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纹饰——玉人篇

 积祥轩 2022-01-11



秦代出土玉人较为少见,目前所见均为扁平片状,纹饰简单。西安联志村玉人为祭玉坑所出,可能为祭祀用品。下图:

玉人(男)、秦、高12.2厘米 宽2.5厘米、1971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联志村出土、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藏、碧玉琢成,呈片状,男性,刻出头部和上身轮廓,头顶偏斜有一发髻,面部以阴刻细线勾勒眉、眼、鼻、口,并刻有胡须,腰部系带,刻三角形纹饰。

玉人(女)、秦、高11.8厘米 宽2.5厘米、1971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联志村出土、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藏、碧玉琢成,呈片状,女性,刻出头部和上身轮廓,面部以阴刻细线勾勒头发、眉、眼、鼻、口等,腰部以细线表现腰带。

汉代用玉佩戴的玉人很多,主要为玉舞人及翁仲两种。舞人形象较为统一,细腰长袖,一只袖自头顶甩到身另一侧,另一只手横于腰部,袖垂于身另一侧。汉代舞人的雕琢工艺精粗不一,粗糙的作品只雕外形,加几道阴刻线以示眼,肩或身腰,精致的则有起伏的衣褶。广东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圆雕立体玉舞人为最精致的制品。翁仲雕琢极简单,立形,两臂合于胸前,头形上方下尖,短胡,所谓“汉八刀”即指翁仲的雕制。传世玉器中,汉代的翁仲人很多,但多数是假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张广文)

玉舞人、西汉前期、高3.5厘米 宽3.5厘米 厚1厘米、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黄白色,局部有缺损。圆雕舞女,头右侧有一螺髻,身着右衽长袖衣裙,扭腰并膝,右手向侧后甩袖,左手上扬至脑后,长袖曳地,口微张,似在边歌边舞,其袖口和下摆均线刻卷云纹,从头顶至腿部,有一贯穿小孔,面部有丝绢痕迹。整器雕工精细,姿态生动,为汉代出土玉舞人中首见的圆雕作品。

玉舞人、西汉中期、长4.7厘米 宽 2厘米 厚0.2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黄色。扁平片状,采用透雕加线刻的技法,雕作翘袖折腰的舞女形象。制作简朴,下方有一椭圆形小孔。

玉人、西汉中期、高5.4厘米、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白玉琢成,洁白晶莹。作王公凭几而坐的形象。玉人正襟危坐,双手置于几上。头戴小冠,冠带束于颔下。身着右社宽袖长衣,腰间系菱格纹带。底部阴刻铭文五行十个字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具有辟邪厌胜的意义。

玉连体舞人、西汉、长4.5厘米 宽3.95厘米 厚0.3厘米、1978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保安山汉墓出土、河南省商丘博物馆藏、玉青白色,透雕加阴线刻成两人对舞状。两人一手上举相连,另一手下垂相握,连成一体。线条简朴流畅。

玉舞人、西汉、长4.65厘米 宽2.55厘米、1986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河南省商丘博物馆藏、玉乳白色。双面透雕成舞人形象,以阴线刻出脸部表情及服饰细部。舞人翘袖折腰,形象优美。上下各有一小孔。

玉舞人、西汉、长4.66厘米 宽2.57厘米、1986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河南省商丘博物馆藏、玉翠绿色。舞姿优美。扁平片状,双面透雕成舞人形象。舞人身着长袖衣,作翘袖折腰之舞蹈,以阴线刻出脸部及衣服细部装饰。上下各有一小孔。

玉舞人、西汉后期、高5厘米 宽3厘米 厚0.3厘米、1977年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妾莫书墓出土、江苏省扬州博物馆藏、玉白色,表面光润。透雕成舞人形,用阴线浅刻人面和衣纹细部。舞人束腰长裙,腰微弯曲,舞袖绕过头顶。姿态优美,雕刻精致。上下均有穿孔,应为佩饰。

玉舞人、西汉后期、长3.8厘米 宽1.9厘米、1982年江苏省徐州市石桥村2号墓出土、江苏省徐州博物馆藏、玉呈青灰色。体扁平,略作一端弧圆、一端方角的长方形。两面饰纹相同,皆以阴线和局部镂雕一身着长袖长裙的仕女,舞姿呈翘袖折腰式。上下皆有小孔以供系佩之用。

玉舞人、西汉后期、长4厘米 宽2.1厘米、1982年江苏省徐州市石桥村2号墓出土、江苏省徐州博物馆藏、玉白色,局部有微黄色沁。体扁平,略作两腰有弧度的不规则长方形。器两面饰纹相同,皆以阴线刻饰一身着长袖衣裙的仕女,舞姿呈翘袖折腰式。舞人上下各有一圆孔,以供穿系、佩挂之用。

玉舞人、西汉后期、长5.5厘米、1975年北京市西南郊大葆台2号墓出土、北京市大葆台汉墓博物馆藏、玉青白色,局部有墨色斑。体扁平,透雕加线刻舞人像,长裙甩袖折腰,形象生动。上、下端各有一个小孔,便于穿系。

玉舞人、汉、长4.4厘米 宽2.2厘米、1983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三桥镇汉墓出土、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藏、白玉琢成,扁平片状。两件,形制相同。舞人身穿交领长袖衣,腰系带,一臂上扬,长袖过于头顶,一臂下垂,作舞蹈状。眼、鼻、口及服饰,以阴线勾勒。上下各有一小孔,用于穿系佩戴。

人形玉佩  西汉  安徽涡阳县石乡山崖墓出土,现藏阜阳市博物馆。长5.75、宽3.23、厚0.15~1.08厘米。玉质青白色,表面有沁斑。扁圆形体,中间厚,两边薄。玉人头戴向右外伸下垂的冠帽,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间系一圆壁形玉佩饰,肩膀上有一平直板状物,饰阴线纹,脚蹬履。人物背面下端有一圆孔可供插嵌,头冠顶端有一钻孔。整器纹饰线条细密流畅,人物形神兼备,较为少见。

玉舞人、东汉、高5厘米、1969年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43号汉墓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两件。玉黄色,局部呈褐色。透雕作舞人状。舞人一手上举,长袖过于头顶。面部五官及服饰衣纹均以阴线刻出。上下各有一小孔,供佩戴用。

玉翁仲、东汉、高4.1厘米  1980年江苏省邗江甘泉山2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青白色,微有白色斑,温润光亮。雕刻成立侍形象俑。头顶挽髻,刻出眉、目、鼻、嘴,束腰,长袍拖地不露足。从腰两侧对钻圆洞一个。整个形象系汉俑中常见的造型。
汉代所发现的玉人,多为舞人,舞姿基本相似,但雕工、玉质差异极大,有圆雕、片雕及简刻、精工等,多为女性形象,并且多出土于女性墓葬中。另外汉代玉人还有翁仲、立人、坐人、俑人等多种形制,男性、女性均有。翁仲目前出土品较少,因将其作为辟邪压胜之玉,后世仿品较多。(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长  徐林)
关于汉代玉人鉴别之我见:
一、很多人认为玉舞人上下有孔是真品,如果只是头顶有孔,而脚下没有孔则为假。目前针对汉代玉舞人的研究文章中,没有将单孔、双孔列为鉴别条件,故不能以孔道的数量来作为鉴别汉代玉舞人的标准。顺便提一句,现今市场上所见到的汉代玉舞人仿品基本上都是双孔;
二、不能以玉质好坏、工艺精粗来鉴别汉代玉舞人;
三、真品圆雕玉人数量远远少于片雕玉人,但假货数量不可计数,所以看到圆雕玉人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有疑问,千万不可赌运气。
新手入门鉴别套装,如果有需要直接点击上图链接,进入京东商城购买。骑自行车逛酒吧,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千万别道听途说以不用放大镜鉴别古玉为荣!!!售假玉的人最喜欢不会用放大镜的新手,而且嘴里不停恭维的说:“您这眼力真棒!”其实他心里冷笑着说:“你是真瞎,不坑你坑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