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3夏平:大学自治的优劣势何在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1-10

原生: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大学自治,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的行会自治,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国家中存在不同的内涵。泰勒认为“大学自治是指这样一种信念, 如果高等教育机构旨在最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 那么它们就应该独立地决定它们自己的目标和优先顺序, 并将之付诸实施……如果要使高等教育机构持续地成功实现其探索、拓展、应用和传递知识和理解的基本功能,大学自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爱德华·希尔斯看来,“大学自治是大学作为法人实体不受国家、教会、任何其他私人或公共的法人社团以及任何诸如统治者、政治家、政府官员、教会负责人、政策评论家或实业家等个人干涉的自由。它是由有能力代表大学、而不是作为个人的大学成员就大学事物做出决定的自由。”2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大学自治在于大学主体不受制于强迫性、压制性命令,而能够自由选择与自主管理。大学自治是大学追求高深学问内在逻辑与外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加速了大学追求真、善和美的进程,但某种意义上弱化了大学内在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有序性。

配套:以学术自由为基础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促进了大学对科学真理的向往与高深学问的追求。“无论是学生大学还是教师大学,治理大学的权利都属于大学内部,这给学术自由带来一定的思想保障。”3大学自治给予学术研究人员更大的学术研究的空间,使其拥有更多可能去探索知识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创造学术思想的盛世。在以“百家争鸣”思想氛围中,学者越接近真理的边际,创造与传授更多的高深知识。“大学自治是一种个人的基本权利。实质上,就是个人学术自由权利。”4 “大学自治可以呈现为作为团体的权利、作为对内管理的权力、制度性保障措施以及作为学术自由主体的权利多重形态。”5一方面从内在本质上,大学自治在于学术自由。研究人员拥有较大的学术活动自由权;另一方面大学的地位与影响力随独立空间的扩大而增强。在大学自治制度的保障下,各国将学术自由明文规定,甚至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比如中世纪时期,“学者们为了真理而真理, 为了探索而探索, 远离世俗与纷争。在'象牙塔’里, 大学摆脱了外界的束缚, 放弃了暂时的利益, 成为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的自律性的场所。”6

效果:提升了大学地位影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彰显着大学的本质和特征,构成了维系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延续了大学这一特殊机构的生命与活力。 ” 7大学自治权的扩大,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中世纪大学作为当时黑暗时代的一束希望之光,打破了宗教传统对其发展的束缚,使高等教育延续下来,成为后面时期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的典范与标杆。高等教育也因自治与自由,获得更多内部自我管理权,以更为不可替代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事务当中,犹如教育事业发展的智囊库。

高等教育重要职能在于创造与传播高深知识。而大学自治以高深知识为逻辑为学者提供了更多思想自由的空间,以人才培养为着眼点加速了知识再生产的周期。当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通过人力资本的使用与再创新,加速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以更具影响力的姿态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中,在提高自身地位同时,更多作用于社会各个系统当中。正如我国新时期以来,强调大学自治带动社会自治,社会自治带动国家法治建设。

隔绝:造成“象牙塔”式封闭

大学在拥有高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同时,难免与社会脱钩,成为遥不可及、无法触摸的空中楼阁,只为“纸上谈兵”“不问尘世”的绝对“象牙塔”。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自治不可逃避的局限性。“学术行会的特点就是要保护自身的利益,这有益于学者们对真理的追求, 但它很容易走向极端, 形成一个不开放的组织,成为一个独立王国。”8大学自治也创造相对自由的空间时,也封闭了这样一个空间——“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不想出去”。因此,在一个拥有较多自由的空间,有时候内部管理混乱,与外部世界相隔断时有发生,进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无序:引发自我管理的随性

“学术自由有其边界,因为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有可能像脱缰的野马,给社会造成灾难。”9当大学自治拥有一定自由度,不管这种自由是有限自由或是绝对自由,这种自由一旦被滥用,对大学自我管理内部的失衡,对社会造成的混乱而难以避免。“学者的学术自由应该是在学者共同体的'游戏规则’下的自由,否则就是一种无序的自由,从而最终造成学术共同体的合法性危机。”10一方面,大学内部管理当中,无论是教授治校或是学生治校,在没有相对合规组织体系的归束,使得学术共同体不受限制的自我选择与行动,造成相互缠织、混乱的关系网,进而容易使得内部管理不善。另一方面,大学在对外的关系中,自我自由与集团自由的不明确,导致外部关进入大学内部的困难重重。

消解:被时代社会侵蚀了边界

中世纪时期,“教会和世俗统治者害怕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大学在其主管教区或管辖区域内的挑战,常常对大学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企图控制大学。”11当大学冲破宗教的牢笼,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与学术自由的空间,高等教育的边界也在扩张。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教育管理,大学主体通过获有自主权而扩大了权限边界。特别工业革命之后,各类应用学科增加,大学不再纯粹地进行狭义的自由教育,各种应用性学科进入大学视野。但随着大学学术边界、管理边界、活动边界扩大,高等教育的边界又会到何种地方。大学研究到何种边界,大学活动到何种边界,大学内部组织管理到何种边界,大学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的界限在何种地方,社会系统融入大学内部的界限又在哪。这些问题随着大学自治的广度而逐渐模糊。

总之,大学自治是一个相对概念,世间没有不受规则限制的绝对自由,大学拥有的也是一种有限的自由。大学自治同样需要平衡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配置,要实现两者之间微妙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Tight.M., Institutional Autonomy, in Clark, Burton R. and Neave.[A] Guy.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C].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92 . 1384.

2爱德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M].李家永,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283-284, 216, 152-153.

3孙茜.责任自觉:大学自治理念的价值诠释[J].教育研究,2013,34(05):75-78+86.

4韩永红.大学自治的本质与模式及相关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103-107.

5韩永红.大学自治的本质与模式及相关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103-107.

6钱志刚,祝延.大学自治的意蕴:历史向度与现实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3):11-17.

7刘文卫.浅议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5):24-26.

891011刘文卫.浅议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5):24-26.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