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絇纺三梦

 祥宏讲夷坚 2022-01-10

宋代段子:这故事说了个定数,“定数”是古人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生观察的一个结果。中国人是很相信生活经验的民族,“定数”无疑也是从人生经验里来的结论,它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原文】

絇纺,字公素,元姓句,犯上嫌名,遂增系为絇,其音如章句之句。宣和甲辰,赴省试,梦人告曰:“遽得,逢州便得。”纺喜,谓遽得者,即得也。已而不利。

至建炎戊申,试维扬,梦如初。纺曰:“遽者,絇也,我已姓絇。”又试于扬州,其必得,又不利。久之,复梦其人来,以实告曰:“君年四十八方登科,今未也。”纺时三十八矣,度犹有十年,以未可得,不敢萌进取意,屏居道州。

富家翁召教其子,及绍兴甲寅科诏下,纺四十五岁矣,以为必无成,不肯往。主人强之曰:“所以延君者,正欲挟小儿俱入举场,君必行。”阴令其子自为下家状求试。纺不得已从之,遂与富子俱荐送。

明年,缴公据纳礼部,漫启视,则所具年甲,误以为四十七,是年正四十八也。默喜,以为神助,独未晓逢州便得之语。及坐图混榜出,纺名之左一人姓冯,右一人姓周,是岁遂登第。首尾十二年,凡三见梦方验,曲折明白如此。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俞翁相人||陈公任||张邦昌卦影||吴远泽梦||王嘉宾梦子||三赵失舟||掠剩相公奴


【白话语音文字版】

絇qú纺(字公素)本来姓“句”,因为他的姓跟皇帝姓名的某字发音相似犯忌讳(嫌名),于是他把原来的“句”字左边增加一个“系”字就变成了“絇”,这个“絇”字的发其跟“章句”的“句”一样。

宋徽宗宣和甲辰(宣和六年,1124)年,他去京城参加省试,梦到有人告诉他说:“遽得,逢州便得(要想马上得到功名,碰上'州’就行了)。”絇纺很高兴,心说:“所谓遽得,就是马上得到啊!”,但结果他省试失利。

到了宋高宗建炎戊申(建炎二年,1128年)年,朝廷要在扬州举办省试,絇纺又做了之前同样的梦。絇纺说:“'遽’字的发音跟'絇’是一样的,我已经姓絇了(意为'我得’)。”于是他在扬州再次参加了省试,心想着这次一定能考上,但结果又失利了。

很长时间以后,絇纺又梦到那人来,以实相告:“您四十八岁的时候才能登科,现在还不到时候。”絇纺当时三十八岁了,他心想:我还有十年才能考上!于是他放弃科场进取的心思,隐居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当地有位富家翁请絇纺教他儿子读书。

等到了高宗绍兴甲寅(绍兴四年,1134)年,朝廷科考的诏书下达,絇纺已经四十五岁了,他心里还想着四十八才有功名的梦呢,所以认定这次科考肯定不行,于是也不想参加,但富家翁强迫他说:“我之所以请您教导我的孩子,正是想让您带着他一起进考场,这次您必须得参加。”富翁还背地里让儿子为絇纺准备好参试必须的家状(报名材料),絇纺不得已,只得应命,结果他跟富家子都得到了举人资格。

第二年,需要报名材料上缴礼部审核,絇纺随便翻看这些材料,发现上面写着自己年龄,原来一直误以为他今年四十七岁,但一细算,实际这年正是四十八岁。絇纺于是心头默喜,认为这是有神助己,他唯独没明白“逢州便得”这话的意思,等到考场座位图以榜单的形式贴出,他发现自己名字左边的人姓冯,右边的人姓周(冯周=逢州),于是那年他就登第了。

首尾十二年,絇纺做了三个有关科考前程的梦,到此才最终验证,事情虽然曲折,但过程是如此的清楚明白!

【祥宏点评】:遽jù,很快的,马上;维扬,江苏扬州的一个区,即指扬州;家状,即家保状,士子参加科考的基本信息,即报名资格审查所需材料;嫌xián名,意思是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屏bǐng居,退隐,屏客独居;坐图混榜,以“座位”的方式列出的名单;这故事讲了一个定数,像很多宋代的士大夫一样,絇纺很信梦,严格按照梦中所说确定自己人生的行止。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50-《夷坚志》里的宋代科举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