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变量4;大国的腾挪》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2-01-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慧:

昨天晚上我打开石墨,发现很多信不见了,今天早晨你才告诉我,你重新建了一个文件夹,把2022年写的信都放新文件夹里,但没有共享给我。

嗯,我吓到了,我以为石墨出了问题,然后丢失了好些。虽然这些信我都有备份,可是如果是因为石墨的问题,那么我可能就再也不会信任石墨了。

既然没有问题,那么我就想和你说说你昨天晚上提出来的问题: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吗?

理论上来说,这是可以的。但并不会完全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原因有这么几点: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二,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三,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正是这些有限的条件,限制了这个看起来无限的“理论知识都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个人身上的实现。

昨天,我把《变量4》看了一半。

其实我是可以一口气看完的,但是舍不得,必须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反复回想一下何帆老师提出来的一些概念,以及他指出来的一些方向。

何帆老师的《变量》,从一到四,我都有了,其中,《变量1》是电子版。

非常遗憾的是,《变量2》、《变量3》、《变量4》在微信读书里没有电子版,所以很多想法不能够及时做记录,做了笔记的地方,纸书的查询又极为不方便。

不知道什么时候何帆老师的《变量》系列能腾挪得既有纸质版,又有电子版的普及状态。

《变量4》的主题是“大国的腾挪”。

何帆老师一如既往地在2021年里到处去进行调研,然后根据这些调研结果出版成书。尽管书中的例子甚多,可是总的只围绕着“腾挪”这个主题,讲述着个人与国家在“腾挪”之间的变化。

何帆老师的书并不难读,特别是对于社会调研,他的视觉并不只有一个,而是从个人到社会,从教育到经济发展,只要能认真静下心来读,你都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小。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把《变量4》里的内容,与生财有术日历的内容结合起来看,再想想现实生活当中自己的工作,就发现自己看问题的眼光也就越来越远,但做事的时候,近期的规划也就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明确。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阅读结构的调整,真的太重要了。就我经常接受的咨询来看,绝大部分家庭往往受困于眼前的事情,很难采用跳出来的方式审视自己和孩子。

然而,想要真正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是需要家长时不时地跳出自己的环境与格局来看待孩子问题的。然后再深入地了解得知,大部分家庭的阅读结构,都只是集中于某一个点,文学类阅读最多。

集中于某一个点阅读的好处是,能在这一个点上成为比较有成就的人;但缺点就是,正因为在这一点上有了一些成就,很难跳出来看看自己的不足,重新打破自己现有的认知,重新规划自己的阅读结构。

于是,何帆老师提出的“腾挪”观点,我个人觉得不仅仅是社会与大环境需要“腾挪”,个人的认知与成长,也是时时需要“腾挪”的。

在入睡前,我翻开孩子初三时我的自拍照片,与现在自拍的照片进行对比来看,我发现三年前,我还可以用“一颗饱含水分的葡萄”来形容自己;但是现在我只能用“葡萄干”来形容自己。

虽然这个比喻夸张了一点,但是在这三年里,我的“腾挪”过程实在是不好细说。唯一值得赞扬的就是:我还能继续“腾挪”,也能把“腾挪”出来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在更多的地方进行应用。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也该完结了。不过,小姐姐,下次你在石墨里重新建我们两个共享的文件夹时,一定要给我提前说一声啊,不然积累了很久的能量一下子消失了的感觉,会让人害怕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