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学书法教育的一些思考 (给杨德树教授的复信)(2)

 d大羊 2022-01-11
(此为笔者1994年末写给天津美术学院杨德树教授的回信,时已来日一年有余。)

漫谈大学书法教育之3

三、教师构成情况

日本的国立大学全部实行定岗定编制,所有教员都由文部省直接任命,属于国家公务员,并冠以“文部教官”的头衔,这样,大学方面在人事问题上可行使的权利便很有限。以大阪教育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为例,定编是假名书法教授1人、副教授1人,汉字书法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共4人,不能增减。换句话说,4名教师要教60名本科生和8名硕士生,同时还要给其他专业的学生开选修课,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遂实行兼职讲师制。在书法专业任兼职教师的有6人,而在全大学有定编教师289人,兼职教师也达240人,几乎与正式教师的人数相当,可见比重之大。实行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但解决了在编教师人员不足问题,也压缩了经费开支(因兼职教师是实行课时工资制),更主要的是由此可以在同样是铁饭碗制度下的国立大学中永远有一股流动着的清水,进而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物色未来可以转为正式教员的人选。

兼职教师的聘任全由主持该研究室的教授或副教授自行决定,上报学校审核即可。比如我所在的书道第一研究室的两名兼职教师便是全由西桥靖雄教授自行招聘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术观点相近,也减少了许多人事上不必要的纠葛。日本兼职教师制度的另一有趣规定是,不管此人在外面担任什么职务是什么职称,只要被聘为兼职教师,便一律都是讲师,这样也就又减少了许多人事上的麻烦。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国立大学教员原则上是不允许到其他学校兼职的,而他们一般也矜持着不愿意到其他大学兼职。

另外,在美术书法教育界里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流派制,比如大阪教育大学的假名书法属于杉冈华村(日本艺术院会员、当代假名书法超一流大师、前大阪教育大学书法系教授)的临池会系统,而奈良教育大学的假名书法则属于村上三岛(日本艺术院会员、当代汉字书法超一流大师)的长兴会系统。一旦现有教授退休后,由何人调入补缺,全由该系统的领导层决定后,由行将退休的教授向校方教授会议进行推荐,外人很难介入。这一方面固然保证了该校的艺术风格特色,但也由于近亲繁殖可能带来许多弊端。(关于宗派制和论资排辈现象在日本的书法美术界甚为严重,详情容另文赘述)

从教师的素质来看,在为人师表,循循善诱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师生关系也都非常融洽。而其专业水平方面,虽然每个人得以成为国立大学的教授,其后都大多有复杂的背景,但是其都具有相当的真才实学是其首要条件,都是在其所在地区、领域或年龄段中的佼佼者。大学教授的工资收入虽然不是很高(尤其是国立大学教授的工资相当于中小企业中层干部的工资),但是其社会地位却远远超过其他社会名流与公司老板,也正因如此,教授们也都非常自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这里虽说没有“教书育人”的说法,但教授们文质彬彬的举止和优雅适度的谈吐都无形中给学生们带来影响。

至于说到教授之间的关系,也并未因彼此出身的门派关系而相互疏远或亲近,这一点在校内的工作上丝毫体现不出来,当然这也是由于教授之间发生横向关系的机会比较少,职称的晋升基本靠资历,然后由全校教授会议通过;院系领导职务的改变则主要是任期制下的轮流坐庄,谁也无话可说;而专业方面的业绩表现,除校内或校际间为数不多的学术活动之外,更主要的是倚仗各自所依托的团体组织。因此,在名与利的问题上相互之间没有闹矛盾的契机,又加之日本人本来固有的对他人恭敬的习惯作派,就更加显得教师间的一团和气与彬彬有礼。

四、教学方法

大学的书法教育课程基本分为三大组成部分:1/技法课程,2/理论课程,3/教学法课程(因书法专业基本都设在教育大学或综合大学教育系)。

技法课程的教学又基本分为临摹和创作两大类别。所使用的范本也都是中日历代名作。临摹的步骤分为“敷写(即摹写)”——“临书(即对临)”——“清书(即相当于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写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临书作品,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意临)”——“背临”,然后进入“创作”阶段。在创作阶段,教师将指定书写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眼下正在临习的范本风格进行带有模仿性质的创作,亦称“仿书”。至此,一种范帖的学习算告一段落。通常此一过程在3-4个月左右(每周4节课)。

在每开始新的古典作品临摹学习之前,教师都要详细介绍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作者背景材料,并指出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在临摹课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当堂逐字批改圈点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此一点与我们目前普遍实行的重感觉重整体评价的教学方式大相迥异,日本教师对每一字画的具体形状和用笔方式要求很严,相反却并不过多强调临习时应该着重把握的艺术感觉。其中自然是利弊互见的。

在“仿书”的创作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感觉上和造型手法上尽可能地接近所仿作品,最后则要求学生根据此阶段学习情况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该古典作品的认识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与体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等。

上面为临摹课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在“仿书”式的创作之外,还正式开有创作课。创作课的基本步骤为:1/选择书写内容,2/确定书体(此项内容要就打算书写的内容及书写打算同任课教师商量后决定),3/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根据参考资料检索出大量相关字例,然后按照书写内容的顺序整理归纳形成创作资料),4/创作(在此阶段要确定字幅,并根据字幅进而确定行数及每行的字数,乃至字间与行间的对比及节奏关系的处理,然后才进入书写阶段)。在提交创作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创作报告。其内容包括书写内容选择的意图,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意境,之所以想要模仿某种书体与字体的理由,创作的思路与过程,对创作完成结果的自我评价,等等。教师则根据所展示的作品和提交的报告对学生进行当场提问。不过,由于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与该学生进行多次辅导交流,因此此时的提问与回答更多意义上是说给其他学生听的。

技法课是本科生的主课,而对本科四年的学习要求基本是以模仿为主,并不要求独创风格,因此,学生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钻研古典作品。学生们除了课上由教师授课外,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了业余学习会——“专攻会”,定期举行名为“合宿”的集中学习切磋活动(即全体人员选择一两天时间封闭集中在某一处,专心从事某项活动。此种学习方式在日本十分流行),并且在此项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作品展览。

理论课除了讲授中国和日本书法史之外,也讲一些中日书法理论。其授课方式与其说是教师讲,不如说是学生讲。教师在每次课前都要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并指定某一学生重点查找某一方面的资料,并要其在课上主讲此内容,之后由学生及教师提问,再由主讲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才就此次课的内容及课上临时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阐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事先要充分掌握所讲内容,且对课上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内容与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了解。

不过,虽然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很活,但学生掌握的却比较死,这恐怕与日本人的性格有关系,习惯于定向思维方式,而对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思维方式显得不那么擅长。另外,由于这里的图书资料很多,且学习经费又很充足,几乎每个教师的研究室都有复印机,因此学生们当遇到要收集资料时,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认为可能有关系的资料全部复印下来,然后就是每人一份,往往一节课下来手里的资料就是几十页,而这些资料经常是来不及消化理解,下一节课的又一大摞资料到手了,于是大多数学生索性不去仔细阅读。

从理论教学的内容上看,这里似乎侧重于史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比如像碑帖的版本、字体与书体的形成与演变等,而从审美的角度对书法本体进行理论阐述的就比较少。这不但是日本书法理论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书法理论研究人员的研究侧重。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比中国理论界钻研的深入细微。国内目前书法理论好像更偏重于书法本体的研究,而这方面同样也是日本所不及的。

由于书法专业大多配属于师范大学,而社会对书法专业毕业生需求最大的也是教师行业,因此在书法理论课之外,还开设有书法教学法的课程。此课程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日本近现代书法教育史及对中小学乃至高中的书法教学大纲的解释说明。这类教学大纲制定的非常细致,不但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讲授方式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对作业的批改方式及用语也有一定的规范。因为在日本不管是什么大学什么学历毕业,只有通过了国家举办的教师认定资格考试,取得证书后才可竞聘教师(大学教师除外),而考试内容除专业知识外,有相当比重的试题是关于国家教育法规、教育学(史)及教学大纲方面的内容,故此也为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研究生的教学方法与本科生基本类似,只是更侧重于理论的辅导,着眼于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讲授的机会更少,大多是听研究生就教师事先布置的某一个问题或是即席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此时的作用往往是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以我听课的感觉,似乎没有一个系统的授课计划,常常是围绕着教师目前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这就要求学生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所言及的内容都是教师的专擅,来不得半点马虎。最让我感到惊讶和佩服的是这里的教师与日本人研究生对中国书法史、文学史方面知识掌握得如此之广之深,常有自愧不如之感。

总起来看,日本大学的书法教育已经积累了四、五十年的经验,有许多我们可资借鉴之处。但是汉字书法毕竟是以中国为根本,尽管我院的书法教育起步较晚,只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坚持高起点,齐心协力,出水平出人才出风格也是指日可待的。

图片

图片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书协会员、全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来源 |建十聊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