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数字化转型三部曲:上云用数赋智 | 你的企业上对云了吗?

 自在独行1218 2022-01-11

    编者按: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强劲增长,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8.6%,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0.9%,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主战场。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上云用数赋智”全面步入加速期,正成为新时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

    <img data-backh="363" data-backw="544" data-croporisrc="https://mmbiz.qpi<a name=" ccn'="">c.cn/mmbiz_jpg/2JzV875FxL0wxBMtdrRaoloZk2UBrIicBpiaMR4K3dlHHOtO3eIrdB8kTntichp6OIQH93Sxa0wUSVL8rEIfZictkg/640?wx_fmt=jpeg' data-cropx1='0' data-cropx2='1000' data-cropy1='0' data-cropy2='667.8200692041523' data-ratio='0.667'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w='1000' _width='-30px' 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1/1109/237599995_2_20220111092516959' alt='图片'>

    图片

    图片

    深刻认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1.1.数字化转型是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突破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据要素价值不断释放,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全新范式,全面重塑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10名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企业为主,2020年则以数字技术企业为主。

    表1:2008年和2020年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10名变化对比

    图片

    整理: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研究院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传统产业的要素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低下等发展瓶颈制约日益凸显,以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然迫在眉睫。近年来,“不拥抱数字化等于灭亡”在产业界广为流传,足以表明数字化对传统产业带来的重大冲击,与此同时,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指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1.2.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唯一选择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疫情“大考”中强势突围的关键所在。百年未遇之疫情,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群体推动到生死边缘,快速转型、及时响应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面对疫情影响,抓不住数字化转型机遇的企业面临亏损、停摆甚至倒闭,抓住机遇的企业则利用数字化实现了逆势增长,在疫情“大考”中强势突围。

    数字化转型能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后疫情时代是一个VUCA时代,易变性(V)、不确定性(U)、复杂性(C)和模糊性(A)使得经济社会面临诸多变化,比如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竞争对手等,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确定。信息或者数据的本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有效助力企业削弱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1.3.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全面创新与重构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上一套设备、建一套系统”的单点突破,而是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全方位重构。一是产业链重构。利用数字技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以数据优化供需调配,强化供应链精准对接,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二是创新链重构。数据科学与行业知识逐步走向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能有效将人工经验的行业知识或模型转化为可复用、可移植的微服务组件,实现数据驱动型的分析决策范式,推动创新链的全面重构。三是价值链重构,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倍增”效应不断提升,数字技术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催生出全新的价值空间,重塑各个环节的价值设定。

    图片

    现阶段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痛点

    2.1.政府侧:产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不足

    监管机制不健全。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新生业务具有跨系统、跨行业、多主体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尚不健全,尤其是涉及互联网反垄断、数据治理、数据隐私保护等领域,对传统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与监管方式带来新的挑战。

    公共服务不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亟需加快公共型、开放型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资源整合,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

    要素保障不充分。在数据要素层面,数据确权、流转、交易、保护等规则的制定仍处于初级阶段,完备的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在技术要素层面,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在资本要素层面,亟需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转型多元资金支持体系,拓展产业链升级的资金来源。

    2.2.需求侧: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境

    不会转。企业缺乏相应的转型能力,对数字化认识不足,缺少方法论层面的支撑。很多企业虽然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但没有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目标。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更新,更是企业战略、组织、经营等方面的变革,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展。

    不能转。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成本较高,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突出,而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自身受到人才、资金、技术等限制,新技术应用成本依旧普遍较高,企业本身无法负担数字化转型成本。

    不敢转。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行动,企业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存在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现有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大多为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众多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依然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摸索,造成转型缓慢。

    2.3.供给侧:产业数字化转型体系发展不健全

    数字创新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既精通业务又理解数字技术复合型高技能数字人才,政产学研合作不足,尚未形成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且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政策尚不完善,无法满足数字创新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如关键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研发工具等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并且某些领域缺少核心专利。

    产业生态不健全。针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缺少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巨头以及重点行业中的数字科技企业很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上下游相互支撑合力,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无法赋能中小企业。


    图片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上云用数赋智

    3.1.“上云”迈入转型赛道

    “上云”是把“算力”放在“云”端,不需要企业在本地部署和维护自己的机房,可以做到随需随用,快速无限扩容,大幅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和门槛。“上云”并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和经营搬到云上,而是充分理解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业务经营以及产品创新中的作用,通过“上云”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积累下来,利用云端资源和能力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转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3.2.“用数”释放要素价值

    “用数”是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及时监测企业经营管理的运行状态和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规律,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企业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及区块链溯源可信经营管理等工具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去,盘活数据要素,通过多维度数据治理与应用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为企业发展创造新价值。

    3.3.“赋智”实现降本增效

    企业通过“上云”“用数”,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之后,需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终实现降本增效。“赋智”进一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用数赋能”培育数字化生态,通过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实现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共享技术、通用性资产、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中台等资源,打造“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圈。

    图片

    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4.1.赋能力建机制

    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降低转型成本。加快构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的联合推进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需求,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更多转型产品、服务、工具,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政府补平台,平台做服务。探索“云量贷”和供应链金融,面向上下游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4.2.树标杆建示范

    通过组织示范工程,结合行业领域特征,树立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支持开展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增强面向中小微企业、行业和区域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支持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企业数字化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企业赋能作用,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示范性应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

    4.3.聚合力建生态

    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推动企业间订单、产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协同。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户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快速转型。支持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的新生态,打通数字化转型链条,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刘亿,博士,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研究院规划咨询师,主要从事现代数字城市规划咨询,liu_yi@cestc.cn;

    魏伟,博士,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研究院规划咨询师,主要从事现代数字城市规划咨询,wei.wei@cestc.cn;

    张敏,博士,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研究院规划咨询师,主要从事现代数字城市规划咨询,zhangmin01@cestc.cn。

    END


    本文来源于:现代数字城市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