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化瘀第一人”王清任的4个化瘀方,化通瘀血,能治很多疾病

 大美中医就是棒 2022-01-09

古代医者他们救死扶伤,在中医发展的历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其中有一位医者被称为“化瘀第一人”,他提出“诸病之因,皆因血瘀”的理论,同时结合自己4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写出了《医林改错》这一部著作,总结60多种气虚证,50种血瘀证。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位中医大师化瘀4碗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化掉头面、四肢、胸中、上腹、下肢的瘀堵!


化瘀第一人王清任

《素问·调经论》当中曾讲过“人身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自从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瘀血」的病名,到了清代王清任的时候,他已经继承前人思想,创立瘀血理论。


为了探明血瘀,王清任做了「骇人听闻」的一件事,在清朝封建礼教那么严格的时候,他走入刑场,解剖尸体,观察尸体,在大量的解剖中推断血瘀致病的现象。

他认为,一个人元气虚,如果不能到达血管,血虚无力,必然停留而瘀!

像头晕目眩、耳鸣、手足发麻震颤、精神疲倦、嗜睡其实是元气亏虚,身体出现瘀堵造成;而像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脑血栓、头痛、麻痹、脑震荡等病症,皆与瘀滞有关!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重瘀堵,瘀血不化,全身疼痛,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成年人时刻要警觉的是——活血化淤。

逐瘀汤逐全身瘀血

1、头面部血瘀——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大枣、老葱、麝香、黄酒

临床应用:中风、头痛、眩晕、解颅、痴呆、脑瘤、脱发、面部青紫、白癜风、酒糟鼻等。

瘀血在脑中,心血不生,通路受阻会引发以上情况。

麝香在其中是为君药,因为其善开窍,芳香走窜能通行十二经,和血通络。

王清任用赤芍、川芎行血活血,用桃仁、红花消瘀通络,佐以姜枣,调和脾胃,再用老葱为使,目的是引阳气通络,活血通窍自不在话下。


02、胸中瘀血——血府逐瘀汤

组成: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

临床应用:胸痛、心悸、失眠多梦、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高血压、高血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血瘀”,其实是血瘀堵在胸中,让气机阻滞,清阳被郁遏制不升,所以才有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等。

方剂以桃红四物汤打底加四逆散,再加桔梗、牛膝而成。能够活血逐瘀,理气止痛。

桃仁是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在一起相得益彰,能把淤血逐走,祛瘀而止痛;


方中用了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血也行;

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一起开胸散结,能直接将药运送到“血府”以逐出淤血;

牛膝加入因为可以同理血脉,达到了引血下行,利于消肿的作用。

当归养血、生地,以养阴润燥,最后用甘草防止这些区域药的破血之行,让这个药不伤阴血与正气。

03、上腹部瘀血——膈下逐瘀汤

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乌药、玄胡索、香附、枳壳、甘草

临床应用: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性肾病、宫外孕、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痛经、子宫肌瘤等。


膈下指的是脾、胃、肝、小肠,肚脐以上的部分,多是因为肝气郁结,瘀血所导致膈下痞块、痛处不移,腹坠,久泻等。

方中赤芍、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桃仁、红花、五灵脂、丹皮是用来破瘀散结的,香附、乌药、枳壳、玄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调气疏肝更佳,偏重破膈下瘀结和止痛。

文章图片9

04、肩颈腿腰痛——身痛逐瘀汤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川芎、秦艽、羌活、香附、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甘草

临床应用: 风湿性关节炎、风热、风湿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肌肉、筋骨疼痛、酸胀、麻木、沉重等痹证。

身体受风、寒、湿、热邪会引发肢体关节和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原因就是气血痹阻不通,引发痹证。

身痛逐瘀汤当中用秦艽、羌活祛风祛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进行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用来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则通经络利关节。

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