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病(三)

 学中医书馆 2022-01-10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这个条文是怎么一回事呢?太阳病,说明是表证,表证的正治法是发汗或利小便。然而却用了下法,这是个误治,这里没说是中风还是伤寒,反正下后出现了气上冲而没有下陷内结,用了桂枝汤来对治,为什么?分析一下,下法会损伤中气,这和出汗会伤中气是一个道理,但下法伤中气以后,有几个情形会出现,有人会出现下元空虚,有人会动水饮,而同时又表不解。都有相应的方法对治。而这条没有出现以上两种情形,而是出现气上冲,气上冲有什么表现?内之上为心胸,再一路而上则是直至头顶,气机仍然是向外向上宣发之走势。那么,桂枝汤的药性本来就可以从心胸将能量往外运行的一个方子,同时也是一个能补充中气受伤的方子,所以这条说可与桂枝汤,但是没说主之,这是因为也合适才借用一下。有人说气上冲是桂枝证,那么,麻黄汤也有桂枝,所以,我们读条文又必须对照前后文来看,这个条文的前面一路都是在讲太阳桂枝汤证的状态,还没有谈到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所以看这个条文的太阳病,应该本是桂枝汤证的太阳病,所以下后没有出现其它变证,只是出现气上冲,可能也就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就只是气血上冲后产生了轻微的头晕晕的,脸涨红了的一种表现。如果有其它兼证,比如后面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就是太阳病下后出现微喘,那么,这个出现微喘为什么就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呢?很显然,道理跟这条一样,是下后出现了气上冲,但是因为内里本身有水饮,上冲之气触动了水饮而引发微喘,所以是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以对付水饮。这跟那个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是一个道理。喘家就是本身内有伏饮感冒桂枝汤证,就很容易触动伏饮而发喘咳,所以先加上厚朴杏子来预防,或者感冒了桂枝汤证同时已经兼有喘咳了,都可以用这个法来对治。

那么,如果是酒客病,见到了汗出恶风的证状,不可就用桂枝汤,酒客见到了这个表现,是因为发的酒风,内经有治疗酒风的方子,是泽泻汤加糜衔。下面一路的条文都是在说太阳桂枝汤证的一些夹带变通法。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说太阳病发汗后,出现汗漏不止,同时恶风,这是桂枝汤证啊,可以用桂枝汤,下面说小便难是汗出太多的缘故,可以不用管它,但同时有四肢微急的症状存在,急有紧意,内经尺肤诊有一个缓急对比诊法,其中的缓就是松散柔软的一个象,而急就是收敛紧张不放松的一个象。所以,急可作紧看,有寒凝的意思,就是四肢表观紧急不柔和,甚至出现强直或拘紧的现象,治疗的方法就在桂枝汤中加上一个炮附子来对治这个急。那么,从证侧病,这个治疗前的太阳病可能就是一个伤寒证,发汗后,大的格局变成了桂枝汤证,而却还有一部分的拘紧没有解开。这个时候不能再用麻黄汤类发汗了。看下面这条文就知道了,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太阳伤寒发汗病己解,后来又出现了脉浮数而烦的表证表现,就不再用麻黄类的方子了,而是用桂枝汤,更何况这个条文还出现了汗出有点止不住的样子了,所以需要用桂枝汤了,因为还有某些局部的津液凝聚的痹证存在,所以加附子除痹。

那么,条文说到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前面的一个桂枝加葛根也是因为存在一个局部的津液凝聚,到底与这条有何区别呢?这就需要从葛根与附子的药性区别上去分析了,同样从伤寒论的整个前后条文的用药情况也可以论证其区别所在。后面一个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是出现大便秘而是说必自下利,这个必自下利,究竟是拉肚子呢?还是因为拉肚子后而出现太阳病不解同时出现了阳明的合并证。太阳是一个表证合并了阳明的一个阳气亢盛于外或上,这个时候在症状上可能除了太阳表证同时又会见到一些比如咽喉疼痛之类的上火现象,而在脉象上就会出现寸脉大于关脉,同时尺脉就会趋于偏弱,可能同时会兼见拉肚子,但不一定,这个必自下利,只是在表达下部是虚的,而不是承气汤证的胃家实的阳明证。这个时候仲圣用桂枝汤加麻黄来解表寒,加葛根来起阴气,收敛一下亢上的阳气,来敛上填下,同时葛根还能除痹,不但不会影响解表,而且还会帮助解表,葛根就是这样的一个定位。所以在太阳阳明合病,出现下虚,需要解表兼固下时,葛根这位药就上场了。

这样看来,因为用葛根具有敛上填下的作用,所以平素阳气偏于亢上,动不动就上火或常见脸色偏红之人,出现了这个桂枝汤证兼有局部痹证的状况,就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了。桂枝加附子汤就不言而喻了,附子是温阳祛寒的虎将,必然是用于平素偏于阳气不足一点的体质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