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来自心理学的解读

 基础教育研究 2022-01-11

心理学家分析过,大多数人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偏执的因子。偏执狂作为一种人格倾向,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令人无法抗拒。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正应了一句老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为什么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心理学家:这一篇就给你说透!

01

环顾周围,有许多时尚偏执狂、运动偏执狂、发型偏执狂、骨感美人偏执狂……

简直就是偏执狂满天飞。好在,恰到好处的偏执不但不是心理问题,反而会让你成为理想的追随者,更为自己深深打上了个性十足的迷人烙印。

达利是举世公认的“偏执狂”患者。他最著名的语录是:“我对黄金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爱金钱、美元和黄金并不是罪过。在工作一天之后只有收到一张大额支票才能睡个好觉。”这个狂人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称:“我与疯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疯。”

达利工作时采用的是著名的“偏执狂批判”——即用狂想方式进行创作。虽然达利独特的创作方法需要他经常处于近乎疯癫的状态,但是他这种充满表演欲的天性和特立独行的疯狂表白,使他得到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作为19世纪最另类的文坛才子,王尔德对配色有超乎常人的坚持,用餐时因为盘子与领带颜色不搭,就立马拂袖而去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偏执代表事迹。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他的名言是“还是耕耘自己的家园要紧”。那他是怎么折腾自己的家的呢?据说,人家送他一件睡袍,他先是换掉床单,然后把床也换了,最后连家都给换了。

在时尚界,越偏执越容易出名。法国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绝对称得上是时尚界史上第一偏执狂,他是剑走偏锋的成功典范。你可以不喜欢他,也可以批评他,但是,你绝对不会忽略他。

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在每一次音乐会上,都要求所有的摄影机都对准自己,在日本的那几场演出中,同时在现场外收看他的音乐会的观众,数以万计,他的偏执造就了古典音乐通过现代传媒——电视的传播,得以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流传到全世界。

洛克菲勒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钱。他一生除了赚钱再没有其他嗜好。洛克菲勒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美孚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洛克菲勒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美元

02

“偏”即偏激、偏颇,是对世俗常理的一种忤逆,从来都是剑走偏锋,不按常规出招,总是和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行为模式相左。那些在大众眼中被视为“妄想”的观点、欲求,却被偏执的人当作是努力追求的目标。

这种“偏激”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权威的挑战。这里所说的权威,可以是家中父母、长辈,也可以是师长、领导,还可以是大到像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类的准则。总之,凡是可以施加约束和限制的事物或人,都可被视作权威。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对权威的反抗和挑战从人在孩童时代起便已凸显出来。比如,家长怕出危险,不让孩子爬到较高的地方玩,但有些孩子还是会偷偷爬到高处去。如此看来,每个人的脑后都长着这样一块偏执的“反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偏执”分子,只是表现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不同罢了。

而且,这种很早便出现的偏激心理在个体进入到青春期后,得到了强化,表现也越发明显,所以青春期也被称为“叛逆期”。

与此同时,我们会本能地去思考,为什么那些“权威”要限制我们的行动?在你小的时候,有没有一件大人不让你干、而你偷偷去做的事呢?

越是要限制我们,不允许、不赞成我们靠近的东西,对人的诱惑力也就越大,因而偏执常常作为一种推动力,引导和鼓舞我们去发现那些别人不会轻易碰触、走进的“禁区”。

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缺乏新意的世界,似乎所有人都生活在千篇一律的奔忙与竞争中。而这时,偏执恰恰为我们、更为我们的时代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敢为天下先的尝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造性突破,固执己见的坚持是拒绝平庸、保存个性的关键所在。

03

那么,偏执的能量根源是什么呢?不仅如此,在特异的想法与个性的表达背后,我们也能看到“偏执”具有极其坚韧的意志力,以至能够推动一个人在孤独地承受外界非议的同时,还能不断向目标迈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之强大,甚至能够与一切外在的不利因素相抗衡,最终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转轨迹。

心理学认为,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更不会凭空消失,那么,这种内心中升起的强大的“偏执”能量究竟源自哪里?

具有“偏执”人格特质的个体,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偏执的人很少考虑别人的看法,只关注自己的感受,甚至在他们看来,世界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因而,他们才能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向着心中的目标而去。

心理学家们发现,偏执的人大多有着不被肯定的童年经历。当一个年幼的个体感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的时候,要么陷入自我否定,形成自卑的心理阴影,要么就是自我肯定、自我强化,形成偏执的自我认同。

这两种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并存,所以我们能够在偏执的人身上看到不被理解的痛苦与自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