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谁和“腊八粥”的来历有关?

 书鸿生 2022-01-10

民谚:“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每年农历的末月,人们称为腊,腊有“接”“猎”等诸多含义,喻意新旧更替,驱疫迎春。

腊八临近春节,所以自古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亲切称为“腊八节”。

这天,民间家家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已传承了一千多年,今天便来讲讲古代三位名人和“腊八粥”的故事。

首先,说“腊八粥”源自印度释迦摩尼佛。

释迦摩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差不多算中国春秋时期人。

他因游历民间,见到处是瘦弱的老者,奄奄一息的病人和孤苦伶仃的孩子,忽有所悟,觉得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纵然可以富贵活到百年,回首一切,也无非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于是,太子舍弃王位,毅然出家,在雪山苦修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终于悟到苦修并非解脱的法门,遂改为乞食。

腊月初八那天,太子接受牧羊女善生以醇香牛乳熬制的梗米粥,接过一看,粥上现出瑞相,一仙女说:“食此粥者得无上菩提。

太子开心吃完乳粥,体力很快恢复,便结草打坐在菩提树下,发宏愿证得宿命通、天眼通等六大神通。

魔王波旬见状惊恐不安,派诸位魔君去威吓他,反遭失败,又派三个漂亮女儿诱惑太子,也没奏效。

最终,太子在第七天早上见到初升的太阳,从而大彻大悟,圆满成为佛陀。

据说,牧羊女善生为释迦摩尼熬制的乳粥,添加了五种杂米,外加一些红枣、核桃,这或许就是最早“腊八粥”的由来,现在,很多寺院在腊八这天,为纪念佛祖成道日,也会熬制“腊八粥”,与四方香客及僧人共享美味,驱疫迎春。

另有传说是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少年贫苦,被送到地主家去放牛,结果有一天,一头小牛的腿夹进石缝里受了伤,这样回去便要挨主人的鞭打、禁闭。

聪明的朱元璋和伙伴徐达、汤和一商量,反正也要受罚,干脆把牛宰了吃肉,还能解解馋。

大伙于是美美地吃了一顿牛肉,并将牛皮、内脏等物埋了起来。

朱元璋回去后,谎称小牛掉进山谷,找不到了。

地主不信,派人一搜查,很快找到埋藏的牛皮。

朱元璋见状,干脆一人承担了所有罪责,这让徐达、汤和等人非常感动。

可地主一气之下,把朱元璋独自关进柴房,也不给饭吃,就想活活把他饿死,以儆效尤。

饿过三天,朱元璋实在有些挺不住了,那天恰是腊月初八,外面北风呼啸,柴房仅有一口锅和半缸水,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只能向天祷告,祈求给点吃的。

说来也巧,在祷告时,朱元璋无意间发现墙角有个隐蔽的老鼠洞,两只老鼠因天气太冷,正往洞内悄悄搬运柴草。

朱元璋暗想,老鼠知道往洞里搬柴,也一定知道往里偷粮吧,为了活命,也只能向老鼠洞下手了。

想到这,朱元璋找来一个长把铲子,伸进那个老鼠洞,果然,从里面刨出一些粳米、红豆等乱七八糟的五谷杂粮。

他把这些粮食洗净,放入锅中,烧火添水熬成了粥,总算渡过这要命的一夜。

次日,徐达等人瞅准机会,撬开柴门,放跑了朱元璋,之后他便进了皇觉寺。

多年后,当上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庆功宴上与将军徐达、汤和等人回首往昔,不免唏嘘喟叹,于是诏令每年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这天百姓需做杂粮粥,并赐名为“腊八粥”!

还有一种来历,相传“腊八粥”是为纪念抗金英雄岳飞。

岳飞当年率“岳家军”奋力打退金军,一路追到朱仙镇,眼看便要收复故土,大功告成。

这时,由于远离南方,宋军粮草一时接济不上,而且马上就要和金军进行最后决战,这该如何是好?岳飞不禁愁眉紧锁。

时值数九寒冬,河南百姓热切期盼岳飞早日赶跑金兵,安居乐业,一听岳家军缺粮,家家都把剩下要过年的一点米,送进岳飞军营,很快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感动得这位岳军爷是热泪盈眶,当下令人把百姓送来的杂米熬成大锅粥,分给所有人饱餐一顿,随后下令全军,向金军迅速进击,结果获得大胜,军民喜极相拥!这天恰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然而,岳飞很快被议和派的赵构、秦桧君臣召回临安,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消息传回北方,百姓不禁纷纷落泪,为纪念岳飞忠义千秋,抗击外侮,人们自此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便以杂粮豆果混合熬粥,由此逐渐形成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