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维屏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1-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赵丹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它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的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在肺系的诸多疾病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无论作为症状还是独立的疾病都是很常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开展对咳嗽文献的综合研究,对认识和治疗该疾病、确保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综述。中医部分包括研究古代医家对于“久咳”、“久嗽”的认识,着重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学术观点;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久咳”、“久嗽”的研究基础上各有发挥,包括病名讨论、病因病机、分证及治疗等,通过对各医家对慢性咳嗽的辨病辨证、治疗经验等的认识,体现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优势。西医部分包括现代西医学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治疗方面对慢性咳嗽的认识,目前西医对慢性咳嗽发病的内在因素已有一定认识,可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帮助。第二部分:临床回顾性研究。研究背景:慢性咳嗽通常是指病程时间超过8周的咳嗽。临床上胸部X线片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很常见,致病原因众多,诊治较困难。临床上中医药对慢性咳嗽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而现代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代表着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最高水平,符合现代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证治规律,对于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继承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数名老中医研究是以临床验案论述研究为主,与数理统计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在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中利用数理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挖掘,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对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数据调查式研究,从中总结出名老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证治经验分布的一般规律、对于指导临床的辩证论治是一项必要的研究。研究目的:归纳总结武维屏教授临床慢性咳嗽治疗的经验,从描述性统计学角度对武维屏教授关于本病的认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辩证思路及方药规律,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讨论分析,总结武维屏教授论治经验。方法:记录武维屏教授东直门医院特需门诊85例慢性咳嗽病例,详细记录患者首诊时疾病诱因、病史、症状、体征,有条件者录入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或Sp02、肺功能、肺部CT),记录临床治疗理法方药。依据主要症状咳嗽痊愈、好转及未愈的评价标准,复诊病例进行疗效统计。用Epidata建立慢性咳嗽患者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辨证与用药的关联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8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占34.1%;女性56例,占65.9%,病程持续1年以上者47人,对比患者的性别、病程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2.根据统计,咳嗽程度中等患者较多,咳嗽程度较重的患者次之,咳嗽轻者最少。其中咳嗽伴咳痰的占81.18%,干咳无痰占18.82%。3.伴咳痰的患者咯痰粘(57.65%)、色白(51.76%)、量少(57.65%)为主,另外存在咳痰黄(23.52%)及黄白相间(5.88%)、质清稀(14.12%)或泡沫痰(9.41%)、痰量多(30.58%)。大部分患者痰粘难咯出,占63.53%。4.全身伴随症状分别是口干欲饮、眠差、咽痒、气短、胸闷、心烦易怒、乏力、大便干、畏寒、手脚心热。舌脉象以舌胖暗,中有裂,苔黄腻为主,脉象以滑、弦、细者居多。3.临床证型分布:痰湿蕴肺>痰热内蕴>燥邪犯肺>肝火犯肺>气阴两虚>肺气亏虚,存在肺阴亏虚、虚风内伏、风寒犯肺及风邪外束证,因数据量小,统计意义不大。复合证型最常见的(n>5)分别为痰湿内蕴与肝郁气滞证、痰热内蕴合风邪外束证、虚风内伏合风邪外束或燥邪犯肺合肺阴亏虚证组合,单证出现频率低。


4.方药:临床统计常用药为

柴胡、前胡、杏仁、黄芩、清半夏、防风、赤芍、炒枳壳、桑叶、炙麻黄、川贝、乌梅、甘草、浙贝母、连翘、厚朴、五味子、石膏、钩藤、炒薏苡仁。


频率>10%的常用方剂分别是:

小柴胡、止嗽散、柴朴二三汤、玉屏风散、清燥救肺汤、桑杏汤、蒌芩止嗽煎。


5.根据统计结果分析,痰湿蕴肺证主要用方为二陈汤,兼夹肝郁气滞证、气逆而咳时加厚朴、苏子等药物。痰热内蕴证主要用方为蒌芩止嗽煎,燥邪犯肺偏风温者用桑杏汤,兼气阴两虚主方为清燥救肺汤,肺气亏虚证用玉屏风散,气阴两虚证用生脉饮,肝火犯肺证用泻白散,肺阴亏虚证用沙参麦冬汤滋阴,虚风内伏证主要用过敏煎,风寒犯肺证用三拗汤,风邪外束证用止嗽散。6.最后疗效:复诊病人占85.88%,其中咳嗽症状痊愈者占46.58%,明显好转者占51.35%,未愈者占1.18%。咳嗽治疗疗效最佳的证型为风邪外束证、燥邪犯肺证及风寒犯肺证,其次是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痰热内蕴、肺阴亏虚、虚风内伏及肺气亏虚证及痰浊内阻证,最末为气阴两虚证。


结论:武维屏教授认为,慢性咳嗽多反复发作,病势缠绵,临床治疗难以速效,临床治疗,灵活运用治咳四法,即:“从风论治,肝肺同调,祛风为要”,“从痰论治,肺脾同理,运化为本”,“从气论治,肺肝胃同治,和降为先”及“从虚论治,肺脾肾同养,气血阴阳有别”;临床用药平补缓调,根据标本缓急进行施治。除治疗外,需配合生活起居的调适,注意气候季节变化,心情畅达,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患者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根治的目的。

机 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领 域:

中医学

中医学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经验总结

数据挖掘

临床疗效

3 526查看目录

下载本文

硕士论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年硕士论文

相似文献

期刊

硕士

博士

会议

报纸

武维屛病证症结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06期

武维屏治疗肺癌思路

辽宁中医杂志

2015年04期

武维屏运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辽宁中医杂志

2016年02期

武维屏辨治肺系疾病思路

中医杂志

2013年02期

武维屏教授治疗肺纤维化十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年04期

武维屏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经验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03期

武维屏治疗肺癌经验

北京中医药

2014年10期

武维屏诊治支气管扩张经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年08期

武维屏教授咳嗽证治经验

世界中医药

2016年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