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父祖母的宅院 || 作者 会宁悠悠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1-10

祖父祖母的宅院

作者    ‖    悠悠

祖父祖母的宅院很大,位置也很好。宅院位于(会宁)县城里比较中心的位置。迄今,那里依然人口聚集较多,算是比较热闹和繁华的地段。当然了,说它很大,也只是姝眼中的那种很大。

当姝有记忆,能够记得住事的时候,那个宅院就是一个很美、很好玩的地方。起初,只有一个建筑物,就是位于入户大门边的“对厅”,其余,就是院子。

院子分为三个部分,姝的家人们将之称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就是刚进大门,有“对厅”的部分。再往里走,就是中院,宅院的中心部分,是祖父祖母和其他家人去到农村之前主要居住的区域,住宅、建筑物大多都建在这里。姝见到的时候,已经没有房子了,那时的中院和前院没有建筑物的部分连成了一片,是一个空旷地带;再往后,有一面墙,墙的中间有个小门,进去之后,就是后院。

后院略高于中院和前院,与中院前院平整坚硬的地面不同,后院的地面是松软和可以种植的那种,院子里种植有很多树,杏树、桃树、桑椹树、梨树,差不多十来颗是有的吧,姝也没记清楚,只记得可以在树下转来转去,可以抓猫猫,可以玩泥巴,挺好玩的。

后院还有一面墙,墙的另一边,是姝的一个伯伯婶婶家,姝父亲的堂兄堂嫂家,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因各种原因去到农村,留在县城里的伯伯婶婶家。小的时候,只要是在老家的时候,姝一定是会经常跑去他们家的,因为除了伯伯婶婶,他们家还有哥哥姐姐们。伯伯婶婶家的院子和前院中院一样,要低一些。站在后院墙边,就可以和伯伯婶婶家里的人聊天说笑,还可以分享好吃的。用篮子装起,拎上来或者放下去,甚至,是直接用扔的。那样的时刻,好开心的。

中院和前院,有不少用光滑的石头镶嵌在地面,做成的圆形的,可以踩脚的,小小的石头小圆面。这些石头小圆面,一个一个延伸起来,构成方便从这边去到那边,从这里走到那里的小路。姝记不好是有一溜、两溜、或者是几溜这样的小路了,但即便是从一个石头面跳到另一个石头面,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玩法呢。

与石头小路交相而伴的,是那些种在和长在院子里的小小灌木,以及各种花朵。姝外公外婆家帮助看护院子的那些年,外婆有空的时候,会来栽花种树。记得院子里有玫瑰树,樱桃树,枸杞树,不知名字的其他树,以及散落种植在院落的各种花。闻玫瑰花飘散的香甜;看樱桃从花开到小小的果子长出来,慢慢长大,从绿色一点点变红,由酸酸到甜甜;摘红红的新鲜枸杞,等等。犹在目前。沿着台阶、墙边长的不记得名字的小花,只要是有绿色的时节,它的花朵一定是盛开的,娇艳的模样,一丁点也不输那些名贵花草。

诺大的宅院,从统称中的旧社会到新社会,从国家社会经济百废待兴,全面建设,到高速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经数十载,承载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其样貌与形象形状的变化,自然同宅院之外的变化变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自身改变的同时,伴随和见证着外部社会与环境的变化。而更为直接的,是它承载和见证了宅院里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它的主人,所经历的沉浮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姝的祖父,是一位读过书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旧时的政府里工作过。2017年,姝祖父所在县的人民政府网站,由县旅游局供稿,在历史沿革栏,登载了一篇文章,写到解放军途经会宁)县里,“一枪未放即占领了县城”。其后又写到,由解放军“留下来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准备清查、接收工作”的负责人,“组织成立了清交委员会,准备交接”,“清交委员会下设三个组”。在那个清交委员会下设3个组的人员名单里,有姝祖父的名字。

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姝不满3岁的时候,姝的祖父祖母带着他们的两个女儿,姝的三位婶婶带着各自的孩子,都被“下放”去到了远离县城的农村。对于祖父,姝脑海里只留存有一个画面和一个情节,再有的,就是摆放在家里的相片了。那个画面中,祖父头戴用纸张作的帽子,顶上尖尖的,和其他几个人站在一排,姝被谁架在肩膀上,看到以后感觉太好玩了,加之后来又多次听人叙述,而记了下来。那个情节,就是在跟着父亲去到农村,快到祖父祖母家的时候,远远看到一间房子的屋顶上,一个大人手拉一个小孩,频频挥手。姝记忆里那个大人,就是祖父。可随着时间的逝去,越来越久远后,对记忆的准确性,时常产生出迷迷糊糊般的怀疑,确定是祖父吗?或者是祖母呢?现在,只能一声叹息了!姝的祖父,在去到农村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后,就因病离世了。

姝与祖母的相处要多很多了。早些时候印象深刻的那次,是祖母带着堂妹,去到姝父母的家里。姝父母一家,住在姝父亲工作单位盖的家属院房子里,一排又一排的房子,很大的家属院。每户有一间半的住房,家家户户门口盖有一个厨房。应该是冬季,祖母她们来了之后,和堂妹住那半间屋,屋里有火坑,火坑前面生有火炉,火炉的烟通过火坑通到屋外。每当放学回来,吃过饭后,姝最喜欢的,就是和弟弟堂妹围坐在火炕上,听祖母讲各种稀奇的事,讲故事:“圆圆的土堆,哗的一下,打开了,飞出两只蝴蝶,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姝第一次听到,就是那时,祖母讲的。

生活的磨砺,经历的曲折,从物质到精神的贫乏、困苦,如果设身处地的话,坦白讲,姝不敢想象,是何等的辛酸与心酸,靠什么支撑,如何一路走来!似乎总有些那么样的时期,战争的时期,艰难困苦的时期,动荡的时期,总会有不少的生命,经历到生活的严酷,活着的艰辛,甚至是冷酷,甚至于度日如年。多么希望这样的事,这样的情景,不再发生,不要出现。即便出现,人与人之间,伸出的,都是温暖的手,给出的,是关心关怀,是支持!也因此,姝相信在祖父祖母他们陷入困顿的时候,是家人朋友的亲情友情,邻里乡邻的互助友善,温暖和支持到他们,带给他们生活的欢愉,令他们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

祖母曾说过一段话,姝一直记得,特别有哲理,像是祖母生活的写照,也可能是她深刻的体会吧。在姝后来的日子里,每每提醒姝,帮助姝,以至于都有了些座右铭的意思。祖母说到:“人生就好比竹子一样,是一节一节活的,一节一节过的,每一节都不大一样。所以说,当你很好,很开心的时候,不要骄傲自大;而当你低迷,不太顺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都会过去的,会变化的。”这是多么高深的生命哲学!

无论是在农村生活的时候,还是后来返城回到县城里,姝见到的祖母,大都是在忙碌中,很是勤劳。因为是小脚,其他的事有些为难,厨房基本是她的主战场,围着围裙,蒸馒头做饭,应该是很辛苦的。祖母非常整洁爱干净,她自己和自己住的房间,任何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穿的布衣布鞋,出门前、回来后,都会扫的干干净净,整齐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且,无论自己心情如何,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都是笑脸相迎。即便刚刚遇到心里难过的事,看到有人来,她也会擦干泪水,与你笑谈,从不会提及那些不愉快的事;即便由于耳背,完全没有听清别人在说什么,她也会因为看到你在笑,也和你一样,开心地笑。

后来,姝祖父祖母的宅院一分为四,分别由他们的四个儿子家人,盖了房子居住。姝的祖母,在她自己宅院上,新建的房屋里,度过了晚年,直到离世。姝的父辈,在返城安居之后,将姝祖父的遗骸,也迁回到了县城边祖墓安葬,迎接和安送的仪式,都在姝祖母居住的地方举行。姝听弟弟讲,举行仪式那天,院子里来了很多跪拜告别的人,有年纪很大,胡须花白的人,有不少从外地,远道而来的人,口念老师,流泪道别,很是令人感动。能够落叶归根,最后都从自己曾经辛辛苦苦建造的宅院离开,无论是对姝的祖父祖母他们自己,还是对他们的儿女晚辈,都算是悲伤之后的一些安慰,一点抚慰吧!

姝的祖父祖母都已故去,故去好多年了。姝祖父离开,整整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祖父祖母的宅院,经过重新分开建造,又经历了拆迁改造,早已失去原貌,不复存在。即便如此,姝祖父祖母的子孙后代,依然蒙受着祖父祖母给予的祖荫。姝的父辈伯伯和姝父母家里,每家还都住有祖父祖母宅院重建后,拆迁返还的住宅。

感念感恩于祖辈,以及父辈在如此艰辛和不易情况下的辛劳付出,爱护抚养,教育传承,恩泽庇佑,晚辈后辈唯有承教和保有良品,以不辜负祖辈恩德!

2022年1月5日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