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的食补和药补

 常敏毅 2022-01-09

进 补 的 概 念

什么叫补?英文把之称为“Tonic”,其解释为“anything that gives strength”,即可以给予人以力量或强度的任何东西。

补,就是补充、补养、强壮的意思。进补就是合理应用具有“Tonic”作用的食物、药物、药膳、药酒、药茶和其他饮膳。通过滋补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有三个方面:

①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调节和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人能健康长寿。

进补的基本原则也有三个方面:

①虚者可补。按《黄帝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就是说人年过40岁,肾气便开始出现衰弱的迹象。56岁时肾精已不能使女方受孕;64岁以后肾气已经大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过40岁,肾气自然衰,所以理论上来说,此阶段人人都可以进补;

②因证而别,即辩证施补,是肾气虚,还是肾阴虚;是病理上的虚,还是生理上的虚,都要区分,天下没有适合任何人的万灵补药;

③因人而异,近代医学不但发现血型不同,人的耐受力不一样;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发病模式也不一样。

如A型人易得冠心病,C型人易得癌症等等。中医还把人分为“阴阳25人”,根据25种人不同的体质、禀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至于是“补”,还是“泻”都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而不能盲目施补。

进 补 三 要 素

除了食疗之外,很多中药也是很有价值的,目前市售的各种滋补品极多,不能一一而述。

对中老年人吃不吃补药的现象,应首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究竟什么才算补药?或者是吃什么药才能算补?以下三个方面是必须要了解清楚的:

①随虚而补。不同脏腑之虚,须选择不同的药。这些药表面看不一定是补药,但它能促使该脏腑功能恢复或强壮,因而属于补药。

李时珍说:“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黄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补心血;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芪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川芎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以上)皆为补剂,不特人参、羊肉为补也。”

由此可知,用黄柏、杜仲、熟地三味来进补,是冬季补肾的正统。这也是顺冬沉之气,宜加苦寒药来顺时令气节以养性延命的“天人相应”理论的具体体现。

②因病而补。一般老年人由于肾气衰弱和冷气候的影响,体内阴阳不会绝对平衡,故会产生一些病症。而不同的疾病、证候,一定要用不同补药才有可能奏效。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多在冬季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健康人在10℃环境中,体温虽可保持恒定。但鼻粘膜湿度平均下降2.1℃,而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鼻粘膜温度下降的更多;肺最大通气量也在冬季为最低。

动物实验也表明,在寒冷环境中,肺巨噬细胞清除细菌能力大为减退。一般所用的补药是以六君子汤为主,其方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关节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这类风湿痛对寒冷很敏感。根据研究,寒冷后关节温度下降最多,次为肌肉、皮肤。寒冷期细胞穿透性降低,代谢废物的转换也就延迟,使关节活动增加阻力。

外界气温很快下降至15℃时,关节即可能产生疼痛。如果增强血流,改善关节内外温度,则可解除疼痛。所以,对本病一般所用的补药应该是桃红四物汤,其方为桃仁、红花、熟地、当归、白芍(或赤芍)、川芎。

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寒冷因素极为相关,冷空气经过尤其易发生。此时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去平衡,增加了毛细血管及周围小动脉的阻力,而且血中纤维蛋白元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粘度增高,最终导致心肌梗塞。

因而在冬季时此类患者的补药应以炙甘草汤为主,其方为阿胶、人参、麦冬、生地黄、炙甘草、桂枝、白芍。同时要提醒忌烟及浓茶,少饮任何含酒精饮料。

③养生进补。很多人并没有明显的病症该如何进补?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根据以上两个个原则进补的,所以对健康人进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

我个人建议应按李时珍的用药原则,在冬季中老年人可以适当服一些青娥丸(宋·《和剂局方》),由桃仁、补骨脂、杜仲三味药炼蜜为丸而成,性质平和,可以长期服用,是简捷的益肾精、补肾阳的中成药。




杂 病 进 补 方

还有胃溃疡病在天气变化开始之时,多严重化甚至穿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地区,溃疡病症状加重以寒冷季节为最多。

本病在冬天使用补剂应以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为主,其方为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但气候因素能使病情加重。寒冷地区本病发病率高、糖尿病病情在秋冬大多加重,糖尿病昏迷也是冬季发生频率高。

其补剂要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其方为生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

李时珍《本草纲目》援引陈藏器的“诸虚用药凡例”,认为“虚生百病”,因而在对症治疗的方剂中,要酌加“补药”而方能奏效。这是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摘撷要点如下:

虚而不安,加人参;

虚而发冷,加当归、川芎、干姜;

虚而大热,加黄芩、天门冬;

虚而多梦,加龙骨;

肺气不足,加二冬、五味子;

心气不足,加党参、茯神、菖蒲;

肝气不足,加天麻、川芎;

脾气不足,加白术、白芍、益智仁;

肾气不足,加熟地、远志、牡丹皮;

气不足,加细辛、酸枣仁、地榆。

总之,老年人冬季养生一定要兼顾锻炼、饮食和药物等多个方面,并要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合理运用传统医学的精华,才能真正达到体康神健、益寿延年的目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