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讯书评 | 书讯:《青年考古学家》

 星河岁月 2022-01-10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

图片

《青年考古学家》(第1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 编

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

ISBN 978-7-0306-6718-2

定价:180.00 元

本馆索书号:K87-53/0155(1)

图片

内容简介

《青年考古学家》(第1辑)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在全院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编纂的学术年刊,收录青年学子的论文共计14篇,内容涵盖学理学史、考古研究、营造工艺、科技文保等方面。本刊秉承严谨求实之学风,弘扬探索求真之精神,配合了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的开展,以期为业内学子提供一个发布新思路、开展学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图片

卷首语

亲爱的读者朋友:

流光荏苒,经过两年的暂别,《青年考古学家》又与您见面了。

“三十而立”,32年的时光足以打磨人的精神,锻炼人的思想,浇铸出一个人所以独立于世的基础和雏形。而《青年考古学家》自1988年创刊以来,历经如许岁月的洗礼,是否也同各位读者朋友一道,有所成长了呢?

老读者们或许已经注意到本期卷号上的一点变化,初次相逢的新读者乍看上文,恐怕也有满腹疑问。对此,请允许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做出说明,同时也向各位汇报本刊“成长”之一端:《青年考古学家》作为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会刊,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的指导下,由青年学子组稿,发青年学子之声,截至2018年已陆续刊布30期。2020年,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努力,这本长期以来以社团内部杂志见诸学林的小刊总第31期更名为《青年考古学家(第1辑)》,并交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青年考古学家》今后将以正规刊物的形式不断与更多的读者朋友们相会,这令我们既振奋,又紧张。32年前,前辈们在发刊词中道出了铿锵有力的宣言:“办刊物,不是发文章,而是出人、出思想。”这不但是《青年考古学家》创办的初心,也是鞭策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确保所刊文章质量的动力。回顾历年编委与作者名单,总能发现许多熟悉的师长的姓名——这些当年的“青年学子”,如今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考古学家”。近几年,考古学受到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可以说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个过去大众视野中的“冷板凳专业”,赫然有向“显学”发展之势,有人说如今正是考古学的新一轮“黄金时代”。我们青年学子恰逢其盛,鼓舞有之,挑战有之,更多的还是思索:在这样的新时代中,身为这个古老事业最年青一代的后继者,我们又当做些什么呢?

本期《青年考古学家》即是对上述思考的回应。书中刊载了涵盖考古研究、文物建筑、科技考古等领域的论文14篇,皆由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撰写。其中有对学理学史的反思,也有独树一帜的新见,更不乏与前辈学者的商榷。虽未成熟,却有锐意。此外,考虑到第1-30期为内部刊物,发行量有限,我们也借此次正式出版之机将往期目录整理出来,以便读者朋友们参阅。

青年贵新,不同的时代赋予青年人不同的使命。《青年考古学家》的使命却是一以贯之的:我们愿以稚拙的坚持,勇猛的闯劲,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一片切磋琢磨的平台,为学界奉上更多的雏凤清声。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与前辈师长对这本小刊的关爱与包容。我们仍在路上,定将继续成长。

《青年考古学家》编辑部

本期目录

>> 上下滑动阅览 << 

学理学史

斗鸡台遗址发掘的回顾  许丹阳

中美考古合作事件中的夏鼐和张光直  胡文怡

考古研究

藁城台西遗址“遗迹组合”初探  蔡宁

试说商周动物形铜容器的定名与分类  管文韬

论周原遗址姚家墓地柄形器器用制度  韩蕙如

瓮城的认知历程及判定研究  高勇

营造工艺

重庆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经目塔经目复原探讨  赵献超

中国北方地区9~14世纪木理纹彩画的初步研究  张吉

“劄牵”?“剳牵”?“札牵”?——宋式建筑大木作梁栿构件名辨析  王藏博

科技文保

古代出土玉器表面光泽度的初步研究 李艳红 周双林 乔保同 田明

读书札记

吴越文化与社会的几个问题——读《吴越文化比较研究》札记  吴桐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书评  王含元

楚汉之间——读《双龙机床厂墓群发掘报告》《巨鹰墓地发掘报告》  崔秀琳

《广西合浦文昌塔汉墓》读后  王音

往期回顾

《青年考古学家》第1~30期总目

征稿启事

图片

征稿启事

《青年考古学家》是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会刊,自1988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青年”与“学术”两个核心,长期紧跟考古动态、关注学术前沿,集学术性、综合性、前瞻性于一体,刊载了大量优秀的学生论文。2020年,本刊总第31期更名为《青年考古学家(第1辑)》,交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版《青年考古学家》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之学风,弘扬探索求真之精神,以期为业内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发布新思路、开展学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投稿须知:

(1)本刊征稿对象仅为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考古文博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

(2)本刊征稿一般勿超过15000字,尤其欢迎10000字左右的文章。

(3)本刊暂拟栏目包括但不限于:①考古研究;②学理学史;③博物藏珍(博物馆学、文物研究);④遗产传承(文化遗产学);⑤营造工艺;⑥科技文保;⑦读书札记。各期栏目视收稿内容增删,凡文章内容涉及上述栏目范围皆可投稿。

(4)文章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稿件请注释齐备,引文准确,用图规范。来稿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提交,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并附上英文标题、摘要及关键词。图片分辨率不小于600dpi,尽量使用黑白图片。

(5)来稿须附一段不少于1000字的教师推荐意见。稿件一经采用,该意见全文亦将刊于文后。

(6)投稿邮箱地址:qnkgxj@sina.com。

《青年考古学家》编辑部

图片

往期封面及目录

图片

第1—10期

>> 上下滑动阅览 << 

第1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严文明 李伯谦

指导教师:张江凯 赵朝洪 刘绪 黄蕴平 权奎山 赵化成 张建国 樊力

主编:蒋迎春 王志高

编辑:朱晖 李新伟 贾汉清 郭宝发 张广如 刘富良 牛世山 李军

本期目录

发刊词

学术研究

“女娲抟黄土作人”的起源  汉淳

《关于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年代和性质》一文简析  朝野

谈谈内蒙古西部原始文化  向栗

中国古代坟丘的起源  张立东

试证早商文化及其相关问题  自多

楚镇墓兽小考(摘要)  吮嘲

造成考古文化差异的原因及考古文化的认定(摘要)  李新伟

学术动态

金牛山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访吕遵谔教授  蒋迎春 王志高

北大考古系八五级在天门  谷菽

文物鉴赏

崇祯一匹马  谷菽

浅说莽印  冯桂洲

文物保护

救救文物  文物爱好者协会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与计划  文物爱好者协会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章程  文物爱好者协会

 第2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高明 严文明 杨根 李伯谦 陈铁梅

指导教师:张江凯 赵朝洪 葛英会 黄蕴平 权奎山 刘绪 马鸿藻 赵化成 齐东方 徐天进 孙华 樊力

主编:蒋迎春 温海滨 万立群

编辑:祖世龙 庄岩 郭宝发 刘延辉 王大民 李达 余庆华 李应奎

本期目录

考古学家谈考古

给青年人的话  苏秉琦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访北大考古系旧石器时代考古教研室  蒋迎春、万立群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应该如何发展——访严文明教授  蒋迎春

夏商文化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访邹衡教授  黎龙

汉唐考古学亟待发展——访宿白教授  温万谷

学术研究

宁镇地区周代铜器概说(摘要)  黎毓馨

幻方的魅力  朝野

腊玛古猿化石材料的新发现及其研究的进展  顾玉才

马王堆一号墓所出帛画的内容浅释  李民举

浅谈文身(摘要)  梁振晶

“尚方”镜、铭与“尚方”浅议  张逢酉

浅谈广东南部沿海的魂坛的演变(摘要)  张玉文

学术动态

内蒙古河套地区沙金套海汉墓群  杨伟立

包头地区细石器调查纪略  姜涛

计算机与文物考古  黎龙

丧葬仪式在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美)PAVID KEIGHTLEY (英)CHARLOTTE·D·ASHBY 译

文物鉴赏

瓷器——世界文化的窗户  桑坚信

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龙纹盖罐  祖世龙

泽国闲花岸二开——略谈元代书画家柯九思  陈亚维

西利八峰崖石窟  张剑君

文物保护

宣传文物保护 重视文物保护——“北京大学文物保护宣传周”开幕式座谈纪要  彭卿云等  

“北京大学文物保护宣传周”工作总结  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理事会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一九八八年度工作总结  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理事会 

第3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高明 严文明 杨根 李伯谦 陈铁梅

指导教师:赵朝洪 黄蕴平 刘绪 权奎山 马鸿藻 赵化成 孙华 冯继仁

主编:王志高 朱晖 万立群

编辑:刘富良 马雨林 李新伟 金志伟 王鑫 孙庆伟 邱文中 王大民

本期目录

贺词 寄语燕园,明年春色更宜人——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五周年的回顾  文物爱好者协会理事会

“考古学现状及前景”座谈会纪要  万立群  

学术研究

说巫  水余

巩县宋陵献殿等木构建筑之史资料分析与复原设想  冯继仁

略论史前捕鱼工具  李宗山

西团山文化试析(摘要)  杨杰

试论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房屋建筑的特点——兼探三代文明的起源(摘要)  亦李

二里头文化渊源探析(摘要)  张立东

浅谈偃师商城的性质(摘要)  李新伟  

考古学史及考古学理论

陶器制造与人口压力  迪尔尼·阿诺德著 徐祖祥译

尹达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兼谈我国解放前新石器考古研究的有关问题(摘要) 段宏振

浅谈对我国考古学理论的一点认识(摘要)  徐祖祥

燕园古迹(一)  王万

文物鉴赏

介绍一件元代漆器  木马

铜镜原料产地的测定  老苏

唐三彩——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摘要)  马雨林

博物馆拾趣  本刊编辑部

考古信息

威廉·亚当斯教授在华学术活动  曹音

亚当斯教授的《古代埃及文明课程》  宋向光

《博物馆概论》课程  宋向光

文物保护

也谈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王非

闲话我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黎龙

谈谈有机硅保护文物  朱晖

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简讯

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工作计划  文物爱好者协会

后记

 第4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李仰松 杨根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李伯谦

指导教师:马世长 张江凯 葛英会 赵朝洪 高崇文 权奎山 马鸿藻 黄蕴平 刘绪 宋向光 苏哲 秦大树 冯继仁 曹音 樊力

主编:万立群 金志伟 孙岩

编辑:王鑫 邱文忠 孙庆伟 熊开阔 李中法 杨学祥 李朝全 张良仁

本期目录

文物保护

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文物爱好者协会理事会

燕园文物保护随想  山石

“文物保护与继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座谈会纪要  万立群整理

文物考古研究

丁村遗址蚌类化石的突变现象及时代意义  朱晓东

龙山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  李宗山

王湾三期文化的特征及相关的问题的讨论  赵春青

浅议夏文化研究中的“郑亳说”  冬心

夏文化渊源初探  王鑫  

关中地区先周遗存几个问题的探讨  戴向明

略论耕作农业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牛王节”  亦李  

浅析斗拱发展衍变中的几个问题  程利  

博物馆刍议

未来的收集  孙岩 译

北京地区博物馆纵览  为今

信息与动态

英国考古学家葛劳文教授来华短期讲学  曹音

我会与美国青年科技交流团进行学术交流  黎君  

美白海思博士协助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布展  宋向光

我会活动简讯  山石

文物鉴赏

五台山寺院建筑造境美(节选)  冯继仁  

闲话三铢钱  谷菽  

红山文化玉龙  黎君

实践新篇

燕园文物调查手记  王少峰

千里单车行  万金

曲村发掘散记  熊开阔

我会1990年度工作总结及1991年工作计划  文物爱好者协会

我会简介(英文)  孙岩  

后记

第5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李仰松 杨根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李伯谦 白海思

指导教师:马世长 张江凯 葛英会 赵朝洪 高崇文 权奎山 马鸿藻 黄蕴平 刘绪 宋向光 苏哲 秦大树 冯继仁 曹音 樊力 李民举 杨哲峰

主编:万立群 杨涛 孙岩

编辑:邱璐 查晶 徐坚 周洁 日高 汪金凤 徐恩松 王晓骎

本期目录

首届北京大学文物节开幕式暨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建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纪要  邱璐整理

文物考古探析

中国北方地区的蛇纹器(摘要)  王鑫

北方地区隋唐墓葬出土白瓷(节选)  邓宏文

学瓷札记二则  李民举

彝人的占卜术  张纯德

考古学史与理论

墓葬材料研究对考古学的意义(节选)  韩建业

民族考古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贾

旧石器时代岩画研究一百年  彭长林 译

博物馆刍议

生态博物馆与“新博物学”  宋向光 编译

博物馆与考古  立日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孙岩

文物鉴赏

三峡文物揽胜  查晶

精工细作的薄伽教藏殿  钟离

捕捉阳光的艺术家——梵高  曹宏

实践新篇

台湾十三行遗址发掘散记  江静慧

文物保护

方法与法  辛革

信息与动态

美国考古学家J · D · Clark教授来华讲学  朱晓东

北大将召开“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孙岩

北京大学首届文物节活动简讯  孙岩

我会会员参观祭孔典礼  王晓骎  

我会获“优秀社团”称号  杨涛

书刊评介

《考古绘图》教材即将出版  杨涛

文博趣闻

啤酒的出现先于面包  黎君 编译

1991年度工作总结及1992年度工作计划

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大事记

《青年考古学家》一至五期目录索引

后记

第6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严文明 李仰松 杨根 高明 陈铁梅 李伯谦 白海思(Heather Peters)

指导教师:马世长 葛英会 张江凯 赵朝洪 高崇文 赵辉 马鸿藻 权奎山 黄蕴平 刘绪 宋向光 苏哲 秦大树 冯继仁 曹音 樊力 李民举 杨哲峰

主编:徐坚

编辑:周洁 查晶 日高 孔帅 李宝平

本期目录

社团论坛

我们的方向 本刊编辑部

考古学理论及考古学史

作为科学的考古学  贺宇捷 译

人类学透视  徐坚 译

夏商考古方法散论  李维明

古代诗赋与考古学研究例说  杨哲峰

中国古物收藏与研究之流变  刘禹尘

仰韶文化研究七十年  郭物

考古学各段研究与文物鉴赏

从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存与先商文化异同看其性质归属  李维明

敦煌写本《偈法门寺真身五十韵》考论  暨远志

无孔不骨针用途小考  张立东  

官窑瓷器欣赏  李民举

汉代石刻  张瑗  

《风尘三侠》的语言力度  日高

博物馆学探索

生态博物馆与新博物观学——定义与论述  宋向光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内容研究与设计  曹音

文化媒介  周洁

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发展民族博物事业  王小骎

博物馆里,我们做什么?  辛得

中国博物馆该向何处去?——关于博物馆危机及其出路的探索  刘江华

河南八博物馆参观报告  吴松

活动与实践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一九九三年工作计划  

香港文物考古工作概况  海涛

迎接新世纪——本刊编辑采访李伯谦教授

论圆明园的保护和利用  孔帅

燕园文物  李宝平

动态消息

文物爱好者协会简介(英文)  孙岩

第7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严文明 李仰松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杨根 李伯谦

本期指导教师:马世长 葛英会 赵朝洪 高崇文 权奎山 刘绪 孙华 宋向光 朱晓东

主编:倪润安

编辑:李放春 黄申 迟雁程 孙莉 马东峰 胡红

本期目录

潮起潮落

有所思——写于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协会理事会

苏秉琦教授在北大——祝贺苏秉琦先生八十五华诞  宿白

协会早期工作杂忆  蒋迎春

专题传真
行云走水——“三峡千里行”感怀  迟雁程

“普加骑”——三峡千里行:文物保护宣传考察活动报告  协会理事会

忠县考古调查记略  王鑫

从拯救努比亚古迹看抢救三峡文物  朱大钧

也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倪润安

学术林苑

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讨论会开幕式的讲话  苏秉琦

施昕更与《良渚》  杨楠  

取长补短 百家争鸣  张光直

略谈我国东汉时期的神兽镜  陈继玲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丁敏京

切近生活 反映生活——博物馆事业发展管见  辛得

博物馆与广告媒体  樊煜

生活时空

苏秉琦先生85华诞  

九四秋考古系殊荣频得  

九四暑假我会会员个人实践  

洪州窑考古喜获突破  胡红

晁华山的宗教考古研究  王玉东

梦之旅  郭物

祖国各地

安阳古城四合院  安阳市文管所 安阳市古建所

忠县沿江地区重点文物介绍  忠县文管所

“丰都汉墓博物馆”构思  丰都县文化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读之间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第八、九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协会理事会

友好,你我他  协会理事会

爱我文物,爱我中华——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十周年献礼活动纪实  协会理事会

图片资料

奔向二〇〇〇  封面

青瓷名窑——洪州窑  权奎山  封底

第8期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严文明  李仰松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杨根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葛英会 赵朝洪 高崇文  张江凯 刘绪 孙华 赵化成 林梅村 赵辉 宋向光 朱晓东 雷兴山

主编:李焰

副主编:秦岭 陈馨

本期目录

考古学家谈考古

回忆文物工作六十七年  傅振伦

往事浅谈  马承源

琐谈立志成才  陈全方

学术论坛

《登封王上壁画墓发掘简报》阅读笔记  杭侃

关于环壕聚落的几个问题  钱耀鹏

《说“王君穴”》质疑  闫向东

“贵其亭玺”考辨  邱璐

文物考古探析

夏商历史与中国考古学  张天恩

读《石鼓文研究》札记两则  孙庆伟

民国以前之古玉研究概况  于成龙

东北地区铜柄铁剑之渊源  江瑜

试论西周燕文化  马东峰

汉画伏羲女娲画像的变迁  滕磊

从考古新材料看中印古代交通  谢汀珂

明清瓷器所受的外来影响  王长启

“土”字牌古今  宋小南

博物馆刍议

恢弘富丽的卢浮宫  (挪)Ika Kamink 著 余春桂 译

赏鉴天地

唐顺陵及其石刻艺术  刘芃  

介绍一件成化青花蝴蝶牡丹纹碗  胡朝晖

实践新篇

琉璃河实习考古记  倪润安

文物保护

承诺历史  张勤

留下一道古老的风景  李焰

信息与动态

95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本刊编辑部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讯  陈馨

中国文明的轨迹——北大考古成果日本展纪实  李焰

捐赠纪实(之一)  秦岭

捐赠纪实(之二)  冯武勇  

“物华天宝的缩影”  刘涛

来,搭一趟古历史的快车  吴晓燕

琉璃河考古基地参观小记  李焰

对历史的承诺——北大95文物宣传月小结  秦岭

第9期

本刊顾向: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严文明 李仰松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杨根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赵朝洪 葛英会 刘绪 李水城 孙华 张江凯 黄蕴平 徐天进 宋向光 林梅村 权奎山 赵辉 曹音 刘明利 雷兴山

主编:达微佳

编辑:刘钧 范丽萍 来磊 易晓玲

本期目录

考古学家谈考古

“风物长宜放眼量”——宿白先生访谈录  倪润安

制瓷的偶失往往造出奇观佳器——陶庐漫谈  傅振伦

香港风物

香港文物考古工作近况  马文光

文物考古探析

南京人化石地点洞穴沉积物铀系测年与动物牙化石ESR测年  陈祺

化石的线粒体DNA方法对考古遗址中绵羊和山羊骨骼的初步鉴定  孙秀丽 译

洪山庙仰韶彩陶略考  赵春青

武安赵窑仰韶文化遗存分析  马萧林

关于有段石锛使用情况的探讨  付周

齐家文化的动物与精神生活  杨涛

东下冯商城内圆形建筑基址性质略析  程平山

从广州象岗南越王墓葬品浅谈南越国一些问题  王守伟

浅谈汉唐铜镜  孙莉

学术争鸣

彩陶纹饰的美术史分析——兼论文化的传播和独立起源  徐坚

下七垣文化来源探索  郑彤

下七垣文化探索  魏峻

博物馆刍议

博物馆与观众  柳沼绫

那就是寓教于乐  达微佳 译

赏鉴天地

浅谈唐代海兽葡萄镜  林立

试论古代民间青花瓷绘艺术  路菁

实践新篇

犹记八里岗  李振

哲学探讨

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史学研究  王浩

文物保护

为了历史的诉说永世流传——中国考古文物维护国际计划“青铜文物保护研修班”侧记刘煜

信息动态

吴棠海先生讲座消息  本刊编辑部

罗泰先生学术演讲消息  本刊编辑部

谷丰信先生学术演讲信息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6年省部级获奖情况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6年科研情况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本刊编辑部

捐赠纪实  本刊编辑部

臧振华先生讲座消息  本刊编辑部

夏商周断代工程系列讲座摘要(八)  本刊编辑部

承诺历史  爱我文物——文物爱好者协会工作总结  本刊编辑部  

96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刊编辑部  

第10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严文明 李仰松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杨根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古运泉

指导教师:赵朝洪 葛英会 刘绪 李水城 孙华 张江凯 权奎山 黄蕴平 徐天进 宋向光 林梅村 赵辉 曹音 刘明利 雷兴山

主编:曹大志

编辑:杨梦菲 雷喜红

本期目录

考古学家谈考古

情系夏商周——邹衡访先生访谈录  闫向东整理  

中国方志及文物之外流  傳振伦  

辽西杨家洼遗址发现目前我国北方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李恭笃

从考古实习想到......  郭大顺  

文物考古探析

祖先?还是邻居?  陈琪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与研究简介——九十年代新进展  刘利虹  

石制品的实验研究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应用  孙秀丽  

从鱼鸟相战到鱼鸟相融——仰韶文化鱼鸟彩图赏析  赵春青  

鄂东北地区大溪文化及其相关问题  魏峻  

大汶口文化的陶臼及粮食加工  燕生东 孙波  

中国古代青铜研究之学的萌芽期与形成  李海荣  

青铜鍑起源初论  郭物  

商周管邑地望考略  程平山  

山东商周文化陶器编年简论  陈淑卿  

试论商人的种系渊源  王明辉  

试论云南不对称青铜钺  周志清  

民族考古学探讨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灶文化研究——一个民族考古学的观点及反思  洪玲玉

云南沧源一副崖画试析  于振龙

理论思考

考古学方法与古代社会文化的复原  吴晓筠

“封禅”与中国人文空间概念的形成  秦岭

博物馆刍议

关于博物馆形式设计的调查报告  陈平

参观博物馆之后的几点思考  达微佳

浅谈四川地区博物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  来磊

文物赏析

谈玉器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学玉琐谈  闫向东

明代宫廷用瓷的管理及去向  李宝平

江西地区宋代纪年墓葬出土的陶瓷器  陈馨

元墓壁画的“文人画”风格  申云艳

佛教典籍

吐鲁番出土金藏考  党宝海

文物保护

千年古建 风采依然——关于山西大量古建筑保存完好原因之思考  牛文利

实践新篇

寻梦记  李志玲

昌平园新生散记  韩少华

迎风展袖顾旧行——95级琉璃河田野考古实习散记  刘越

百年寄语

百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

百年校庆系钟情  李恭笃  高美旋

八十 九十 一百  王迅

竹兰之居 书香悠远——记苏秉琦先生的家和书  齐鸣

第11—20期

>> 上下滑动阅览 << 

第11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赵朝洪 葛英会 刘绪 张江凯 黄蕴平 晁华山 高崇文 马鸿藻 林梅村 孙华 赵辉 赵化成 徐天进 齐东方 张辛 宋向光 张弛 雷兴山

主编:阎欣

副主编:李媛媛

本期目录

往事漫谈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著名考古学家吕遵谔教授  杜水生 何嘉宁

研究与探索

“莫维斯线”的含义和对我们的启示  杜水生

浅述旧大陆马的驯化和早期使用  李旻

“华西系统玉器”辩证  闫亚林  

东龙山遗址发掘的意义及其收获  王力之  

鲁北地区商代晚期墓葬所反映的文化变迁  燕生东  

淅川下寺二号楚墓年代及墓主新证——兼释“新命楚王”  武家壁  

从考古材料看麴氏高昌国的僧官制度  姚崇新  

五代十国的杨吴,南唐和吴越墓葬  丁晓雷  

湖北宋墓反映的宋代丧葬习俗  黄义军  

浙江衢州南宋窖藏考  沈睿文  

元明文献中记载的哥窑及相关问题  李宝平  

千年沧桑话银川  孙莉  

文物研究

中原早期带具初论  吴敏娜  

古代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刘耀辉  

内蒙古阿拉善东汉边塞碑铭调查记  孙危  

云南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  周志清

清代的青铜器研究  李海荣

理论思考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魏峻

从考古学角度谈古代中国的区域形成——由施坚雅的区系理论说起  秦岭

考古与艺术

试析北魏云冈石窟中的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因素  郭物

通向历史真实彼岸的桥梁——浅析美术考古学的方法和目的  唐仲明

博物馆刍议

任重道远——对中国博物馆现状的几点思考及前景展望  胡明明

三星堆博物馆印象谈  张萱

文物保护与科技

不稳定青铜器的处理方法  张晓梅

从秦陵铜车马的修复看修复保护工作在现代考古学中的应用  郭宝发

谈谈考古发掘中文物的现场保护  周双林

考古工具箱

考古绘图漫谈  马鸿藻 

考古摄影的特色  徐中煜

考古随笔

十个同心圆  张芃芃

我与考古  冯姣

八里岗铺叙  潘占伟  

实习手记  张萱  

信息交流

南京博物院图书馆藏西文书刊简介  管军波

考古文博院召开99年度学生学术研讨会  李志玲

我们的生活——98文物保护宣传月回顾  文物爱好者协会

第12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赵朝洪 葛英会 高崇文 晁华山 刘绪 权奎山 马鸿藻 林梅村 孙华 赵辉 赵化成 徐天进 齐东方 王迅 王幼平 宋向光 刘明利 雷兴山

主编:戴维

编辑:沙晓红 孟原召 闫志 张雪峰

本期目录

考古学人

李仰松与中国考古学  赵春青

师恩难忘

永远的老师  徐基

民族考古学专题

再议秦安大地湾地画  吴敏娜

试析兴隆洼文化的居室墓葬  吕春林

考古探索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地址序列的建立及意义  杜水生

长清张官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燕生东 曹大志 蓝秋霞

新砦遗址发掘的一点认识  武家璧

汉晋解除惯语偶拾  邓超

中古僧人的瘗窟墓  倪润安

黄道十二宫与命宫观念流行中国考  钟焓

古为今用,再创辉煌——江汉地区人地关系历程的回顾与借鉴  何努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  徐怡涛

文物研究

石家河文化玉器数题  秦岭

从临淄商王村出土玉器论田齐玉器问题  张明东

五代宋越窑青瓷纹饰简说  秦彧  

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砖雕二十四孝考辩  刘耀辉

南宋四川地区黑瓷生产的技术来源初论  唐炜

柯久思生平的几个问题  万新华

1949年以来中国陶瓷鉴定评述  黄义军

浅析古陶烧结温度的检测方法  雷勇

考古春秋

青铜车马器的发现与研究  吴晓筠

新疆吐鲁番地区隋唐时期织物研究回顾  达微佳

理论思考

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几点认识  宋玲平

美术考古对艺术史方法论的借鉴  刘越

保护与考古的联合研究 ——认识文物的价值、获取文物考古信息的重要方法  张晓梅

读书漫笔

认识古代东方:评吉娜·巴勒斯的《中国,朝鲜和日本:东亚文明的崛起》  徐坚

读王谟所辑《太康地纪》  范丽萍

雏鹰展翅

唐代木漆概述  齐纪

世纪末的思索  阎欣

参观博物馆后之感想  韩少华

考古文具

3S在考古领域的应用于研究  刘建国

简论考古绘图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马鸿藻

摄影在中国的传入及其艺术流派  徐中煜

考古随笔

闪亮的日子  马健

于昌平园观北大  宿正伯

孤独的中国考古人  孙海涛

信息速递

饶先生做客考古文博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张政烺文库成立

第13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高崇文 葛英会 赵朝洪 晁华山 刘绪 赵化成 赵辉 齐东方 林梅村 王幼平 孙华 徐天进 宋向光 吴小红 李崇峰 张弛 刘明利 雷兴山

主编:张楠

编辑:李青昕 袁泉 陈盈盈 黄莉 曲彤丽

本期目录

考古学家

格勤在朝夕 治学极诚明——记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高明先生  刘茵

分析与探索

《出三藏记集》所载龟兹佛教史料浅析  何利群

从碑志看唐代蕃将世家——契苾何力家族  范丽萍

从出土印章谈西汉王侯国行政关系  韦正

戈族考略  魏峻

湖熟文化年代再探讨  朱萍

姬郑始封年代考  李韬

近年来道教考古研究简论  邓超

考古学上的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  梁云

巴克特里亚(即拖哈里斯坦)古代墓地的棍棒与阿姆河宝藏棍棒的比较  (俄)尼·德·德乌列且尼斯卡娅 著 孙危 译  

蒙古流传的北京建城故事中的“黑衣异人”考实  钟焓

艺术史与考古学二题  刘越

浅述唐代巩县窑  滕磊

文保与科技

骨制品文物的加固保护及周原甲骨的加固  成小林

说“窑变”  王建平

相对湿度对丝绸老化的影响  张晓梅

文物研究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龟甲和卜骨  秦岭

简论长沙窑瓷器的内销  刘耀辉

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和巴族  成家彻郎 著 胡明明 译

试论春秋至汉代玉器风格的演变  蔡庆良

塔式罐研究  袁胜文

有关秦汉青铜文物“黑漆古”的研究  卜琳

湘江下游“混合型”青铜器问题之我见  黄曲

博物馆刍议

试论生态博物馆  李志玲

大葆台汉墓博物馆社教工作调研报告  陈继东

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王京传

试论博物馆的藏品和实现的可能性  周荣

理论研究

从分析心理学原型理论试析汉画西王母形象  王苏琦

对依据出土文物进行考古断代的点滴思考  袁永明

考古随笔

旅行在八里岗  戴维等

第14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吴荣曾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李伯谦 马世长 原思训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全体教师

主编:盛洁

副主编:王慧丽

编辑:范佳翎  梁竞文  鲁昱熙

本期目录

考古学人

杨根先生与陶瓷科技考古  李静

玄源幽思

墓葬基址与类型价值  秦岭

论地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黄曲

明堂解构  闫志

南海子与明代政治  陈宇赫

考古阐微

山西中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混合文化因素遗址试析  于振龙

中原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阶段性  李梅田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和现存最早石窟年代试探  达微佳

高句丽石室墓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刘未

研究拜占庭和中亚关系的新材料  (俄)弗·伊·卡谢尼科娃 著 孙危 译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李珍 兰日勇

文物探析

欧亚草原石人、鹿石研究综述  马健

摇钱树文化内涵新探  文明

武父乙铜盉年代分析  杨勇

东汉人形烛台与司命神  邓超  

考古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系统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张海

广东博罗的先秦陶瓷INAA研究  王建平

探测文物矿料产源的几种地球化学方法  崔剑锋

博物馆刍议

关于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阎欣

建立社区参与的约克郡博物馆  (美)科特勒·尼尔 著 陈继东 译

古建春秋

宋《营造法式》开间间广的最大份值和最小份值推算  徐怡涛

元代至民国时期长安街街道空间的历史  庞玥

福建大型民居  张剑葳

实习手札

周原意象  云儿等

上党行  张瑞等

徽派民居中的经典村落  李婷婷

周原考古散记  丁岩

漫笔寄意

曾经年轻时  邓超

北大的理想主义  张楠

读书随笔  Zhaohua等

编辑后记

第15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刘静

编辑:赵健 刘鑫 王磊 张英轩

封面设计:赵健

本期目录

吾爱吾师

勤勉治学 严谨踏实——记北大著名科技考古学者陈铁梅教授  王建平

书海深思

曹昭《格古要论》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之比较  孟原召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读后记  郭京宁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形成  张海

公元前二至一千纪西域的文化与民族  马健 译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学习笔记  吴辉

古文研发

先秦谥法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冯峰

出土简帛资料比较研究  陈阳

济南大辛庄出土甲骨文浅议  阎荣甫

历史遗珍

中国发现的外来戒指  赵永

论“韘”及“韘形佩”  文明

考古阐微

辽阳汉魏晋壁画墓分期研究  刘未

试析北吕墓地  马赛

山东淄博北沈马遗址的发掘  曹艳芳

古建春秋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讨论稿  庞玥

略谈廊房二条的历史沿革  齐文洁

理论探析

ICP—MS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杨颖亮

环境考古学的点滴再思  袁永明

试析先周文化探索中的考古理论问题  吴长青

考古随笔

且行敦煌(外二篇)  宿正伯

青年·考古  林永昌

读《青年考古学家》后想  施文博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  本刊编辑部

编者后记  

第16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黄姗 张英轩

编辑:王佳音 张颖 朱嵩 章珠裕 罗汝鹏 杨青 王珂

本期目录

缅怀先师

考古巨匠,史学大师  梁云

考古学研究

太原地区的旧石器工业  于振龙  

关于中国家畜起源研究的一点认识  宋彦波

试论鲁北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艺术  张洁  

洛阳地区的春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  郜向平

宣化辽墓备茶题材考  袁泉

关于南方元墓的几点思考  孟原召

秦汉长城沿线的古城遗址  游福祥

天马曲村与周原陶器特征比较  林永昌  

文物研究

关于“武父乙”盉的时代与称谓问题  朴载福

长沙市博物馆所藏一件深腹矮足鼎浅析  高成林

唐代几件鸟形冠饰的分析  王浩

历史地理

唐中受降城地望臆说  陈凌

古代建筑

1975年来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  陈莘

梁启超墓设计分析  张剑葳

长安街特征  庞玥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铅同位素的历史研究状况和现状分析  崔剑锋

模拟样品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康葆强

译文类聚

黄金之主  景骞 

互联网上的考古资源概览  王涛

杂记

当代精英阶层与文物收藏  drunk

寂寞并快乐着  刘怡

湖南省考古所简介

第17期

本刊顾问:宿白 邹衡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翁雯婧

编辑:杨青 章珠裕 李杨 张敏 杨琴 王珂

本期目录

吾爱吾师

探索不止——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原思训  刘煜

考古阐微

唐代幽州墓葬  李高峰

辽代墓葬的发现和研究  刘未

宋元沉船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孟原召

循古与适今——关于宋元礼器的几点认识  袁泉

慧眼识珍

楚国纺织品综述  李青昕

北周安伽墓和隋代虞弘墓中人首鸟身图像浅析  韩晓雯

唐墓屏风壁画  陈冲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孝义图解  后晓荣

博学慎思

鲜虞、中山族姓及渊源问题之再辩  孙闻博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略论中国考古学的非独立性  沈辛成

巧手精析

大型无损多装置分析仪器的发展  康葆强 译

古铜器矿料产源同微量元素示踪  崔剑锋

匠心营造

蔚秀园历史沿革初探  雷娴

园林意向设计——勺园追意  徐新云

知行相长

周原考古实习回忆录  许俊杰

敦煌实习追忆篇  黄河

守望者说

2004-2005年度文物爱好者协会活动简介  刘寅春 整理

写给文爱  梁竞文 易千 李军 杨青

第18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马晟楠

编辑:张钊

封面设计:赵元祥

本期目录

吾爱吾师

悼念邹衡先生  闫志 郜向平 冯峰 杨青 罗汝鹏 林永昌 胡传耸

考古学研究

环南海地区凸纽玦的发现及其文化史意义  干小莉

包山楚简遣策中车马器的几个问题  闫志

从M57看焉不拉克墓地的分期  邵会秋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汉代墓葬  蒋璐

从袁台子壁画墓看两晋时期辽宁地区的丧葬礼仪  张凌

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手工业的兴盛与技术来源试探  孟原召

专题探究

毗沙门天图像的起源与演变  筱原典生

西域南道和印度的关系——多面、多臂像初探  盛洁 译

从八面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  陈晓露

观风鸟源流研究  耿超

博兴《龙华碑》的相关问题  许冰彬

浅谈唐宋墓葬出土十二时俑  臧天杰

舍利安置制度的东方化  袁泉 陈瑞

读书札记

考古学史中的环境考古学现状  燕生东

汝窑相关文献分析  施文博

偶然与结构的再生产——读萨林斯《历史之岛》  林永昌

科技考古

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杨颖亮

哲匠春秋

卧佛寺寺史初探  雷娴

实习回眸

20.凤凰楼散记  翁雯婧

编者后记

后记

第19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邓振华

副主编:应敏燕 丁雨

本期目录

考古阐微

关于百色的旧石器与手斧  王佳音

韩国磨制石剑研究简史  成璟瑭

新干商墓一件兽面纹方鼎铸造工艺及相关问题探讨  林永昌

侯马、新郑春秋铸铜遗址礼乐器陶范原料的选择、制备与技术传统浅说——先秦铸铜遗址操作链研究之一  常怀颖

西汉高等级墓葬外藏椁辨识问题刍议  陈博

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  刘未

历史遗珍

两广地区出土的三种早期外来玻璃器  黄姗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纺织品概述  吴婷

里海北部萨尔马特贵族墓珍宝  谭玉华

书海深思

从出土文献看《淮南子·天文训》

——以“大时”、“小时”和“刑德”为例  阎志

读巫鸿先生《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一文所思

——从首都博物馆一件玉琮中的神鸟形象谈起  彭鹏

时代下的漆工,漆工中的时代

——读《宋元の美——伝来の漆器を中心に》  袁泉

大师的拒绝——试析顾颉刚先生对二重证据法的态度  马晟楠

科技考古

中国青铜时代陶范的科学研究综述  周文丽

博物馆刍议

博物馆观众的二相性

——大众文化色彩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沈辛成

文物保护

汉杜陵东门遗址夯土及砖瓦保护材料选择试验  白露

古建春秋

公元七至十四世纪中国木构建筑承檐构件组合形制流变初探  汪盈

五代、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铺作下昂及类下昂构件的形制分期及区域间流变研究  王书林

知行相长

考古学入门——对于北京大学田野考古课程的学习体会  刘静

陇南寻秦

后记

第20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葛英会 高明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梁天羽

编辑:逄博 冉宏林 王佳月 卢一 韩婧 杜江

封面设计:梁天羽

本期目录

文博热点

博物馆免票专题  梁天羽 耿坤 刘鹏程

中国公众考古学现状分析  章珠裕 杨青 张敏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  耿坤

考古阐微

泽州府城玉皇庙札记  刘未

春秋秦楚贵族墓葬比较研究  张闻捷

中国家羊起源初探  张颖

豫北二里头文化时期墓葬所见陶鬲  常怀颖

阿拉丁的神灯——长沙窑瓷灯的出现、消失和影响  王冠宇

科技考古

文献综述:碳十四校正曲线的发展  杨俊

方法与实践

中国旧石器考古中新研究方法的应用  王佳音

文物保护要重视文物的整理操作规范  刘爽

古建探微

中国式塔的建筑形制演变研究  郑好

知行相长

水乡古镇六人行——记2007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赴无锡暑期实践  王一如

书海求知

《咸阳十六国墓》书评  龙芳芳

新书快递  王佳月

课程推荐书目  卢一

特别纪念

纪念《青年考古学家》创刊二十年:前二十期总目

纪念《青年考古学家》创刊二十年:前二十期封面

后记

第21—30期

>> 上下滑动阅览 << 

第21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严文明 高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白晨

副主编:王恺 童歆

编辑:王倩 吕梦 贾宁 张辉兰 陈泠 林健 (韩)金晋攸

本期目录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找寻国家  方辉

中国水下考古二十年  魏峻

考古学的基本分析单位——聚落  张光辉

田野考古调查在中国的实践  张依萌

发古阐幽

东瓯与闽越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佟珊

郑州二里岗文化铜器墓初步研究  张东

春秋战国齐长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尚珩

湖北郧县肖家河、乔家院诸墓的分期与年代试析  祁慧

宋代皇陵布局与五音姓利说  刘未

博古架

史前人形玉器宗教功能释读  王潇慧

名相之辩:四川盆地青铜钺研究  代丽娟

秦简封泥所见秦厩官名初探  吴晓懿

北朝道教造像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胡松鹤

杭州飞来峰第68号龛造像的人间意蕴  司开国

公众考古与博物馆

关于“乡村遗产”的若干思考  王运良

关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少数人权利问题的思考  郭婷

考古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实践的思考  王京传

博物馆服务质量与观众满意度  张恩君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汉长安城遗址现存部分地面以及保存状况调查  朱博雅

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张晓梅

考古出土器物残留物的分析方法  金和天

古建春秋

记洋县县城及其古代建筑遗迹  李若水

定襄关王庙札记  王子奇

会议与访谈

纪念《青年考古学家》创刊20周年座谈会纪要

四川地区灾后文物保护工作采访录  童歆 白晨

考古随笔

教学感想  杭侃

马萨尔遗址散记  邓振华

全剧未终  王佳月

后记

第22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王姝婧

副主编:韩博雅 王音

编辑:田慧心 孙雪静 潇洁铭 裔传臻 李婉玉 侯郁聪 何月馨 蔡经纬 解心怡 周扬 卢亚辉 孙沛阳

本期目录

履痕深深

闪光的足迹——裴文中先生的青年时代  赵静芳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中的考古学  钮小雪

温故知新

炭化植物遗存的统计分析方法浅析

——以2007年八里岗遗址浮选结果为例  高玉

浅析全站仪在坡脚遗址发掘中的应用  王硕

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丧葬礼俗研究若干新视角管窥

——以人类学、宗教学及艺术视角为例  许若茜

考古阐幽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时代变迁与区域对比  邓振华

从出土文字资料看己姓蓼国的历史与文化  田成方

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邱振威

关于商王朝青铜矿料来源的综述与思考  易德生

汉代梓宫考  吴伟

唐墓中的性别与等级-列戟图  金蕙涵

宋元时期的五音地理书  刘未

古物探微

晋侯墓地出土陶大口尊的文化属性和渊源试析  路国权

带钩的起源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李凡

爵类铜器钟所见之单柱爵  张钊

纸马略述——以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为中心  王子奇

文博前沿

叙述学:博物馆陈列研究的新思维

——­以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叙述视角分析为例  刘鹏程

信息化时代的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信息化  韩晓

科技文保

南京六朝石刻保护和利用方案的初步探讨  王欣 刘爽

书海泛舟

《城记》读后  冀洛源

读《宣化辽墓》  丁雨

关于人类社会命运的差异:发人深思的环境史思考评述贾雷德·戴蒙德教授著作《枪炮、细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王一如

知行相长

城里城外  蒋宇超

第23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李婉玉

副主编:孔中华 孙沛阳

编辑:马文轩 李寻球 李婉玉 刘嗣渊 刘婷 卢亚辉 商晨雯 王圣雨 萧洁铭 裔传臻 萧洁铭

本期目录

考古发微

中外民族考古学中的问题意识  钮小雪

由商文化看商王朝的南土  曹斌

拒易流域商末周初遗存年代辨析

——兼论判断商末周初遗存年代的标准  冉宏林

浅述洛阳地区西周遗存空间分布的变迁  刘亦方

古器探斟

简册背划线之初探  孙沛阳

唐代扬州铸镜考实  陈灿平

周边民族葬俗

南诏大理火葬墓葬具浅析  丁雨

死亡与再生:新疆小河墓地葬俗管窥  徐烽

科技应用

大漆的性能、劣变及漆膜的保护  赵丹丹

人工神经网络在商代原始瓷器产地分析中的应用  闫欣

便携式光线紫外线可见光光度计对纺织品染料的

无损分析方法研究  韩婧 刘伟 胡刚 张晓梅

文博思考

博物馆权力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探  李盈

完善问卷设计 改进调查方式

 ——对博物馆观众问卷研究调查的新思考  李说

古建春秋

浅议北魏洛阳城复原研究史  郑晗

身边的文化遗产

从原住民角度看乌镇的保护与发展  钱幼蕾

从前门到前门大街  马畅

知行相长

印象·八里岗  王姝婧

“指南针”指路

“指南针计划进高校校园”活动小结  陈盼 王思渝

探寻华夏遗产之源 传承中国创造之魂  韩婧 等

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  韩婧 等

相信未来

关于高校考古文博类协会组织发展的几点看法

——以吉林大学文物爱好与保护协会发展为例  魏天伦

浅谈《青年考古学家》之发展

­——结合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之未来  王思渝

第24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王圣雨

特邀主编:白晨 王姝婧 李婉玉

副主编:林思雨

编辑:张保卿 李寻球 陈时羽 王小溪 杨凡 孙晔 沈水 冯玥 周凯南 王云飞 刘晟宇 李唯 张锐

本期目录

考古发微

石器的功能研究  蒋宇超

试析江淮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  侯卫东

钧窑钧釉瓷创烧年代研究评述  丁雨

闵庄钧窑以及考古的前前后后  徐华烽

古器小讲

商代口含研究  王冬冬

陕西凤翔南郊唐墓出土铜镜分析——以花鸟镜为主  苏舒

青铜饕餮 狞厉至美——浅谈晚商周初青铜器饕餮纹的审美价值  王音

东周青铜浴缶初步研究  张林

鸡冠壶研究综述  徐文鹏

先祖葬俗

南指挥西村商周墓地再析  罗汝鹏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中西段葬俗研究  张寅

从“新秦中”汉墓看汉代西河郡的西界  吕梦

古建春秋

记苏州玄妙观  俞莉娜

科技文保

研究如何运用复合硅源

在大理石表面仿生合成二氧化硅保护膜  滕飞 胡钢 何海平

浅谈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大遗址保护历程的简单回顾  于龙成

文博思考

博物馆商品与教育  胡少泉

遗产传承

传承闽文化,关注文化遗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赴福建地区暑期实践团总结  王思渝

知行相长

关于田野考古实习的反思  孙雪静

博物馆实习工作报告  张巳丁

院庆特别板块:我的北大

历届《青年考古学家》主编的点滴回忆

第25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马世长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林思雨

副主编:陈阗、杨旭东

编辑:王宇

本期目录

考古阐幽

西周晚期成周的位置及营建背景  侯卫东

从“冲击—反应”模式看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的时空流布  陈斯雅

媿姓族群浅析  黎海超

明代品官墓研究  徐文鹏

古物探微

关于唾壶——从唐宋时期的发现谈起  童歆

清代王爷园寝赑屃形态考  周莎

理论方法

性别考古学研究简述——以中国考古学为中心  曹芳芳

初析中国民族考古学的类型  王炜

GPS技术与田野考古测绘  张海

文博思考

中国语境下的生态博物馆释义  韩博雅

科技文保

不平衡铀系测年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闫欣

岩相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陶器研究为例  王小娟

矫枉过正的古城保护  张依萌

遗产传承

宁古塔的吕留良后裔及其祖先遗墨

——去宁安故城试绎吕氏家族二百七十年谜团  曾一智

浅议风水文化  李唯

周公庙考古遗址利用和发展问题  王思渝

建筑艺术

古伊朗的建筑与艺术——卡列宁教授伊朗考古系列讲座纪要  王姝婧

知行相长

美国坎普斯维尔考古侧记  温成浩

我对北魏时期平城宫遗址的探索  李智皞

曾经穿越四个月  王圣雨

特别板块:且行且探寻

北京大学考古夏令营五周年纪实

第26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晁华山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陈阗

副主编:戴伟 耿茜

编辑:程独伊 方语谦 李罗敏 刘婵

本期目录

特别板块

物质载文,爱我炎黄之器 亦故亦新,守我华夏之魂

——纪念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30周年  常钰熙

田野之得

小双桥遗址夯土建筑基址的“非商方向”  李宏飞

西汉崖洞墓的营建与改造  王磊

辽祖陵黑龙门所见“五瓣蝉翅”  王子奇

敖伦苏木古城的研究综述  郁华良

书斋之思

史前磨制石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黄可佳

读《西安东汉墓》  李云河

唐代帝陵初论  周莎

试论武丁时期的礼制变革  黎海超

博物之藏

浅析生态博物馆中观众审美行为的变化  韩博雅

营造之艺

大同华严寺之百年调查与研究  刘翔宇

碳十四测年和观音阁修建历程的初步研究  孙立娜

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大木结构用材与用尺探讨  俞莉娜

江南地区早期木构建筑年代分析方法初探

——以虎丘云岩寺二山门为典型案例  周淼

四川蓬溪金仙寺藏殿元代题记及相关问题  赵元祥 蔡宇琨

尉迟寺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以遗存的空间分布为视角  林壹

河北平山县西林山千佛堂石窟调查与研究  石建刚

寻根之旅

关于尼安德特人灭绝原因探讨  赵潮

试析早期人类的大脑、性二型性特征与社会行为的演化  陈宥成

学海之舟

我在台湾学考古  李博

你好,双庵,再见  李唯

第27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戴伟

副主编:陆文琦 管文韬

编辑:陈婷 摆世萍 杨佳帆

本期目录

特别板块

山西晋城青莲寺彩塑拔金技艺调查与复原模拟  廖林灵 景博文 白崇斌 夏寅

论BEVA 371 film 于丝织品加固之合理性  廖蔚雅

数字化文化遗产体验式传播研究

——兼论莫高窟45窟、159窟的设计实践  陈志刚 鲁晓波 吴琼

从电影到遗产保护

          ——以香港永利街看香港文物建筑保育的启示  齐一聪 吴琼

浙江孔庙遗产探研  徐斌

工作感悟

我与北大文爱——对公众考古的一些认识  张乐城

薪火相传

郭宝钧先生的一篇未刊讲稿  黄可佳

田野之得

南北朝墓葬所见铜礼佛用具  范佳楠

云冈石窟第13-4窟测绘报告  陈豪 袁怡雅

实验所获

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进程与古环境关系之探讨  赵潮

营造之光

两宋辽金时期寺院平面布局初探  黄雯岚

书斋之思

宿广之辩——读围绕云冈石窟营造次第的几篇论文所想  黄雯岚

辛巳泣蕲:李诚之与罗州成  卢亚辉

遗产保护

面向石窟文化遗产的交互展示探索  张雯

从原真性角度看圆明园保护的底线  张夏

海外求知

Hand holding heart: the symbolic meanings and use of courtship rings  王圣雨

学海之舟

周原考古实习后记  崔秀琳

历历可考——周原琐记  常钰熙

第28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邓阿莲

编辑:王诗雨 邓阿莲 吕雪研 崔孟龙 江磊 李春霞 李卓朋 冯童 宋怀芃 杜圣伦 郭洋梦莎 艾沁哲 蔺诗芮 苗政 吴琦瑶 朴俐娜 范宗平

本期目录

云南与岭南地区出土的双圆饼形剑首青铜剑试析  张冉

史前聚落研究方法之比较

——以Çatalhöyük和姜寨的聚落研究为例  李唯

殷人重屋新考——兼论重檐的形成  李敏

浅谈新密李家沟遗址的石片石器工业  李昱龙

考古学文化族属判定方法研究——以鲜卑研究为例  刘婷

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碗类陶器类型学研究  娃斯玛·塔拉提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粮食储存——以出土陶仓、囷为材料  刘婷

质疑与回应:周口店第一地点用火问题探讨  冯玥

从极化曲线看带锈铁质文物的缓蚀效果  张夏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的金层工艺研究  王玥 张予南 张吉 程博 胡东波

古人对青铜合金配比与青铜乐器

发声关系的认知情况的统计学初步探讨  周逸航

当博物馆直面社会——评介罗伯特·简斯《纷繁世界中的博物馆》  王思渝

略论文化景观对我国名城保护的启示  赵献超

哈拉帕文明的城市与建筑  王锡惠

多切斯特遗址发掘小记  李楠

上下求索 辟径后世——读《斗鸡台沟东区墓葬》  王昌月

努力成为一个文理兼通的考古学家

——采访张海老师:GIS与景观考古  本刊编辑部

他说公众(奚牧凉采访录)  本刊编辑部

校园里头说考古  郭勉

我是考古人 技多不压身  本刊编辑部

第29期

本刊顾问:宿白 吕遵谔 李仰松 高明 严文明 陈铁梅 原思训 李伯谦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崔孟龙

编辑:崔孟龙 杨丹侠 王可达 张旭 完颜磊 王精松 江磊 熊睿

本期目录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陶器置放方式初探  李楠

洞室墓的消亡与殉牲坑的出现

          ——基于战国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考察  刘騻

扬州庙山陵园归属考  徐斐宏

邺城地区城市与墓葬空间布局新探  周杨

宋代广州城垣分布初探  罗翀

河南宋代砖室墓的墓圹与墓道营造  王云飞

宋代“窑系”概念考辩  杨君谊

通过成分分析判断青瓷产源  王淼

龙山镇现代黑陶厂生产状况调查及对考古学研究的新启示  陆青玉

帝国前期罗马城的粮食问题小议  王倩

彩绘织品的劣化特征与托裱材料介绍  廖蔚雅

明代石碑表面墨迹处理——清洁步骤前的科学及历史调研  谢依伊

冶金实验考古小记  王昌月

可持续性视野下的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

          ——以印度Nizamuddin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王思渝

遗产价值的阐释学学习札记  赵献超

平粮台实习记  杨菁

平粮台考古实习小记  许丹阳

见社、见人  杜圣伦

第30期

本刊顾问:宿白 高明 陈铁梅 李仰松 严文明 原思训 李伯谦

指导教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教师

主编:熊睿

编辑:盛晓娣 田嵩岚 马奕欣 姚琛

本期目录

岭南地区晚更新世生态环境和生业经济研究

——以洞穴遗址动物群分类栖息地指数分析为例  冯玥

综述:人类大脑进化假说  邹冠男

昭穆、宗法、封建与巫觋

——张光直先生三代考古学术体系的构建管窥  马永超

南京及周边地区南朝墓画像砖花纹砖研究  王静雪

融合与对峙——关中十六国墓葬新探  付龙腾

宋代瓷器海外贸易情况研究  任林梅

铜鼓与川滇地区的交流  王音

试论我国低温铅釉陶的“银釉”现象  高海彦

景德镇瓷器生产“二元配方”起源初探

——兼论景德镇高岭土开发历史  肖红艳 艾沁哲 马仁杰

北京大学建筑斗拱形制年代探析  王藏博

聚落组成单元的再思考

——读《中美洲城市里的社区:作为社会和空间单元》  蔡宁

浅论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张夏

读《五华石雄山》  李婉明

陕西华山杨公双塔  李敏

融进血液的周原考古实习  杨雪琪

在周原的峥嵘岁月  艾沁哲

返璞归真——在历练中成长  崔孟龙

献给《青考》三十周年  戴伟 邓阿莲 崔孟龙

昌平园专刊

>> 上下滑动阅览 << 

本刊顾问:苏秉琦 宿白 邹衡 吕遵谔 严文明 吴荣曾 李仰松 高明 朱龙华 陈铁梅 杨根 李伯谦

本期指导:雷兴山

总策划:秦岭 王干

责任编辑:李焰 李振

制作:秦岭 李焰

本期目录

考古学系近年成就回顾  

考古学系列讲座回顾展  陈馨 整理

菁菁校园

辩论记事  李焰

勇者无惧——94级考古系篮球队小记  王干

定陵行  李振

学舞小记  刘小雄

青年考古学家

浅谈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说  孙翔

浅谈西汉政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摘要)  钟晗

浅议秦灭亡(摘要)  陈祥伟

夷夏东西说的考古学观察(摘要)  孙翔

玉器漫谈  邓启江

龙与凤  李焰

摩尼教浅介  刘小雄

赏介亭

陶源——浅介史前陶器艺术  陈馨

读玉——评介汉代玉舞人

方寸里的生命——试探几方印章的得失  秦岭

诗词赏析  侯晓阳

博物馆巡礼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生命的木马

家  陈林

月光  鲍海军

少年心绪  王干

寂寞是一种美  陈林

无题  李焰

自剖  秦岭

今日印象

师兄们说  黄申 等

考古学之印象  迟宇宙

有家如彼  李哲

友情赞助

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乐  孙柏

捧起这泥土——献给年轻的考古学家  孙柏

浅介日本早期影作——《罗生门》  撒贝宁

序言

浅谈考古学和思想史  王守常

编后琐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