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留下一张“祛湿方”,2味药,除湿、治眩,请品味

 文炳春秋 2022-01-09

张仲景是大家都信服和敬仰的中医先辈,他创作的《伤寒论》,更是被很多骨科大夫视为治病的思路来源。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张仲景留下的一张“祛湿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泽泻汤

组成:泽泻15,白术6,水煎服。

原文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营分(血管)里面水太多,这个人坐在椅子上看天花板,就会觉得天花板在转,这时候就可以用泽泻汤,来把血液里面多余的水拔掉。

看似神奇,其实也无不道理。

有句话叫“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既然是有水湿跑到头上去了,那就想办法给它撤下来。

用谁呢?——泽泻!

泽泻一去,就等于是通开了一条沟渠,让这些上泛的水湿顺着沟渠往下走,排出去。

我们知道,茯苓也是自上往下把水湿利出去,它也是这样的思路,但是为什么不用茯苓呢?其实就在于一个治眩,就是水湿上泛引起的这个眩晕,在这方面,茯苓不如泽泻有力量。

白术是健脾的,为什么要健脾?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嘛。脾土如果不虚的话,水湿不可能会泛滥。泽泻把水湿撤下来之后,紧接着白术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白术还能祛湿,主要是通过恢复脾胃功能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如此一来,仅用2味药,就可以达到除湿、治眩的目的。

举个例子吧。

王某健,男,50岁,因病退休在家,患病已两载,百般治疗无效。其所患之病,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且两目懒睁,两手发颤,不能握笔写字,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而软,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

辨证:此证为泽泻汤的冒眩证。因心下有支饮,则心阳被遏,不能上喣于头,故见头冒目眩;正虚有饮,阳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阳气被遏,饮邪上冒,所以精神不振,懒于睁眼。至于舌大脉弦无非是支饮之象。

治法:渗利饮邪,兼崇脾气。

方药:泽泻24、白术12。

患者服药后的情况,说来亦耐人寻味。他服第一煎,因未见任何反应,孰料第二煎服后,覆杯未久,顿觉周身与前胸后背漐漐汗出,以手拭汗而有粘感此时身体变爽,如释重负,头清目亮,目眩立减。又服两剂,继续又出些小汗,其病从此而告愈。

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实,这就是中医的魅力。

最后再提一下,如果你只是湿气重,比方说,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舌头上面有裂纹,可以用白术12、茯苓6泡水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