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俺们东北长白山这嘎,山货特别好,尤其是药材,那简直是供不应求,可以说是奇货可居。 牛老汉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他身手敏捷,矫健。是方圆几十里的采药能手,别人去不了的地方他能去,别人采不来的药他能采到,什么老山参,灵芝呀,他都能采到。 只是,他为人木讷,不善言辞,所以药材并不有给他带来应有的利润,只能够他维持生活。 这一年,南方的一个客商看中了他药材的品质,就和他商定每年来收他的药,价格给他提了2成,还预交了3年订金。 可是客商只收了一年,第二年,就没有来。这怎么办呢?手上的药材不卖吧,眼看到了雨季,不好存放,卖吧,客商交了订金,自己这就违规了,后来他心想要不就自己送趟货吧。 赔与赚的,不考虑那么多了,毕竟客商交了三年订金呢。 于是赶上马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家了这个客商的家。 客商的仆人问他来历,他说是送药材的。仆人说:“你来了也没用,我家老爷,他升仙了!” 牛老汉以为听错了:“啥?你再说一便?” “老爷他,升仙了!过世了!” “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你家老爷他还订了我三年的药!” “那你另找买主吧,老先生!” “唉呀!我的药能卖出去,可是这订金,我得还给你们家呀!” 仆人一听,大为惊讶,让牛老汉稍候,他去通报一下。 果然,一个红光满面的老者从院子里走出来,朗声大笑: “我没看错人!我没看错人!牛兄,快里面请!” 却原来,富商根本没有死,他最近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忙。 而北方市场有它的弱势,一来路途远,二来精力不够,他想,要么舍去,要么找个帮手。 于是,今年他一只没有北上,假如牛老汉不来送药材,或者人家把药材卖了,那他就权当订金损失了,仆人假称家主已死,也是为了试探一下牛老汉。 没料到,牛老汉竟然要退回订金。这可让富商夸目相看。 当即决定,北方市场交给牛老汉来做。投资给他建了仓储,采药、收药、送药都让刘老汉负责。 刘老汉一听,赶紧推辞,说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只会采药,可富商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 02 原本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送上门的肥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多少人梦寐以求还得不到。 刘老汉告辞了富商,心事重重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两个儿子,牛天虎,牛天豹。 哥俩一听高兴得蹦高,尤其是老二天豹,简直象马上变成富翁了一样,直接飘飘然了。 牛老汉把筷子一摔,眼睛一瞪,把两个儿子压住: “象什么样子!都坐下,好好商量下分工!” 老大老二溜溜地坐下,听老爹说 “以后,咱们家采的药肯定不够卖,这样,就得有人在家盖仓库,有人上山采药,收了药材还得送货。老大老二,你俩怎么想?” 老大说:“爹,我和你去上山采药吧,上山爬岭是我强项,我不想留在家里,盖房收药的,好麻烦……” “那正好,我最不喜欢进山,也不喜欢采药,太辛苦了,我就留在家里收药!”老二接着说。 “不行!老大留在家里盖房收药,老二跟我上山学采药!”牛老汉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 两个儿子硬着头皮,干了自己不爱干的活。 老大随牛老汉,有些木讷,但是干活仔细,老二聪明,但是爱偷奸耍滑,刘老汉每天带他上山辨认草药,教他什么草药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采什么药。 老大每天和帮工的人打交道,一来二去学会了沟通,嘴巴也比以前爱说了。 03 第一年,因为盖库房,和带老二识别草药,他们基本没挣多少钱,但是富商要的草药虽然没有足量供应,质量上乘。 牛老汉年终结算,没挣到钱,哥俩都垂头丧气。 可牛老汉除夕夜让他俩说说这一年来的到了什么。 老大清清嗓子: “爹,我学会了和街坊邻居打交道,说话不脸红了。” 老二说:“爹,我的身体强壮了,认识了很多草药,跟爹进山的日子,我内心不浮躁了!” 牛老汉反问:“那你们还说咱们家没赚到吗?” 哥俩恍然大悟,双双给老爹跪下磕头。 第二年,老大利用扎实的草药知识,开始专注收药,并向乡亲们普及,更多人把草药都拿到他这里卖,老大把收来的药又按照品质分类分等级,做得非常细致。 而老二,跟着老爹学会采药,他也把草药生在的条件,采药的时间和技巧记录下来,教给乡亲们。 刘老汉不忘补充一条,那就是适时。比如不能采得早,要象庄家等待它成熟,这样不但能保证品质,也能卖个好价,更不能采尽,毕竟,这大山是生存根本,不能涸泽而渔。 第二年,他们开始见到利润,第三年,南方的富商纷纷来合作,有的还出了更高的价钱。 可都被刘老汉一一拒绝。 忽然传来南方富商病逝的消息,牛老汉带着两个儿子去吊唁。 富商的儿子说,父亲死后,家财散尽。 牛老汉二话不说,把这几年赚的利润都给了富商的的儿子,富商儿子这可迎来了转机,可他把生意交给管家,掉头要跟着牛老汉回长白山。 再说两个儿子简直看不懂老父亲的操作,尤其是老二,觉得父亲大可不必这么做,毕竟那也是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呀! 牛老汉一瞪眼睛:“乳臭未干,你懂啥?!” 牛老汉倾家荡产来报恩的事情,很快传到大江南北。牛家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做得顺风顺水,跟在牛老汉身边的富商儿子,那也是受益匪浅,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沉稳的生意人。 留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牛老汉又把两个儿子叫来,让他们每年只收固定量的药,多一斤也不收,多一两银子也不挣。 此时的两个儿子早已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谨记父亲的嘱托。 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德性很快娶妻生子,过起了幸福而平凡的日子。 写在最后:不得不说,富商就是牛老汉的伯乐,发现了他这匹千里马,富商为牛老汉提供了平台,牛老汉把两个儿子培养得都很出色,锻炼他们的短处,又发挥他们的长处,使得牛家后继有人,牛老汉更是知恩图报,在恩人困难时雪中送炭,又代出了富商的儿子。 至始至终,牛老汉没把钱财放在第一位,他珍爱自己的家山,自己的名誉,大力培养自己的孩子,真可谓大写了“人”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