子的内动力,比如他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大城市,突然他就喜欢上了在这个城市生活成了他的动力,再比如她读到了一本书,或者看了一部电影,突然就想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过那样的生活。这个梦想成了他的动力,再比如他喜欢上了一个女生,想和他考去同一个学校,成了他的动力,再比如她交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朋友,成为像朋友一样优秀的人,就成了他的动力。但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首先你得去外面开阔眼界,去读书,去看电影,去交优秀的朋友,你才可能会得到这些可能的机会和动力,希望再听的大人们也不要失去梦想。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成为彼此的骄傲,希望父母能把梦想从孩子的身上分离出来,不要以孩子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把这个当做大人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承担我们的梦想,让他自己承担自己的梦想,梦想越是清晰,就会带给人更大的动力,如果孩子觉得当前的教育体制不合,他想要考进教育部,亲自参与教育的改革,只要他能设计出考进教育部的路线,一直设计到现在,每一个科目相对的差距,以及他努力的方法和方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能够做到,作为父母,就要为他有这样的梦想而骄傲,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这个专题的,总共有两节,这是第二节,为什么同样的努力得不到同样的回报?希望就是听过的家长不但听了,当时感觉啊对,就是这样,我的孩子就是什么什么样的孩子,不要只是做一个这样的判断和对比,而是真正的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做出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