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概述(一百)——元朝(三)

 金色年华554 2022-01-10

本期主要介绍元朝军事、驿站制度,以及元朝对外关系情况,涉及元朝与其他蒙古汗国及高丽、日本、安南、缅甸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图片 
军事制度

蒙古军队按照草原传统的千户、百户制度组织。军户专负担兵役,世代充役,自备兵器、马匹和生活费用,随时准备接受调发参战或镇戍。

國朝兵制尚質,其將帥皆以所統户數名,故有百、千、萬户三等。其符節有金、銀、虎符,亦三等。又於百、千之間置總把,千、萬之間置總管,以爲遷拜旌賞之漸。

元 劉因《懷孟萬户劉公先塋碑銘》

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及新附军

元朝根据士兵组成的不同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四种,分别置户籍。草原上的蒙古人大致仍沿袭蒙古汗国时期军政合一制度,一部分人被调入华北、关陇等地,以营为家,镇戍各地。

探马赤军是成吉思汗伐金时调发草原各部精锐组成的军队。探马赤军随木华黎进入华北以后,随处镇守。到宪宗蒙哥时,部分探马赤军在华北生活稍久,已经散入民籍,忽必烈即位后再次将其纳入军户,同时纳入军户的还有一部分先前非军籍及蒙古、汉人民户,从此汉人开始大量参加探马赤军。

汉军是原华北地区各世侯军阀的部队与被蒙古统治者派发为军户的北方汉人所组成的。蒙古灭金后不久,华北兵民不分,户籍混乱,遇到赋役时民不聊生,史天泽奏请以中户为军,上下户则为民,得到窝阔台批准,从此有军户、民户之分。军户所占有的土地称为赡养军地,田租有所蠲免,赋则同民户;军户不负担数种科差。民户被充军时,原来负担的科差仅除去四两,其余由余下的民户分别缴纳。军户还可以优免和买、和雇等。成宗时虽改革役法,各色户籍与民户一体当役,但军户仍有优待。北方军户多充自形势之家,较民户生活较好,但军户内部贫富分化,军官依仗权势剥削士兵的情形也很严重。

新附军指元朝新收编的前南宋军队,元朝每月支给钱粮养济,体弱不堪充军者则发给耕牛、农军、粮食等屯田。新附军因有口粮维持,其所有土地不享有赡军地部分蠲免的优待。其经济地位较北方军户为贫困。

奥鲁

蒙元以奥鲁管理蒙古军、探马赤军和汉军军户,新附军不设奥鲁。蒙古军、探马赤军设有奥鲁总管、奥鲁官等官员;汉军初设十路奥鲁总管,至元五年(1268年)罢各路奥鲁官,由管民官兼领,后又命各府州司县达鲁花赤及治民官兼管诸军奥鲁。奥鲁主要管理军户家属,负责派发军人服役,押送军人至军中;士兵逃亡,则所属奥鲁官与所属军官协同捉拿;军人死亡,奥鲁即以其家人顶补,以免军队人数有亏缺;奥鲁还征集当役军人的军备、生活物资,由所部军官派人来所属奥鲁向奥鲁官索取,以防直接骚扰军户。元朝律法规定戍守军人从屯所逃亡,首犯杖一百零七下,再犯者处死;出征而逃亡藏匿的军人斩;有军户贫困,已经有赈恤再逃者,杖八十七下,充军;隐匿、包庇等各有刑罚。

宿卫、镇戍军队

元朝以宿卫军在内,镇戍军在外,相互维系,以统治辽阔的疆域。

元朝宿卫军包括怯薛与侍卫军。怯薛出自蒙古贵族,地位煊赫;侍卫军则隶属于枢密院,担任京畿禁卫。

忽必烈即位后一方面扩大了怯薛队伍,另一方面采纳姚枢建议,从各路选取精兵三万人,在燕京(今北京)周边分屯置营,创建武卫军,后改名为侍卫亲军。元灭南宋后,形成右、左、中、前、后五卫侍卫亲军,参加的军人包括汉人、蒙古人、色目人、新附军等。元世祖晚年又将唐兀、钦察、康里、阿速等色目人单独组成卫军。侍卫军负责拱卫京城,有战事则被抽调出征,还担负出巡扈从、围猎宿卫、大礼仪仗、治安巡逻、看守物资、接应海运等任务。各卫内部轮番值守,并拨给土地屯田以供给养。

忽必烈在增强宿卫军的同时,命宗王镇戍边疆、咽喉地带,在河洛、山东由蒙古、探马赤军屯驻,江淮以南由汉军、新附军戍守。蒙古军有河南淮北、山东河北、四川、陕西、辽东五大军团;探马赤军主要戍守华北诸路。在西北和林(今蒙古国额尔德尼昭附近)到别失八里(今我国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一带也有军队防范西北叛王,部分地区还设有本地戍守的乡兵,例如辽东乣军、契丹军、女真军、高丽军,福建的畲军等。地方州县设马步弓手以维持地方治安。

屯田

为了保障镇戍各地庞大数量的军队,元朝在各地置屯田,作为供给军队的经济来源。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占多数,属枢密院管理;民屯则由大司农司、宣徽院及各行中书省管理。军屯包括专门屯垦、屯守兼顾、轮流屯田戍守、安置建制外军人屯田四种类型。民屯则包括抽取民户单独或与军户共同屯田、招募民户、强征如漏籍人户等较民户地位低的人户屯田等。元朝屯田面积最多可达二十万顷以上。

图片 
驿站制度

蒙古汗国版图辽阔,太宗窝阔台时已经设置有较多的驿站。汉地设站约始于窝阔台即位之初,称为站赤,每百户置汉车十辆,各站置米仓,使者每日供应肉一斤、面一斤、米一升、酒一瓶。乙未年(1235年)籍民时,军户、站户与民户分立。忽必烈即位以后,驿站制度更为完善,灭宋前后在江淮置驿站,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沿河置水站,后沿海置海站,陆路则用牛、马、驴、车等各种交通牲畜或工具,在辽东行省哈里宾(今黑龙江哈尔滨市)以北还有用犬拉雪橇的“狗站”。同时开辟道路,使交通网延伸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元朝交通达到空前发展,驿站遍布全国各地。为了传达四方文书,元代设置急递铺,承袭金代旧制,以不能当差的贫户免除差役而充当铺兵,各地置传递铺驿,每铺置铺丁五人。铺卒悬铃携带文书疾行,沿途人听到铃声避让,下一站铺兵听到铃声则整装待发,特置文书上注明到铺日期、传递铺兵姓名。急递文书规定一昼夜行四百里,比宋金时期更快。

图片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

忽必烈即位以后,察合台、窝阔台后王多次发动叛乱,表示对忽必烈即位、采用汉法的不满。到14世纪初,成宗侄海山(1281—1311年)大败海都诸王联军,此后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察合台汗宽闍在1308年遣使入朝。1312年,先前在元廷入侍的也先不花在即位为察合台汗后几年多次遣使入朝,进贡珠宝、马驼、虎豹、璞玉、葡萄酒。但也先不花后来和伊尔汗国、元朝也摩擦不断。延祐三年(1316年)仁宗遣武宗子和世㻋(㻋 音 蜡,1300—1329年)前往云南就藩,和世㻋在关中叛乱,失败后逃到察合台汗国,被察合台汗所庇护。也先不花死后,其多位兄弟先后继位,多次遣使,与元朝往来不绝。1330年前后,察合台汗国内乱频仍,到14世纪中叶遂分裂为东、西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的秃忽鲁帖木儿(1329—1362年)改奉伊斯兰教,与其后裔曾以阿力麻里(在今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市北)、别失八里、亦力把里(今我国新疆伊宁市)为都。

图片

察合台汗国图,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据《经世大典》地图绘制

察合台汗国的历史属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察合台汗国时期与元朝的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交通路线也较为便捷,元初曾开辟通往别失八里的新驿道,置驿站三十座。明初仍有较多察合台汗国人居住在甘肃等地,千余人被遣返回撒麻耳干。

图片 
元朝与伊尔、钦察汗国的关系

伊尔汗国是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建立的蒙古国家,与元朝关系最为友好。

旭烈兀去世后,其后裔诸汗的册立不少都接受元朝的册命,在铸币、外交中则以大汗之名在前,伊尔汗之名在后。元朝和伊尔汗国还常换用官员,如元初伯颜(1236—1295年)即是伊尔汗派往元朝的臣子,伊尔汗也多次将元朝遣来的官员任命职务,留在本国任职。伊尔汗国也仿效元朝,通过印钞来缓解财政危机。

元朝与伊尔汗国经济、文化联系不绝,海陆往来频繁。西亚伊斯兰文明的天文历法、阿拉伯医药、武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知识都传入中国,中国的火药、医学等知识也传播到西亚。波斯人自唐宋以来在泉州(今福建泉州)等沿海城市聚居,到元代达到顶峰。

钦察汗国与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关系较为复杂,与元朝的关系也时有反复。但元朝与钦察汗国也存在重要的经济、文化联系。钦察汗国的康里、阿速、斡罗斯、钦察等民族有的迁入中国内陆,钦察卫、阿速卫都是元朝中后期军队中的重要力量。钦察汗国的都城萨莱(约在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市西北100公里处伏尔加河东岸的谢利特连诺耶附近,14世纪中叶以后迁往伏尔加格勒附近,称别儿哥萨莱)地处中国、西亚、欧洲联系的通道位置,东西方往来贸易繁荣,中国的丝织品、青铜镜等高技术手工艺品也由此销往匈牙利、威尼斯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元朝在内陆还有察合台、伊尔、钦察等汗国的封地及封户,而大汗在河中等地也有属地,这是蒙古分封制度的产物,使得各汗国之间都有一定的经济联系。

图片
元朝与王氏高丽的关系

早在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时,一部分金军逃入高丽境内,割据一方,抵抗蒙古。成吉思汗派遣军队消灭了这部分金军,高丽王遣使向蒙古纳贡,后来双方使者往来不断。1224年蒙古使者被杀于高丽境内,之后七年双方不再互通。1231年,窝阔台派兵征讨高丽,攻占四十余城。经过反复几次战事,到1238年,高丽王终于求和,虽然多次遣使纳贡,却不入朝。1241年高丽王(左为日,中右部为撤字中右部,音同撤,1192—1259年,1213—1259年在位)派其子为质,入于蒙古。忽必烈即位时,高丽王(左为日,中右部为撤字中右部,音同撤)死,忽必烈将高丽王子王倎放回。王倎(即位后改名王禃,1219—1274年,1260—1274年在位)完全遵从蒙古对藩属国的制度(六项:纳质子、助军役、输粮饷、设驿站、编户籍、置长官),高丽成为元朝的附庸。1269年,高丽权臣一度废王倎,发动抗元斗争,很快被镇压下去。1283年,元世祖征日本时置征日本行省于高丽,在高丽征发军队和船只,以后元朝用兵也多次征发高丽人。到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由于元末社会动荡,高丽这才不再用元的至正年号,恢复自己的官制,摆脱了从属地位。

高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虽语言不通,但汉字却是高丽的通行文字。高丽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王室以《资治通鉴》作为教本,国内实行科举,设儒学。高丽还多次向元廷遣使请求赐书,元廷一度以宋代所藏书籍一万七千卷赐予高丽。元廷还多次应高丽王请求遣名医到高丽。高丽的宗教、文学与中国内陆情形略同,经济联系也十分密切。高丽常以土产人参、鹰鹘、水獭虎豹皮、童女、阉人入贡于元朝,元以丝绢、宝钞等颁赐。元廷曾命令高丽输送米粮到辽阳备灾荒,而高丽灾荒时也运江南粮米赈济。元使也多次到高丽求取木材、金银、铁、奇珍异玩,给高丽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图片
元朝与日本的关系

忽必烈在灭宋之前,曾派人到日本,招日本来朝。当时,日本正处于北条氏执权统治下,对外来交往极为冷淡,因此没有接待元使。1274年忽必烈派忻都等率屯田军、女真军及水军一万五千人,船九百艘,渡过对马海峡进攻日本,克对马、壹歧岛,又在博多(今日本福冈)击败十余万日军。元军大肆杀掠,但也在多次战争中遭受损伤,不能深入,在撤返途中遭遇风暴,死者多达万余人。

1281年,日本又杀元使,引起忽必烈的愤怒,于是再次举兵攻打日本。范文虎(?—1302年)等率九千艘船、新附军十万人,自庆元(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定海区)出发;洪茶丘(1253—1290年)、忻都等率蒙、汉、高丽军四万,自高丽渡海攻日本,日本发诸道兵抵抗,元军未能及时决定进退,遭遇台风,船只大都毁坏。范文虎仓皇选择好船逃走,得脱者不过十之二三。剩下的十万余人不得不自己伐木造筏,待机逃走,却遭到日军进攻,大半被杀,二三万人被俘。日本人认为新附军为唐人(中国正统),将蒙古、高丽及北方汉人尽皆杀死,新附军俘虏则没为奴。此役被日本史称为“弘安大捷”(当年为日本弘安四年)。

1283年,忽必烈打算第三次征日本,责令江南诸行省大造海船,给江南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激起江南百姓的反抗。不久福建爆发起义,忽必烈不得不派兵镇压。1286年征安南失败,南方反抗此起彼伏,忽必烈不得不停止第三次征日。

元朝六次遣使日本都遭拒绝,尽管没有正式朝贡关系,但中日民间贸易却很活跃。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有瓷器、铜钱、香料、佛书、法器等,日本则输出黄金、刀剑、扇等。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禅宗在元代来华僧人数量较前代增加,而中国的理学、文学、雕版印刷术等思想和技术也传播到日本。赵孟頫的书画也深受日本人的欢迎。

元朝中后期,海防废弛,加之日本进入南北朝时期,内乱导致泛海为盗者增加,因此14世纪倭寇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严重威胁。

图片
元朝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关系

安南

忽必烈即位以后,遣使安南,许安南臣服。1261年安南使者来朝,忽必烈封陈光昺(陈煚 音 窘,1218—1277年)为安南国王,许其三年一贡,次年派遣达鲁花赤。1267年,忽必烈又责令安南服从君主来朝、子弟入质、编民籍、供军役、输税赋、置达鲁花赤等六项要求,陈光昺则拖延不决。1277年忽必烈派人责问六事不修及新主不告而立之罪,征新主陈日烜(音 宣,?—1290年)入朝,陈日烜托故不来。1284年忽必烈征占城,要求借道安南,引起安南的反抗,被元军击败。次年正月,元军大败安南军,攻占其国都大罗城(今越南河内)。但不久安南各军依靠地势、气候优势逐渐击败元军。忽必烈大怒,取消第三次征日,专门准备征安南,1287年征发江淮、江西、湖广等行省蒙汉军七万,船五百艘,与云南、黎族土兵配合。安南军队故意退却,以诱元军深入。陈日烜逃到海岛,伪降于元朝,各路军暗中已经开始包围元军。元军再次遭到惨败,而安南惧怕再次遭到征伐,遣使入朝,归还俘虏。1293年,忽必烈又准备第三次征安南,但不久去世,新立的成宗则下诏罢兵。

安南在经济文化上与中国联系密切,其上层文士多能用汉文作诗,黎崱(生活于13世纪后期及14世纪前半期)著有《安南志略》二十卷。其风俗受到唐宋的影响,交易用唐宋时铜钱。安南流行佛教,曾多次向元廷请求赐给佛书等。其进贡元朝之物,有药材、驯象、朱砂等。

占城

元灭南宋,与中南半岛南部的占城国往来,1280年忽必烈命唆都(?—1285年,札剌儿氏)到其国建立行省,遭到占城的抵抗,占城将元朝派往暹国、马八儿国的使臣拘押。忽必烈征发江浙、福建、湖广军队及数千船只自广州登船,攻伐占城。1283年占城国王战败,伪降,暗中集结兵力,大败元军,唆都率军向北退入安南,后被安南军杀死。唆都撤离占城不久,元朝援军抵达占城舒眉莲港(今越南南部归仁县),得知唆都退兵,招占城国王来降,国王命其子孙纳款。占城贡物主要为驯象、犀牛等物。

缅国

1270年元朝遣使缅国,命其入贡,缅王将使者杀死。1277年,缅国干额(在今我国云南盈江县境)总管降元,遭到缅军的攻击,求援于元朝。元军数百人大破缅军数万及象兵,此后缅人入侵不断。1283年忽必烈派大军攻缅国,金齿等部均降附。1287年因缅王被其子囚禁,元云南行省官员被杀,忽必烈再次征缅,元军孤军深入,占领蒲甘(今缅甸蒲甘),后被缅军击败,七千余人战死。缅国也随后遣使谢罪,定三年一贡。在元军的攻击下,蒲甘王朝名存实亡,缅国分裂。1300、1301年,元成宗再次远侵缅国及八百媳妇诸蛮(今泰国北部泰庸人建立的兰纳王国)。

真腊

唆都攻打占城时,曾派使者到真腊,被拘押。1285年,真腊、占城进贡乐工、药材、鳄鱼皮等物。1295年元遣使团到真腊,其中周达观在回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吴哥城(今柬埔寨吴哥古城遗迹)的建筑、雕刻及当地百姓的经济与日常生活,是吴哥文化极盛时代的重要文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