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学笛趣话】◆赵金非

 白云之边 2022-01-11

作者简介

赵金非,男,山东聊城人,音乐教师,小学校长。

-学笛趣话-

——最美不过《姑苏行》

我总认为,在所有笛子曲中就知名度而言,《姑苏行》即使排不上第一但也出不去前三。行走在笛子的江湖上,《姑苏行》靠的也就是一个字——美。

《姑苏行》的美是一种纯粹的美,它美的纯粹几乎掺不进别的,甚至喜怒哀乐,虽然它诞生于政治意识十分浓厚的时代,但却始终无法赋予它多少政治的含义却依然广泛流传,从这里看不管任何时代,人民对于艺术、对于美的需求都是刚性的。

《姑苏行》的美是一种极致的美,它的出现让人们又重新记起笛子那优雅委婉清丽的气质,联想到的原来不只是牛背和牧童,这记忆好像已经远去了很久。如今只需一声初现便给我们展开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仙境般的世界,谁能不心静气平呢?

很多资料上介绍《姑苏行》时都要说到:这是一首“江南丝竹”风格的笛子曲,但我总觉得有些牵强。《姑苏行》格调之清雅,意境之高远,韵味之悠长真的不是“江南丝竹”所能比肩的。即便后来出现的一些类似风格的笛子曲,也许在篇幅、难度及专业性等某些方面要超过《姑苏行》,但就其结构精巧完整,音乐语言之简练等方面仍然不能超越。那是应该有一种专门被叫作“姑苏行”的艺术风格才对。

我与《姑苏行》的邂逅是在艺考的前夕,那是1989年初,一天傍晚我在济南从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结束后出了大门正往西走,恰巧墙内传出这首曲子悠扬的笛声,那时学校院墙里面就是学生的琴房,想来那笛声肯定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吹奏而出。我立时被定在了那里,内心充满着欣喜贪婪的听着每一个音符,我直接被震惊了,我慑服于那旋律的美,我慑服于那音色的丽。我奇怪自己竟然不知道有这等优美的笛曲,其实这旋律我是有印象的,但却不是笛子而是笙独奏的版本,不知是我的记忆错误还是曾经真的有笙独奏的版本,这是我至今也不能确定的。原来这是笛子曲,怪不得笛子吹来是这样的慑人心魄,直指你的心灵。我吹笛多年纯属业余爱好闭门造车,并没有专业老师系统指导,今天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听专业人士演奏,虽然隔了一堵墙,渐渐的那笛声却不象墙内传来,到好似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头顶在你耳畔把你包围,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我整个人已融入其中。

在这之前我吹的曲子基本都是北方风格的,如《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等,如果把它们比喻成人物,那它们就是英俊少年,风流倜傥飒爽英姿武艺高强,引得众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赢得满堂喝彩。此时《姑苏行》恰如天上飘来的仙女一般由远及近,她不动声色款步轻移,一颦一笑百媚顿生,所有人的目光一齐被她吸引过来,整个世界都寂静下来,那是一种质朴而又超凡脱俗的美,她不事渲染不事张扬却有着一种征服一切的魔力,我的心头已完全被她占领。回到住处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笛子试着吹奏起来,幸好曲子难度不大,很快便完整的吹下来了。但这时再想回头吹以前的曲子却怎么也没有了感觉,再也没有了那澎湃的激情,是我的人也变成《姑苏行》的风格了吗?但马上就要考试了(那时艺考时间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临考换曲是和临阵换将一样也是兵家大忌呀。

那年艺考我笛子项目果然就吹的《姑苏行》。我报考的山东师范大学,初试的时候我们那个考场主考官是当时艺术系的主任,也是后来我们的老师周复三老师,当天的考试结束后周复三老师便找到笛子专业的老师,也是后来我的老师刘德庆老师,欣喜的告诉他:他那个考场里有一个《姑苏行》吹的不错的。并提醒刘老师接下来的考试注意一下这个考生。当然这是入校后刘德庆老师告诉我的。到三试的时候我就发现评委老师边上多了一个老师,并且听的格外专注,后来知道那就是刘德庆老师,只可惜我三试发挥并不好,刘老师的评价是“并不是多好啊”。但考试还是通过了,被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完成了我这一生命运上最重要的转折,那几乎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改变。《姑苏行》也成了我打开命运之门的那把钥匙,这是它的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吧,因此我们应该记住并感谢那些偏偏经常被忽略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这首曲子的作者是江先渭先生。江先渭,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演奏家,12岁因生活所迫,跟哥哥学艺,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考入解放军文工团,专业从事文艺工作,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姑苏行》这首曲子创作于1962年,当时赶上全军文艺汇演,团里有创作任务,江先渭先生有一天午休时突然灵感降临,采用了自己平时练功经常吹的一段昆曲音乐素材发展成一首完整的笛子独奏曲,因作者常去苏州对苏州园林喜爱有加,随取名《姑苏行》,并在当年文艺汇演中一炮而红,第二年就灌制了唱片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笛曲中的经典。后来经过一些笛子演奏家特别是俞逊发先生的二度创作使其愈加完美。

年年岁岁《姑苏行》,只是那现实中的姑苏之行到如今仍然没有成行,但我却时常关注着那些关于苏州的信息。进入新的时代,苏州也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繁华大都市,但苏州的历史与现实同在,繁华与古朴并存,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依然流淌,那古刹的钟声还在夜空回荡,我期待着现实中的姑苏之行确如《姑苏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