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发展“氨-氢”能源路线实现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2-01-10
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约100亿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势在必行。然而,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仍然受制于氢的储运成本高、本质安全性弱等难题。我国氨(NH3)年产量约达56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35%。合成氨技术已实现全流程国产化,NH3具有含氢量高、易液化和无碳排放等优势,可作为储氢介质或直接燃料使用。将合成氨与新能源相结合,有望发展出一条“清洁低压合成氨-安全高效储运氨-无碳用氨”的绿色循环经济路线,为新能源产业开拓了一条低碳甚至无碳的能源生产及利用新模式。目前,我国针对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耦合温和条件合成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耦合合成氨、低温高效氨分解制氢及氨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充分发挥我国合成氨工业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既能实现合成氨工业(我国年排放4.4亿吨CO2)的节能减排,又能形成新兴能源产业,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亟需融合国内相关优势关键技术的攻关力量,开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氨-氢”能源产业技术路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氨-氢”绿色循环经济,为我国氢能产业“弯道超车”提供技术途径,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一条崭新的解决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