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体善的传奇人生

 一生灬桀骜 2022-01-10

葛体善在台儿庄非常有名,他的人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谁也不知道,他年轻时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晚年的葛体善在自己的小屋里

葛体善,微山县韩庄人,原名本善,字少颖,又字天民,晚年号微湖钓叟、鲁南迂夫、鲁南愚夫,中国书协会员,书法闻名鲁南苏北一带。父亲葛继堂开葛广盛商号,经营渔具和南方木材、桐油等。母亲张善媛,勤俭贤惠,乡人称赞,对其视如掌上明珠。祖父葛运达,字颖川,是前清贡生,开办私塾,能书善画,是当地有名的书画家,知名乡绅,与人为善,每逢春节,送穷苦人粮食,人称“葛善人”。葛体善幼年受到良好的家教,五岁入韩庄小学;十一岁投奔同乡世交刘安祺到南京上初中;十五岁,1937年“七七事变”后,家里担心他的安危,便让他回到徐州一中读高中。

他自述中写道:“五岁入学时,其父在石板上画一梅花鹿教他学画,启发了爱画画的兴趣,母亲教他儿歌,培养了他爱唱歌的习惯,上高小时,祖父则教他学画画、习字及古文经史,兼涉医卜。中大学生时代,亦未稍疏于文史,写画研习,工作以后选择了文教。”

葛体善的自传

葛体善十八岁与自幼订立娃娃亲的韩氏结婚,婚后一年生有一子,不幸的是,母子在月子期间生病双亡,直到晚年提起韩氏,不无感慨地说,她人很俊,可惜那时医疗太差,没能看好他们母子的病。从此无论到哪里工作,他都会寻找离医院较近的地方居住。

后在其父的包办下,又续取了王氏,给她起名“王洁”,“冰清玉洁”之意,乡里老人夸其妻个高漂亮,大家闺秀,老实善良。他们共生有三子三女。

抗日时期的“葛氏三杰”

在徐州读书时,他与师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共赴国难,到三蒲火车站,孤山煤矿作演讲,撒传单,抵制日货。1938年月5月台儿庄大战后,徐州沦陷,他便回到老家,祖父带领全家躲避日军来到微山岛上杨村,不久日军占领微山岛,他们一家便又回到韩庄老家。

葛体善和堂兄弟葛善孚、葛善美,自幼丧母,其祖父葛运达爱怜他们,便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三人不负其祖父精心培养,文才出众,各有所成,皆能书法,况且都外出为官,乡人赞其“葛氏三杰”。

葛体善书写的鲁南烽火石刻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孙伯龙、朱道南、邵剑秋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斗争,葛体善一边在韩庄小学教书,一边帮葛善孚做运河支队韩庄地下抗日工作站。除了利用广盛号商铺作掩护刺探日军情报,他还利用艺术专长,为运河支队印制流通券票版,印行鲁南一带,给抗日队伍购买军需物资,深受部队领导和战友的赞赏。这种流通券如今保存在台儿庄战史馆,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物。

1942年,葛善孚由于对鲁南伪军剿匪正、副司令张来余,褚思杰离间分化未成,张来余便把葛善孚、刘秉吉两人抓去交给宪兵队,严刑拷打。葛体善毁家纾难,拿出200块银元将其营救出来。运河支队广盛号地下情报站从此遭到破坏,站长葛善孚也离开韩庄投友在郑州火车站工作,直到解放后。

1944年秋在韩庄小学教书的葛体善,被日寇特务刘安荣逼迫逃往徐州考入徐州淮海省立师范上学。

葛体善在微山老家

驾机归来起义之后从事文艺

1945年抗战胜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州警察局在总务科任科员。因看不惯旧警察的习气,愤然辞职,于1946年8月,到徐州子扬中学任教。在校期间领导学生抗暴运动,怕被迫害,于1946年12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徐州空军第三大队,学习美式文书登记,担任书记员,加入国民党,军职上尉。

1948年11月8日,淮海大战前夕,国民党佩剑将军张克侠台儿庄、贾汪起义,战场形势瞬息巨变。9日,葛体善一觉醒来,发现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同事们都在机场招呼紧急撤离,他慌忙让妻子回家收拾东西,仓促登机,在飞机上才发现妻子收拾了一大包尿布,而他的军装、物品全都丢弃在宿舍里。

年轻时期的葛体善

飞机在南昌降落,1949年1月1日,葛体善携眷从广州上船渡海来到台湾屏东,在台湾两月有余,对国民党军政腐败深恶痛疾,因担心家中亲人,考虑以前曾做地下工作,对新中国充满信心,在国军军官纷纷想法跑往台湾之际,葛体善却同县坊上的飞行员,于1949年2月27日,携眷驾机返回大陆。到南京后又说服李宗仁兴中城防部队45军97师290团孙指导员与弟弟葛来善,于4月22日携械向南京洪公祠的人民解放军起义投诚,人民解放军35军的司沣君营长给其开据证明仍以原职少校的待遇,留在南京总统府负责文物管理。

驾机归来,投身革命,是他人生政治立场重大转折点,也是他人生轨迹的重大改变。

从事文化工作 奠定深厚艺术底蕴

起义后的葛体善马上投身到了建设新中国的革命事业中,1949年五月初,任南京大华电影院广告师,开始于文化工作,专职写画宣传。

1949年8月8日至年底,选派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业鉴定:“学习积极、工作积极。”因革命需要,提前结业调任南京市立徐家巷小学教师兼工人夜校主任,专教美术。

葛体善的风景速写

灵岩宝塔速写

烟台车站速写

1950年2月1日,调任南京市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后称第三人民文化馆)宣传干事,除负责南京聋哑学校、曲艺团、文工团等每周一次广播宣传外,组织领导全南京中等以上学校及各文化馆40余个单位的美术教师及美工人员编绘时事漫画、宣传画报。每版40余幅,每周一期,全市40余版,颇受领导重视和群众欢迎。在申请参加南京教师轮训班学习时,领导予以“工作一贯积极”的鉴定。

1951年1月20日,选拔筹备南京市人民文化宫人员时,仅考取他一人,后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暂缓建宫,即调任南京市文工队美术组,专业美术创作,主要从事书写展览,迎宾会标等工作。任内,创作了“李玉互助组”连环画,发表于《新华日报时事画刊》;与戈韦、李琬、金志远、朱枫等合作《童养媳翻身记》连环画发表于《南京人报》;创作“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宣传画,发表于《南京市政生活报》;创作彩印卫生宣传画四版,印行全国;书写“伟大的土地革命”等展览招贴、印刷张贴全市;创作数十幅宣传画,漫画参加南京市的“伟大的土地改革”、“反对美帝扶植日本”、“抗美援朝”、“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夏季卫生”等大型展览会。展览活动有时在玄武湖公园,更多的是在南京市文管会(原南京总统府)。“南京市立第三文化馆阅览室”、“胜利电影院”等门额大字,亦是葛体善题写。

代表性葛体

1951年冬被南京市文管会征调,任该会史料组美术室主任。辅导、培养两班社会青年七十余人学习美术字画,后均拨入南京市“晓庄师范”(陶行知校长创办)。

1952年“三反、五反作风清肃”运动中,他因反映两名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化而被打击审查十个月,深感不宜在南京工作。1953年9月,进入山西大学“中等学校教师进修班”学习,仍因工作需要提前结业,分配山西临汾二中教学,临行时除了雇两个人挑书,其他一无所有。在山西临汾二中教学时,包办全校写画教学工作,课余兼职考古。1957年夏,分别寄赠山西省文管会、山东省文管会,骨石陶器各一箱。在山西教学时,成绩突出,荣获山西省教育厅颁发的奖状三张、奖章九枚、奖金30元,全部发给了学生,工作之余还兼任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美术通信员。不幸的是在此期间,他的第四个孩子因病夭折,仅有两岁,他心疼的在埋葬后又扒开,请摄影师拍照留念。照片一直保存了很长时间,其他子女都说看后毛骨悚然。

失子之痛使夫妻二人不愿在山西生活,1957年山东家乡招考教师时,便携家而归,应聘调到台儿庄区枣庄二中,他当时带三个年级12个班的美术、地理课。

枣庄二中于1952年建校 这是三十后的合影

教材紧缺,便自己刻钢板印刷,制作教具。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来到教室在黑板上一笔连贯的写出名字,然后自我介绍一番。他一边讲课,一边右手不停的画画,一会儿轻巧的画了一只小白兔吃白菜,令学生惊讶又佩服,至今记忆犹新。枣庄市书协名誉主席褚衍举先生曾对友人说:“我就是葛老师的学生,五十年代我在枣庄二中上学他教我书法,对我影响很大。”

葛体善在指导学生写生

“大跃进”后,时兴漫画、壁画宣传,课余时间葛体善常率学生上街作画,当时大街两侧,汉四饭店,派出所内,均有他们的作品。

1958年“交心运动”结束时,他被错划“右派”,仍教美术,兼校文印,曾创作“勤工俭学成绩”、“台儿庄镇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图二十余幅,在济宁专署展出,并送省里展示。

文革期间饱受打击 卖字鬻画养家胡口

1960年底在大鸣大放中,他又因提了18条建议,而被降职降薪,无限上纲。把他每月粮食从45斤减到28斤,由于吃不饱,在领饭舀米汤时,他想要稠米汤,食堂工作人故意舀稀汤,他抢过勺子自己舀,争执中用勺子把对方的头打破,被以不服从改造,判刑两年。送到枣庄耐火厂进行劳动改造。服刑期间,任文艺组员,负责编绘墙报、黑板报,领导犯人学习、创作漫画,促进改造,并在劳改队移交时,绘制焦厂全部机械设备,为诊所医院绘画写字。1963年2月刑满释放,回原籍老家韩庄。

中年葛体善

葛体善回到韩庄一街,又成了革委会造反派批斗重点对象!上面来什么“帽子”就给他什么“帽子”。右派、地主、反革命、四类分子、台湾特务等等,天天劳动后就得开会,开会就挨批。有时还得上街游行示众,甚至拉倒微山县城或者其他公社游街。文革时期,他贫困不堪,整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最让他伤心的是家中珍存的书籍,以“破四旧”为由,拉了三平车到韩庄小学,几代人积攒的珍贵古籍包括《康熙字典》、古玩玉器,檀木老寿星,就连他的照片都没幸存,还将家中挖地三尺寻找敌特电台。他愤慨地说,“我本善良,让你们整天折磨的根本不是人的生活。”从此他把葛体善去掉单立人,改回“葛本善”。

葛体善原名葛本善,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葛来善解放前因要考取公职,便借用葛本善的档案,考取后,葛本善这个名字就一直被葛来善使用,葛本善就在本字前加了一个“人”字旁,变成葛体善。回到韩庄老家后,许多人依然称呼他葛本善。

一次批斗大会上,一个造反派想恶毒陷害他说:“你葛本善干国民党军官时到底害死了多少共产党人?”他毫不屈服愤然还击说:“你爹撑船摆渡,谋财害命到底多少人?”这人一时无言以对,气急败坏踢他,从此再也不提问此事。有一次,一个整斗他的造反派革委会头头,被另一派打倒,在戏园子台上与其并跪挨批斗,他转脸笑问,你怎么也和我一块跪着挨斗,你也是“反革命”吗?

一日下水田拔稻秧,水蛭(韩庄当地人俗称“蚂蟥”)吸在他脚脖子上,他拔下来一口把蚂蟥咬成两截,且愤愤地说:“你咬我,我咬你”!在旁监工的造反派听到后,当场召集群众,在田地头召开批斗会,理由是他把蚂蟥比喻成了造反派,他们感觉受到了讽刺!这件事情后来一时传为笑话。大家都说他的文化深,话中有话。苦难的日子并没有改变他的乐观精神,经常语出惊人,笑话百出。他经常把批斗中的故事总结成笑话讲给家人听,说你们可记住了,等哪天我死了,你们就把这些笑话出本书。造反派逼其小妹妹揭发他的材料时,实在没东西可写,小妹妹就写了一份“葛本善死后要出本笑话书”。至今这份检举材料还附在葛体善的档案里。

1981年枣庄书法协会成立纪念

文革期间,他在运河边洗脚,忽听岸上树后有人喊他:“本善大哥,赶快走,晚上他们要往死里整你。”他回头看,人已经没有了,他知道人家怕引火烧身,深知此事不妙,便把鞋留在河边,赤脚跑回家,找双鞋穿上,带上毛笔,匆忙远走他乡。真可谓,仗笔走天涯!晚上造反派果然来逮他,搜不到,就问其妻:“葛本善哪里去了?”其妻哭道:“你们天天批斗他,怎么让他活?”天明时他们在河边发现鞋子,以为他跳河自杀了,于是沿着运河打捞了三天,一无所获。其实他早已步行来到利国火车站乘车到了徐州,再到南京、镇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故地重游。过了两个月后,风头过去才回到韩庄老家。 自从那次逃亡在外后,曾经一身戎装,挎枪跃马,警卫相随的葛体善不见了,取而代之是慵散邋遢,不修边幅,极其节俭,收集破烂,捡食死畜的葛本善。恢复工作后,晚年工资待遇达四五千元,但习惯依然,别人都说太会过,谁人又知道他活下来多不易!

文革时期葛体善印制佛像出售养家

在那个年代,葛体善一家七口人回到韩庄,生活十分艰难,生存成了问题。尽管他是批斗改造的对象,但是他有文化,做事认真,生产队长把集体几十万斤的粮食交给他看管,他从不往家里私自带一粒粮食。面对人口多、负担重,为能增加收入,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字画画,扎花圈卖。还到处搜集小偏方,小常识,刻印后让孩子们到附近的江苏利国铁矿卖,造反派说他是“坏才”!那时他被看管的不能外出,他就让子女坐火车到徐州、镇江挑来酱油、醋、明矾等贩卖到乡下,小本经营,勉强度日。因投机倒把,当走资派,他又遭到举报,受到批斗。长子为了躲避批斗,几乎长年不在家,常常夜里来,夜里走,每次回家留下一些钱物, 为家里添补些生活物资。女儿们就到韩庄发电厂后门炭场拾捡些乏炭,自家烧饭用,多余的卖给别人贴补生活,否则,家里真的要饿死人了!

外调查出来的“共和国创立者”

1978年10月1日,政府经“甄别”彻底给他“平反”,摘掉“右派”帽子,“复职”到台儿庄区文化馆工作,负责文化橱窗的布展宣传,深感二十年韶华逝去,已成六旬老者!他感慨作打油诗一首:

感谢党和华主席,救我重生出污泥。

亲友互握贺且慰,家人相视惊又喜。

韶华廿载空蹉跎,余生半老更可惜。

为报党恩甘为牛,誓为祖国竭心力。

1988年,因葛体善参加工作时间不明,无法办理离退休手续,台儿庄区人民政府特派郑瑞敏、褚福东两位同志去南京外调这段历史,发现其驾机归来,携枪起义投诚的档案,因此获得离休老干部待遇。1999年,枣庄市政府向葛体善颁发“共和国创立者”金质功勋章,表彰他为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

葛体善获得政府颁发的奖章

恢复工作的葛体善也迎来了他晚年的创作黄金时期。他离而不休,热心服务于社会文化公益事业,1989年区里聘请他编写史志,他独自承担了交通志,人口志,文化馆志和二中校史的编写任务,一个人废寝忘食,栉风沐雨,有时乘舟坐车,有时徒步丈量,用严谨求实的态度,查找资料,勘探实物,连续数月奔走于枣庄、临沂、滕州等地,就连春节都是在临沂度过的,俨然一个工作狂,仅一部《台儿庄交通志》他写成书稿20多万字,其写作的速度快,质量高,受到市里表彰,写作调查费仅用了4000元,比起别的区县为国家节省开支数万元。

葛体善与其书写的朱道南石碑

1997年台儿庄区重建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志铭和陵园扩建碑记,捐资碑文全部由他题写。区领导上门送来几千元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为革命烈士写碑,岂能要钱?老朽尽一份绵薄之力,应该的!台儿庄区政府特赠送他一套解放鲁南战役五十周年纪念币以表谢意。还有一次为台儿庄区李宗仁史料馆写历史文物资料解说词,都是两厘米的小字,他精心认真为史料馆全部写完,分文未取。史料馆负责人韩典平登门道谢,他说:“李宗仁是血战台儿庄的抗日将领,曾是我的长官,我敬重他,所以我不收钱!”

葛体善书写石碑

2000年8月,台儿庄区领导又把筹建台儿庄博物馆的重任交给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忙着设计布置,写文物介绍,制作古迹分布沙盘,终于积劳成疾,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一边用中医治疗,一边打完吊针仍能回到博物馆工作,就这样抱病坚持了二十多天,直到国庆节如期开馆。

葛体善晚年勤奋读书看报,寄情翰墨,饭后就到图书馆,记下的读书笔记有几十万字。但他从不买书,也对后人买书予以训斥,除书非借不能读或许更多的是年轻时大量书籍被抢走所伤,但其学习精神依然令人敬佩!

“葛体”书法 享誉苏北鲁南

葛体善醉心书法,自成一体,书法造诣驰名鲁南苏北,与鲁南书圣王履安同为枣庄书法大家。他少学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研习颜真卿诸帖、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赵孟頫《帝师胆巴碑》,智永《千字文》以及二王诸贴。民国时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大力推举夸赞魏碑,影响很大,一时习魏成风,他深受影响,精习魏碑,魏碑神韵是“葛体”的精髓。

台儿庄书法家合影

葛体善书法博采众长,融为一体, 真、草、隶、篆无所不学,尤以楷书、行书成就最大,形成自家风貌,其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是颜筋柳骨为基础,兼收魏碑浑厚,赵孟頫之圆转遒丽,吸纳民国大家华世奎的颜体结字与扛肩,提钩特点,同时也传承了馆阁体的严谨。推陈出新,继承发展,晚年书法独具个性,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骨肉停匀,寓巧于拙,外方内圆,沉雄博大。笔锋遒劲圆润,苍劲有力,富有自家风貌,人称“葛体”。因其书法苍劲有力,气势博大,非常适合商号、题字,广告宣传,因而求字络绎不绝。平反后的葛体善正逢改革开放,韩庄街道商铺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张,需要题写店名,都慕名求他写字,人称葛本善的他,牌匾落款葛体善,乡人都笑称葛本善又恢复人的生活。

一时韩庄、枣庄、台儿庄、薛城、徐州、历国等地到处都有他的题字牌匾。但是当年批斗他的造反派求字,无论给多少钱他都拒绝,休想得到只字片纸。葛体善写字贱卖不赊,管饭不如给钱的行事风格给他带来不同评价,因而许多人都认为他非常吝啬。可纵观其人生历程,其中原委不言自明。

身后商户上的字就是葛体善写的

葛体善的书法

1979年以来,他创作书画作品数百幅,参加省,部,国家,国际级大赛展,获各种书展赛奖项一等奖,金奖、最高荣誉奖等许多次,书法题刻碑文数十通立于山东,浙江、河南及韩国等碑林。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十部典籍;被授予世界著名书画艺术家,慈善艺术家,银奖艺术家,高级荣誉院士等荣誉称号。时任山东省副省长朱奇民点名要求由他来书写 鲁南著名革命家,原115师运河支队政委朱道南的碑文;原峄县参议长,著名爱国诗人孙倚亭碑文邀请他题写。台儿庄中小学校碑刻都有他写字,1998年著名诗人贺敬之回乡参观筹建中的贺敬之文学馆,意欲让他题写馆名,因他外出寻访未果,终成憾事。

他作的《峄县八景》诗流传到台湾,被峄县同乡会收藏出版。台湾峄县同胞将其视思乡至宝,有的回大陆返乡专程求写其诗奉为墨宝。

仙坛晓翠如泰岳,氶水环烟浮城郭。

仙洞悬云映日红,许池绿波荡白鹅。

刘伶古台醉千载,青檀秋色胜二月。

湖口观渔逸兴远,君山望海天地阔。

葛体善的国画

晚年的葛体善,书风老辣,名气远播,八十岁与北京的字画商经纪人签约,长期合作,经营他的书法作品,把他的书法卖到全国各地。他如枯木逢春,充满激情,终日挥毫泼墨。因盛名苏鲁,求书不断,提高了收入,使他乐此不疲,直到他八十五岁高龄,手腕颤抖,腿脚不能站立,才与经纪人停止合作。方正字库曾邀请将其字体编入字库,他高兴地找到帝风传媒,帮其整理样字,后因其他原因搁置。但其留书后世,成书立传的想法,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叮嘱后人。

纵观其书法,最佳时期是六十岁以后到八十四岁之前。他晚年书法人书俱老,造诣精深,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也得到了当代书法大家的首肯。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家,原中国书协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启功先生赠他一幅:“故人家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中国书协理事,江苏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赠“吉祥平安”;著名画家魏紫熙先生赠画一幅;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赠“墨彩流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宗教领袖,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对他的书法赠诗评价:

书法遥承颜真卿,诗风堪比刘长卿。

因缘翰墨千秋业,尺椟重文万里情。

舒同赠送他的作品

八十五岁以后葛体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八十六至八十七岁只能坐轮,平时看电视;八十八至八十九岁只能躺在床上,病痛折磨,骨瘦如柴,不能行动,生活起居多由二女儿葛玲伺候。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11年一身故事的葛体善辞逝,享年八十九岁。叶落归根,葬在微山湖畔,应了晚年自号“微湖钓叟”,实现夙愿终日“湖口观渔”。

他的自述诗曰:

自幼酷爱诗词文,书画每亦牵梦魂。

年老犹常思报国,位卑未敢忘忧民。

韶华蹉跎乏建树,毕生坎坷有轶闻。

惟幸夕阳无限好,浪迹天涯留墨痕。

视频/黄振 部分事件葛体善 口述外孙:张宜文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