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古出新 方寸静雅——浅析王建业楷书

 mengk4fz0yyf5h 2022-01-10

作者:石祖轩

王建业的楷书作品,带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天真浑厚,有祥、静之美。“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之为艺,是技与性情的妙契,如此,其技方能近乎道。书法正因了毛笔“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由此幻化出无穷之意趣,才使得汉字的书写成为一种艺术。

文章图片1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故观人书作,先见其情韵、格调和气息,三者不佳,即便用笔超妙、龙飞凤舞,也易堕入俗品。当下书坛,有的楷书作者一味求新、求怪,误将笔墨的粗野、字形的夸张变形当作个性的张扬,而背离碑学体系楷书的本质。言其神采,须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流露,王建业对楷书创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其楷书作品立足传统,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媚俗讨好的卑屈,属于呼应时代的正大楷书。

文章图片2

王建业书作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取法魏晋和明代小楷,但又不局限在魏晋、明代小楷之内,转益多师,是学多家楷书而进行的杂糅创新。学书法,楷书为基,楷书虽形成于方寸之间,虽为入门,却最为难写,难于精工,更难于精工中透古意。楷书发展到唐朝,达至鼎盛,名家辈出,唐楷成了后世难以逾越的巅峰,欧褚颜柳成了后辈书家的取法对象,当今很多人甚至用毕生精力对之持抱不放,不断重复,直至灵性在自我重复中消磨殆尽。王建业以法度森严、结体严谨的欧楷作为童子功,注重点画起收,学欧而不板滞,把欧楷写得颇具灵动之味,然而又不拘囿于欧楷,登岸舍筏,积极上溯楷书源头,于魏晋小楷中讨得消息。这说明,王建业对楷书认识的全面,从其常以示人或参展的中楷或小楷作品来看,其味道亦在魏晋楷书和北魏墓志之间。与此同时,王建业还十分注重隶书和行书笔法的融入,于隶书得高古意,于行书得行意,并贯注于其楷书创作之中,从而让笔下的楷书既高古淳厚又气韵流畅。

文章图片3

中国书法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仅凭着一条条变化莫测的线条的流动、运行,便可将书写者的精神、情感以及修养展露出来。王建业楷书结体趋扁,扁的字形结体散发出淡淡的古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倾心于楷书发展的源头和发展期,笔下楷书中含隶意、含蓄古雅。舍近求远、上溯源头找水喝的学书理念,让王建业的作品远离了庸俗而趋向高古,品读其书作时,我们会感到安详静穆,这正是其作品古意的显现。

文章图片4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在书法上,很多人对“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投笔抗声连叫呼”者颇为嘉许,认为其功底深厚,而对持清净心静坐书写者不以为然,这实在是极大的荒谬。观王建业的作品,可以感受到窗明几净,书家缓研青墨,徐舒宣纸,如对至尊,端坐凝神,静心而书。这样的书写,使其笔下远离了躁性、火气、俗气、江湖味,这种静意的书写不是停滞,不是呆板,这种静实则是一种静水流深的静,如广阔浩大的江海,水面无波而实则暗流潜涌,运行无息。这样的书写,使观者可以细看,心中产生的不是天风海涛般的激荡,而是清风徐来,心底产生一种怡悦的美感。王建业用笔简净,以简驭繁,注重字中笔画粗细长短之调整、字形大小之变化,这种变化又是一种微妙的调整,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的。结体一任自然,长短各尽其态,单字各逞其势而字与字之间又气脉相通,实是难能,加之章法上的舒朗,让人观之产生秋鹤翔空、冬林岑寂的联想,使观者在品读时多了一份心境的静态抚慰。

文章图片5

概而言之,建业兄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世事的参悟、识见的扩广,由此有了对书法艺术更深层的思考与履践,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定位,其书作布白之妙、简约之美、文墨相生皆堪称道。(附图为王建业书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